书城哲学墨子原来这样说
10139300000014

第14章 领导者要善于授权

“原典”

墨子曰:“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

“古句新解”

墨子说:“对权力贪婪的人,不愿意把政事分给别人去做;看重财物的人,不愿意把俸禄分给别人享用。”

墨子主张,执政当权者应该适当放权,充分地整合各种人才资源为其所用,而不可完全独断、享有权力,否则的话,他就会陷入事必躬亲的烦琐的具体事务之中,虽然很辛苦,但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太过专断是很难把事情处理好的。同样的道理,执政当权者对于财物也不可太过贪婪吝啬,只想着独自占有享用,而应该让贤能之士与你共同分享俸禄,只有如此才会有更多的贤能良才归附于你,并为你所用。

显然,墨子的这一警言名句,寓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于那些喜欢独断专行并贪婪吝啬的统治者来讲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值得他们深长思之。尤其是“分人以事”的政治观念,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今天看来,权力具有一种公共的性质,所以执政当权者更应该“分人以事”,而不应独断专行,而且,应根据职务和贡献的大小来合理分配官员的收入。

史载,唐太宗发现左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废寝忘食辛勤操劳,整天埋头阅读处理公文,就严厉地批评他们说:“你们身为仆射,应该高瞻远瞩,协助我操劳国家大事,尤其是要帮我选拔贤能之士,怎么能陷在事务堆里呢?”他还给尚书省下了一道诏书:凡是琐碎事务一律交给左右丞处理,只有疑难重大的事务才能上报给左右仆射处理,这样就把房玄龄和杜如晦从繁忙的事务堆里解放出来,腾出时间让他们考虑国家大事。

一国之君所需要做的,就是选拔一个宰相、颁布一部法律、明确一个治国原则,而后坐观其成就行了。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选好人、用好人,而不是做好具体的事务:“德泽兼覆而不偏,群臣劝务而不怠,近者安其性,远者怀其德。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才者也。”《(淮南子·主术训)》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问大臣房玄龄和萧王禹说:“你们认为隋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两人想了一会儿,回答说:“隋文帝能够很好地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他勤于为政,每次上朝,都要拖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退朝休息。朝中五品以上的大臣,他都要和他们一起讨论政事;担任宿卫的人,他都要和他们一起吃饭。文帝虽然不能说是仁爱英明,也算得上是励精图治的君主了。”

李世民听完,微微笑了笑,说:“公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这个人极其明察,可是心术不正。心术不正就会考虑不周,本性明察又容易多疑。他自己是通过欺凌前朝的孤儿寡母才得到天下的。便认为所有的臣子都不可信任,什么事都要自己决定。这样一来,虽然他费尽了心思,累垮了身体,却仍然做不到事事合理。朝臣既然已经知道了主上的为人,也就不敢再说真话了。从宰相以下,大臣们只是接受命令罢了。朕却不这样想,天下如此之大,怎么能靠一个人的思虑来治理呢?朕正在广选天下的贤才,让他们来做天下的事情。朕信任他们,同时督责他们,让他们成功。如果他们能够各尽其才,天下便可以治理好了。”

李世民的意思是说,皇帝一个人再英明,他也没有三头六臂,治理天下要靠尽职尽责的百官。

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能力很强,经常觉得:“我可以自己做,我也能做得比任何人都好。”这样的态度其实有很多问题,因为你没有三头六臂。你要做的事太多了,那样你的工作就难免会出问题。把那些常规性的工作派给别人去做,你就可以腾出手来做一些更具有创造性、更重要的工作。

确实有的公司主管自身做事勤快,个性亲切。但身为领导,如果上司、下属或同事都太依赖他的话,结果别人永远无法独当一面。公司主管即使每天孤军奋战,也仍是分身乏术。

正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为了报答皇叔刘备的知遇之恩。整日勤勤恳恳,殚精竭虑,一心为刘备创立一片江山。但正因为其过分地勤勉,蜀军上上下下,事无巨细,都由他亲自过问、领导、布置,小到军队的钱粮支出,他都要一一审查。蜀国的大小将领,也都机器般地听从他的调遣,可以说一切都在诸葛孔明的掌握之中。最后的结果呢,诸葛亮自己累死在战场上,而蜀国也由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所以,主管必须学会用人。你只需决定一个大概,其他的细节则可以分给各个下属处理。这是一个让下属发挥其能力的机会,而且他们对工作细节的了解也要比主管多。但有时候,已经决定的事情开始有进展时,主管又提出了面谈,结果一切都要等主管裁决之后才能工作,口头上放松了,而实际上决定权却仍在他手中。有的主管事事过问,但你若同他争辩,他会解释自己是如何地疲倦,他取下眼镜,按摩鼻梁来表示他的疲劳,然后告诉你,这么多堆积在他身上的工作不知道多久才能完成。他可能会觉得他在超负荷地运转,但事实上这是失败的,从没有这样的一个“巨人”能够长期地承担所有事情的责任。公司主管,尤其是一个理智的主管,必须清楚,有许多人也许能做你的工作,甚至会做得更好。

作为领导干部,还要善于调动众人的积极性、发挥众人的才智和力量:“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由此才能做到“耳目不劳,精神不竭,物至而观其象,事来而应其化,近者不乱,远者治也。”《(淮南子·主术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举重若轻,这种洒脱是一门领导艺术,也是一种境界。春秋末卫国大夫蘧伯玉因贤德闻名诸侯,孔子的学生子贡曾以“何以治国”请教于他,他淡然答道:“以弗治治之。”见《(淮南子·主术训)》

事必躬亲、最忙最累的领导不是好领导。圣明的君主只抓关键、要领,国家却治理得秩序井然;愚庸的君主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结果不但劳而无功,甚至政务荒废、越忙越乱。有明确的目标、统一的思想、有好的制度,就尽可以放权、放手、放心地让手下的人施展其抱负、展示其才华。因此,善于授权的领导者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