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必知的导弹火炮
10073500000008

第8章 导弹百科(7)

这是一种射程最远的第三代重型反坦克导弹,由美国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研制。它可由直升机载发射,主要配备于AH-64武装直升机上,也可由地面车辆发射,用来攻击坦克、装甲车辆和其他坚固的点目标。可全天候使用,能在正常战场烟尘和小雨、大雾中锁定目标。由机载发射的最大射程为7000米,是当前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反坦克导弹。它的最大速度为1倍声速,命中概率大于90%,破甲威力达1400毫米。该导弹于1972年开始研制,1984年装备部队。同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也用它装备了44架AH-1T直升机,海军舰队装备了48架AH-1TS直升机。1985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海尔法”导弹由导引头、战斗部、自动驾驶仪舱、发动机和作动系统组成。采用模块式设计方式,可选用不同的制导方式,配装不同的导引头。全弹长1779米,弹径1778毫米,翼展330毫米,发射质量43千克,贮存期限为10年。

该导弹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制导系统由激光导引头、自动驾驶仪、作动系统组成,总重为9000克。导引头长330毫米,最大直径152毫米,重5400千克。动力装置为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动机外径为146毫米,长943毫米,推力丸186千牛。采用双锥串联型聚能破甲装药战斗部,破甲厚度500毫米。

发射制导装置由机载发射系统和激光指示器组成。机载发射系统包括火控系统和发射架两部分组成。AH-64武装直升机最多可挂载16枚“海尔法”导弹,它们分装在4个发射架上。发射架系铝制组合式,由电子装置和机械装置组成。武器系统由导弹、激光指示器、机载发射系统组成。导弹可用多种发射方式,如单个发射、快速发射、连续发射与组合发射。射手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最佳的发射方式。

“海尔法”是一种先进的反坦克导弹。它可以间接发射,利用机载或地面激光指示器来指示目标,因此具有较强的抗于扰能力。该导弹不但命中精度高,而且还可以在夜间或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对目标实施有效打击。

美国“黄峰”反坦克导弹

“黄蜂”导弹是美国空军专门用来对付集群坦克的一种机载武器,也是最早实现智能化的反坦克导弹。就是说,这种导!弹具有“自我思维能力”,当导弹从发射管发射后,每个导弹上的毫米波雷达扣缸外线跟踪器便自动开始工作,使导弹不仅能追踪辐射热的物体,而且配备的识别装置和微处理器使它能区别开哪些是伪装物,哪些是坦克。特别是导弹上的计算机,使每个“黄蜂”导弹都能自己选择一个坦克跟踪,一旦被选择的坦克已被别的导弹跟踪或已被击毁,它还会机敏地飞向另一辆坦克,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弹无虚发、发射后不用管的导弹。

那么,这种发射后不用管的导弹又是如何研制出来的呢?

1980年,美国宣布要增加国防预算,大力研制新型战略洲际导弹、飞机和坦克,用来对付未来战争中可能出现的集群坦克。由于当时北约国家在西欧的坦克数量比较少,如果用坦克来对付集群坦克,那就得生产足够数量的新型坦克,这需要很大一笔经费。以美国M-1型坦克来说,当时每辆造价达120万美元,几千辆这样的坦克就要几十亿美元。

为此,美国政府大动脑筋,最后设想,如果用导弹一对一地歼灭集群坦克,一定是合算的,所以就决定要研制一种名叫“黄蜂”的新型导弹,用来对付集群坦克在数量上的优势。他们还算了一笔账:“黄蜂”导弹每枚造价只需25万美元,相当于M-1型坦克造价的1/48。将来打起仗来,用一枚“黄蜂”导弹去击毁一辆坦克显然是值得的。但问题又出现了,要想用一枚“黄蜂”导弹击毁一辆坦克,就得要求“黄蜂”导弹命中精度必须达到百发百中,为此,美国采用了现代高新技术,很快就研制成功了具有智能的“黄蜂”导弹。

“黄蜂”导弹采用毫米波雷达和红外线跟踪器制导。毫米波雷达是一项新技术。一般的雷达使用的是厘米波,虽然厘米波可以透过云、雾、雨、雪探测目标,但需要甩大型天线来提供导弹探测器所需的分辨率,而且易被敌方电子设备干扰和发现。毫米波雷达就不同了,它可以使用小型天线,这样就不易被发现,而且抗干扰的能力也较强。另外,在“黄蜂”导弹上还装备有识别装置和微处理器,使它能识别不同的目标,并能自动追踪目标,直到将目标击毁。

“黄蜂”导弹主要装备在美国F-16战斗机上,一次可携带2个发射吊舱。这种导弹既可单个发射,也可一次连续发射12枚,发射完毕,将吊舱抛掉。

美国“爱国者”地空导弹

美国“爱国者”导弹是一种最早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导弹,并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成功地拦截了“飞毛腿”导弹而声名鹊起。

这种导弹所用的相控雷达能同时跟踪100多个空中目标,并能同时指挥9枚导弹进行拦截。该导弹在198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1985年装备部队,主要用于对付20世纪80年代以后问世的高性能飞机、空地导弹、战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等空中来袭目标,也适用于野战防空、国土防空和要地防空等。其最大作战距离约为100千米,理论杀伤概率大于80%。

“爱国者”导弹采用初段程控、中段无线电指令、末段半主动雷达寻的的复合制导,并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能同时拦截多个目标,是当前先进的防空导弹。其有效射程(3~80)千米,有效射高(03~24)千米,全弹长53米,弹径0406米,翼展0852米,发射质量8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5~6)倍声速。动力装置为一台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型,杀伤半径20米。

“爱国者”导弹的武器系统由火控和发射架两大部分组成。火控部分包括雷达车、指挥控制车、天线车和电源车。指挥控制车是整个武器系统的大脑,由一名指挥官和两名操作手通过控制台就可以完成作战全过程。这种导弹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它采用了性能先进的相控阵雷达。

如果把指挥控制车称为导弹的“大脑”,那么,相控阵雷达就可称得上是“爱国者”的“眼睛”。“爱国者”导弹系统每个发射连配备一部MPQ-53相控阵雷达,可控制8个四联装导弹发射装置。该雷达负责搜索、跟踪、敌我识别、指挥导引导弹攻击于一身。其雷达搜索角度为90°,跟踪角度为12°。它工作在G波段。探测目标时,其电子扫描波束能立即测出目标的方位、高度,搜索范围约(3-170)千米,能同时踊跃拦截多个目标。

“爱国者”导弹的雷达天线很独特。它的相控阵天线呈方盒形,安装在一辆拖车上。天线由若干组模块构成,其中一组为主天线,由此及彼61个收发模块构成圆形阵列,其功能是同时发出对目标搜索、跟踪、照射、导引指令等不同波束;另外一组在主天线的左下方,由251个模块组成小的圆形阵列,专门负责接收“爱国者”导弹传送来的信息,并传给拦截控制站的数字式武器控制计算机进行计算。目标数据处理完毕后,则由雷达的指令或雷达探测波束回传给导弹,导弹上的两组导引天线接收到这些导引信号后,利用弹内导弹元件将其转成控制信号传至控制面,导引导弹飞向目标。

在主天线下面还有一组长条式阵列横向排列,它是敌我识别系统。另外还有5个六角形(各51个模块)阵列,其中2个位于敌我识别阵列上方左右两侧,其余3个位于天线板的下方中央位置,这5个小天线阵列的功能是在降低电子干扰时,用来滤除敌方的电子干扰信号。这些模块由计算机管理,采用时分复用方式,就是在一条信道传输时间内,若干路离散信号组成时域互不相叠的群路信号一并传输,以百万分之一秒的间隔时间去运算,使搜索、跟踪、导引、敌我识别、电子对该雷达还有欺骗反辐射导弹(反雷达导弹)设备,即ARM-D反辐射导弹诱饵。它可发出类似MPQ-53雷达频率、波幅的电子信号,使来袭的反辐射导弹去追踪该诱饵,从而保护了雷达的安全。

当该导弹获取入侵目标信息后,导弹就进入作战准备状态,地面雷达开始搜索,一旦发现目标,立即进行监视、跟踪,指挥控制系统进行敌我识别和威胁判断;然后确定有线攻击的目标和拦截时间,并选定发射架,将发射前需要的数据、程序送给导弹;接着发射导弹,导弹便按预定程序飞行,同时雷达搜索跟踪目标,并以指令不断修正导弹飞行弹道;当雷达收到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后,导弹由指令制导自动转入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当导弹与目标间的距离达到杀伤威力半径时,引爆战斗部,摧毁目标。

海湾战争中,“爱国者”导弹有效地拦截了伊拉克发射的地地战术导弹——“飞毛腿”导弹“爱国者”导弹在实战中经受住了考验,从而证明了该导弹性能的先进性,同时也显示了高技术成果在战争中的良好应用。

法国“响尾蛇”地空导弹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低空近程全天候地空导弹系统,主要用来对付低空和超低空战斗机、武装直升机,以保卫机场、港口等要地和行进中的野战部队,其改进型还可用来对付巡航导弹。

法国于1964年开始研制“响尾蛇”导弹,1965年通过首批25枚导弹的飞行试验,1969年进行导弹拦截靶标的飞行试验,1971年开始向南非和智利等十几个国家提供装备。1993年法国对这种导弹进行改进,制成了新一代“响尾蛇”导弹,用来取代现役“响尾蛇”、“罗兰特”等地空导弹。

“响尾蛇”导弹主要用来对付最大飞行速度为4000米/秒,雷达反射截面为1米2,水平机动过载为2g的战斗机、轰炸机和武装直升机等目标。导弹的作战半径为(500~8500)米,作战高度为(50~3000)米;单发杀伤概率为50%~75%双发)680%~90%;反应时间:正常目标为10秒,紧急目标为6秒。导弹采用全程无线电指令制导。

这种导弹可用火车、飞机运输,最大行驶速度为60千米/小时。新一代“响尾蛇”导弹弹长229米,弹径0165米,全弹重75千克,有效射程(500-11000)米,有效射高(15~6000)米,最大飞行速度为36倍声速。

轨道式导弹

轨道式导弹是将弹道式导弹的弹头送入地球卫星运行的轨道上并控制弹头在目标区上空制动,使其再入大气层以攻击目标。由于弹头运行的轨道通常不足一圈,所以又叫部分轨道武器。轨道导弹和洲际导弹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弹头和制导系统更复杂一些。

1957年8月对日,前苏联的P-7洲际导弹发射成功。接着又研制成功SS-9洲际导弹。

与此同时,1958年11月,美国阿特拉斯导弹,在经过几次失败之后,首次试飞9000千米成功。它重约100吨,速度是音速的15倍。同年12月,又将一颗阿特拉斯导弹送入地球轨道。

1959年12月,它的飞行距离达1万千米。此外美国还研究了大力神土星和新星等大型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