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苏联有以“30HⅡ”命名的无人探测器,“30HⅡ”在俄语里就是“探测器”、“探针”的意思。
从“探测器1号”到“探测器3号”,重量大约都是950千克,有以太阳、地球或老人星作为摹准的姿势调整装置,并且装有太阳能电池和姿势控制或轨道修正用的小型火箭。发射的顺序是首先把“探测器“进入环绕地球的待机轨道,再从那里进入人造行星轨道或奔赴月球的轨道。
“探测器1号”1964年4月2日发射,在人造行星的轨道上作各种各样的飞行试验。“探测器2号”1964年11月30日发射,飞往火星,但是途中因通信中断而失败。
接着“探测器3号”在1965年7月18日发射,7月20日通过月球附近,从距离月面9960千米到11570千米的地方拍摄月球背面的照片,一共拍摄25张,底片在探测器里自动显象,并且传送回地面。
1959年9月发射的“月球3号”只拍摄了月球背面的2/3,还有1/3没有拍到。这次由于“探测器3号”的工作,月背地区就几乎全部拍摄下来了,仅仅还遗留有150万平方汗米的区域没有拍摄。
“探测器3号”识别了3500个地形,前苏联把其中的155个给予命名,发表在1966年9月、10月的(天文学杂志)上。但是这是前苏联单独命名的,国际天文学会不予承认。这个学会的月面命名委员会要求各国提出候选人名单,1970竿在英国的布赖顿召开的学会全会上,对500多个地方的命名作了正式决定。其中包括美苏两国的宇航员、德国结核菌的发现者科赫、英国气体定律发现者波义耳等。
对前苏联来说,到“探测器3号”为止,可以说都是第一代的行星际探测器。从“探测器4号”以后可以说是第二代的探测器,3号和4号之间大约有两年七个月的准备时间。从4号以后,探测器的重量和结构都是保密的,不过可以推测,是带有太阳能电池的、极大型的探测器。
“探测器4号”在1968年3月2日发射。按原设想,它应该环绕月球飞行,再返回地球。但是看来是失败了,因为前苏联没有公布它的飞行结果。
19郎年9月15日发射的“探测器5号”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成环绕月球后再返回地球的飞行。9月18日“探测器”接近月球到1950千米的地方,并且转到月球的背面“9月21日探测18”似每秒112千米的速度再人大气层,然后降落伞打开厂溅落在印度洋上。探测器里装有植物的种子。
接着两个月以后,11月10日,“探测器6号”发射,11月14日飞行到距离月球2420千米的地方,并且转到月球的背固。1月17日返回地球大气层,降落在前苏联境内。
前苏联打算进一步发展这种回收技术,以便实现月面岩石的无人采集。1969年7月13日发射的“月球15号”恐怕就担负有这样的任务。7月17日“月球15号”进入环绕月球的剥孙卫星轨道,21日降落在月面的“危海”上。美国“阿波罗11号”人类登月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在这个时候,但“月球15号”的发射还比“阿波罗11号”早3天。当时也有人议论说,前苏联的无人探测器也许要抢在美国的前头从月面取回岩石。看来后来这个任务没有实现。不过,“月球15号”确实是第二代的月球探测器。
1970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16号”很成功地实现了月面岩石的无人采集。这个探测器重188吨,9月17日进入环绕月球的孙卫星轨道,9月20日在月面的“丰富海”软着陆,使用钻头采集岩石大约100克。21日根据地面指令,“月球16号”飞离月面,34日在前苏联境内杰兹卡兹干东南80千米的地方软着陆。比起载人飞行,月面岩石的无人采集只需要花1/10的费用。
两个月以后,1970年11月10日,前苏联又发射了“月球”17号。17日“月球17号”在“雨海”软着陆,把装载在着陆体里的自动“月行车1号”放到月面上,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月行车,它有8个轮子,车轮直径51厘米,车体长2218米,宽16米,重756千克,车台上装有长半径215米的机械室。机械室盖子的内侧装有太阳能电池。白天这个盖子打开,太阳能电池工作产生电力,晚上为了保温,盖子关上。月行车上有电视摄象机,地面上的操纵人员可以一边看它的画面,一面发出指令,运转车子。为了抵御月夜的寒冷,机械室里有“同位素热源”装置。“月行车,1号”只在白天移动,夜间就进入“冬眠”状态。它一直工作到1971年10月4日,按原计划工作的寿命只有3个月,而实际上却活动了11个月。在这期间“月行车”1号运行了1540米,调查了80000平方米的月面区域,拍摄了200张全景照片和20000多张月面照片,又在500个地区作了月面地层的物理、机械性质的研究,在25个区域作了月面土壤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当“同位素热源”装置里的同位素消耗完的时候,机械室的温度就下降,月行车的寿命也就结束。
“月球17号”成功以后,前苏联在1971年9月2日又发射了“月球18号”。“月球18号”进入孙卫星轨道,环绕月球54圈以后,9月21日逆推进火箭点火,降落在“丰富海”(北纬3°34′东经56°30′),但是着陆以后无线电通信中断。塔斯社说:“着陆地点从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高地中选择,观测结果显示在这样困难的地方着陆,是不走运的。”可以认为这就是说软着陆失败。这个“月球”18号里是否装有月行车,不太清楚。
接着,前苏联在1971年9月28日发射了“月球19号”。这次前苏联发表这样的消息:探测器第一次从月球人造卫星的轨道对月球周匣的环境进行科学调查。探测器10月3日进入孙卫星轨道,对月球进行观测。
“月球20号”在1972年2月14日发射,2月21日在“丰富海”刺匕端的山岳地带软着陆。着陆地点是北纬3°34′、东56°30′,和失败的“月球18号尸的着陆地点相同。“月球加号”自动采集月面岩石,2月9日飞离月面,2丹25日降落在前苏联境内杰兹卡兹干西北大约40千米的地方;这是前苏联第二次采集到月面标本。
“月球21号”在1973年1月8日发射,1月16日在“澄海”东端的李蒙涅尔环形山软着陆,放下“月行车2号”。这辆。月行车”重840千克,比1号重,装有经过改进的观测仪器。
前苏联1974年还发射了“月球22号”和“月球9号”,1976年又发射了“月球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