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激光聚焦
10072300000047

第47章 激光造“光篮”

战争对各种武器系统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准”。因此,无论哪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问世,只要有可能总是要被研究人员利用到精密制导领域试用一番。致使有线制导、电视制导、图像匹配制导、红外成像制导、毫米波制导和激光制导纷纷出笼,各显神通。但综合制导武器的经济性及作战能力,以及当前的科技工业水平诸方面去权衡,则激光武器明显地处于领先的地位。因为它的结构简单、对信息处理系统要求比较低、价格便宜,所以使得激光制导武器在诸多的精密制导武器中一枝独秀。

是制导武器,就得有制导方案的优选问题,激光制导也不例外。经过20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发展,已出现了全主动式、半主动式、以及波束制导、复合制导等制导方式。

全主动式激光制导,就是在同一导弹或炸弹的弹体上,既能主动地发射激光束照射目标,又能同时捕获、跟踪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虽然这一方案具有“发射后就不用管”了的优点,但由于激光的方向性好、波束窄,必须大大展宽波束才能满足上述需要,而展宽波束就意味着要加大激光器的功率,这在技术上比较复杂,仅把一台完整的大功率激光器搬到弹体内就是一件很大的工程。所以这一激光制导方式目前进展不大。

波束激光制导,又称“驾束制导”,顾名思义,就是让导弹骑着光束飞行,直至命中目标。

半主动式激光制导,是由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标,弹上的导引头接收从目标漫反射回来的激光能量,修正弹道,直至命中目标。

由于半主动式激光制导目标的指示和寻的装置是分开的,具有设计灵活,适应各种搭载平台,技术简便,可靠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发展很快,技术上也日臻成熟。海湾战争中所使用的激光制导导弹、炸弹大都是采用半主动式激光制导。

半主动式激光制导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目标指示器。其作用如同打篮球,运动员的目的就是要把篮球投入篮内,目标指示器就是在形态各异的物体中,划出一个“篮筐”,以便使导弹或炸弹有一个落点。由于这个“篮筐”是用激光“造”出来的,所以经常被通俗地称之为“光篮”。

“光篮”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制导的精度。如果“光篮”的面积过大,就失去了精确制导的意义;如果“光篮”的面积过小,其漫反射波就很难让导引头感知,造成制导失败。

同样,敌方也可以从激光造出许多假“光篮”来干扰和迷惑攻击者,如同球场上的篮筐多了,就会使运动员无所适从,不知投到哪一个篮中一样。这样就提出了一个抗干扰“光篮”问题。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的“光篮”普遍采用了编码技术,这种编码敌方很难破译,与可解码的导弹或炸弹的导引头相配合,就能保证区分真假目标,使制导全程万无一失。

目前用于制造“光篮”的激光目标指示器种类繁多,其中使用得较多,技术上也比较成熟的是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但由于它发射106微米的近红外激光,只能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下工作,所以近年来,一些国家采用了穿透率较强的二氧化碳激光器,以提高不良气候条件下的制导能力。

激光目标指示器,可以装在距目标一定距离的地面平台上,通常用于激光制导炮弹的引导。目前大多数目标指示器都安装在飞机上。装在飞机上的目标指示器,靠机上的稳定和跟踪系统,使激光发射源射出的光束,始终对准被攻击的目标,为导弹或炸弹提供一个稳定、清晰、可靠的“光篮”。

飞机上的激光目标指示器,可以装在机舱内,也可以吊在机身外部。目前大多数技术先进的国家都趋向于发展飞行吊舱。吊舱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飞机,不改变机舱内部的设计,不占用机内空间等优点,而且便于维修,很有发展前途。实用的飞行吊舱常常与其他光电系统一起组成复合系统。如马丁·马里塔公司为F-15E飞机,能在夜间和全天候进行空战而设计制造的夜间低空导航瞄准红外系统(LANTIRN),该系统的导航与瞄准吊舱均使用前视红外传感器。而瞄准吊舱还包括激光目标指示器和激光测距仪。

在海湾战争中广泛使用的,还有由洛拉尔航空部制造的AN/AVQ-26“铺路小钉”系统。该系统是第一种第二代夜间攻击系统,将前视红外传感器与激光目标指示器相结合,放在一个外吊舱中,装在飞机的中心线上,可使F-111飞机自动导航,捕获目标,投掷武器,并有破坏估价的能力。

马丁·马里塔公司还为A-10A,F-16和A-4飞机制造了一种被称之为“铺路辨士”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一种昼夜激光目标指示功能。该公司为AH-64A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制造的目标捕获和指示瞄准器,领航员夜视系统(TADS/PNVS),也包括了前视红外传感器、电视、激光测距和目标指示、激光现场跟踪等功能,使AH-64A阿帕奇直升机的攻击性能成倍提高,成了坦克的克星,海湾一战名声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