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气象缩影
10071700000066

第66章 气候带

自从19世纪以来,深信气候现象背后有着潜在的规律性这一点激励着地理气候学家试图将长期以来的各种气候形态分类成几种有限的全球性气候类型。这完全是一种惊人的挑战,因为究竟哪种天气类型应被用来作为分类的依据分歧太大,而且,系统性全球范围内资料的收集相对来说才刚刚起步。

全球范围内所能使用的首批系统之一是德国气候学家弗拉基采尔·柯本的系统。该系统依据温度和降水测量值来说明在任何一个特定区域里自然植被的生长情况——当地的植被本身就是当地气候特征的反映。然而,评论家们认为气候本应以其他特征,诸如土壤的形成或人类的体验,为界定的依据。例如:美国地理学家沃纳·戴尔金1966年的分类方案统筹兼顾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作为人体适感效果依据的日光辐射量等因素。

尽管柯本分类方案诸多方面如今已时过境迁,有许多气候学家仍然凭借植被类型研究气候。诸如:雨林气候、泰加群落森林气候或冻原气候,其中就有气候学家吉·提·泰瓦萨和理·埃奇·合恩。他们的分类方案(该方案将在下几页概况总结),辨别出七种截然不同的气候带;热带雨林气候、干旱带、亚热带、温带、北部(森林)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地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