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太空世纪
10069800000029

第29章 宇航员的内衣

内衣对皮肤的温度及活动有直接影响。因此,内衣材料的卫生要求特别高。寒冷条件下使用的内衣材料应具有低导热率,而在于、湿状况下的透气性又应很高。

为了身体不致急骤地冷下来,内衣材料在吸收水蒸气及滴状水分的同时,应于于燥的过程中缓慢地将其发散到环境中去。材料表面上不应有游离水分。吸水且水容量大的衣料符合上述要求,广泛地用于制造宇航员内衣的亚麻织物尤佳。

为了不妨碍皮肤发挥正常功能,为了不影响汗液分泌和蒸发,内衣材料在潮湿状态下不应贴在皮肤上。最符合这种要求的是那些表面膨胀的材料,例如绉纱织物。这种织物因膨松度提高而致导热性降低,弄湿之后能保持原有的性能。

为了避免刺激皮肤,内衣织物表面应柔软、滑爽而富有弹性。

适于做内衣的还有针织布——亚麻、棉、毛、丝、人造纤维(粘胶)。

保暖用的贴身内衣应密实,无皱褶和皱纹,贴身,能顺利地从体表吸收蒸发的汗液并将其发散到环境中去,尽量保持身体干燥。衣服应轻软膨松。丝织品最能满足这些要求。

吸水性差的合成材料不适于制做贴身内衣。但丝织品做的内衣有可能刺激皮肤,这个缺点会因穿著时间的增长而愈加显著,特别是在衣服弄湿了的时候。

为了改善保暖性可采用比较贵重的羊毛制造内衣。

醋酸纤维吸湿性最差。这种材料做的内衣穿在身上会产生一种不快的触感。它能贴在别的衣服上或因静电而引起疼痛。减轻静电作用的方法之一可用抗静电剂进行织物处理。

不能广泛利用粘胶纤维制作内衣的原因是它容易起褶,线性尺寸不稳定,强度也差。

一周时间内从人体表面分泌出100~300克皮脂、3~17升汗液(温度升高时可达35-40升),并产生40-90克皮肤角质表层鳞屑(俗称“皮肤”)。内衣能将皮肤上的这些东西清除掉。要是内衣穿脏了,其透气性几乎可降低20%,质量增加12%,厚度增加28%,灰分增加到4~6倍,结果保暖性能降低,所以,至少也要7~8天换一次内衣。

我们知道,制作内衣的材料如有足够的吸吮力,就能吸收一定的皮肤分泌物。

降低皮肤上微生物繁殖率的可行方法之一就是制造防微生物内衣。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这种内衣进行了10~15昼夜的试验,没有发现皮肤的功能状况有不良的变化。

时下,固然可把贴身内衣归人一次用服装,穿二次之后即不再使用。但是,一个三人组成的机组在为时200昼夜的长时间航天飞行中约需90套内衣,重达45千克。所以,还是预计到内衣的洗涤和卫生处理为好。

前苏联宇航员的内衣系用棉一亚麻织物制做,由衬衫和衬裤组成。其重量取决于宇航员身高和胖瘦(平均500克)。

图2所示为连身形式的棉布内衣。连身内衣与连在其上的短袜一起制造出来。内衣上有衣兜,用以存放辐射剂量计;同时束以腰带,上面装有生物医学测量用的各种传感器。

与应急全压服配套时,内衣还必须备有收集生命活动产物的装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