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太空世纪
10069800000028

第28章 宇航员服饰的用途和要求

为了阐明宇航员装备应满足的要求,就必须指出航天飞行器乘员所处的最为典型的条件:在±5℃之气密座舱条件下飞行;在20±50℃之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降。

实际上不可能制造出一种能保证在上述条件下生存的万能服装。所以,提供给宇航员的是各种配套的服装,可以根据面临的客观情况选用:宇航员在飞行过程中自始至终使用的飞行服;舱内温度下降时和应急着陆(溅落)后所用的服装。

前苏联宇航员采用的配套飞行服装包括:飞行服、保暖服、内衣、鞋袜。

对飞行服的要求取决于它的用途。例如,贴身穿的内衣要柔软、吸水,具有良好的透汽性和透气性,而外衣则应坚固并可防止身体遭受机械损伤。必须根据服装的预定用途评价其主要的物理和卫生性能。对外衣的共同要求是:

防寒;

防止在舱内受到损伤;

与其他装备(全压服等)协调;

轻便,不限制活动,便于穿脱;

长时间穿用不引起疲劳,美观,方便;

人体排出的水分及气态产物容易透过。

透汽性不足使衣下空气夹层内存留水蒸气,衣服潮湿积水。衣料的透汽性和透气性并非总是相容的。例如,皮革制品透气性小而透汽性尚可。

服装弄湿后,卫生性能要降低许多。潮湿的衣服使散热量显著增加,常常是伤风感冒的病因。

潮湿的织物贴在身上,对活动有些影响,使人感到不舒服。湿透的衣服使衣下空间的通风状况恶化。

月R装干燥时间的长短是其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织物挥发水分的速度首先与纤维的性能有关。例如,毛类吸湿性好,散湿性则不佳;棉花却干得相当快。

给宇航员选择服装时应考虑到下列因素:

1在所有影响人体热平衡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运动速度。而且影响人体冷却程度的基本因素是空气温度,其他气候因素只能加强或削弱气温的作用。机体过冷导致体温调节系统高度紧张、周围血管痉挛、皮温降低、产热量上升,同时使一系列一般生理反应发生变化(脉率、动脉压等)。

2衣料的导热系数是描述其保温性能的基本数值之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际使用的材料来说,这个数值实际上与材料的结构、纤维组分及处理没什么关系,而可认为是常量,即005瓦/(米2·开)。

3在挑选保温服装材料时,必须考虑它的透气量,因为透气量对热阻大小有相当大的影响。现代衣料的透气量范围极广——35~500分米73/(米2·秒),甚至更高。影响透气量的主要因素是衣料结构、湿度、厚度及层数。

已经确定,在吹风(风速为2-3米/秒)及低温条件下使用服装时,其透气量不得超过7分米3/(米2·秒)。

4服装的隔热量为15克裸/厘米多层复合衣料厚度,或每1毫米厚度002(米2·开)/瓦。

复合衣料厚度接近4厘米即会降低活动范围。所以,实际上难以制造出6克裸以上的保温服装。

5服装的必要隔热量通过两个要素(材料和空气夹层)的结合才能得到。

室内服装隔热量中之空气夹层热阻部分平均为30%,升温后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