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黑客间谍
9868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爱德华·斯诺登,一个在美国十分平常的名字,如果不是他突然向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爆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棱镜计划”,使得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全球窃听计划在转瞬间成为了全球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那么很多国家还被蒙在鼓里,因为没有人会想到,尽管美国有着很强的霸权,但是它却在时刻监听着世界主要国家,包括那些盟国的一举一动。一时间,斯诺登就像是当时杜鲁门将两枚原子弹重重地投向了广岛和长崎时,所按动的那个红色按钮。

斯诺登也因而成为了一位全球所瞩目的人物,美国国家安全局因此也将他列为了对美国国家安全具有极大威胁的危险人物,同时对斯诺登展开了全球性追捕,还吊销了斯诺登手中所持有的美国护照,等于是将斯诺登开除了美国国籍。就像历史上那些曾经像斯诺登一样“背叛”自己祖国的“告密者”们一样,很多人都对此而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斯诺登是一位十足的叛国者,即使是美国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而做出了一些有违公理的事情,斯诺登毕竟是一名美国人;有人却认为斯诺登是一位英雄,面对他之前所服务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他敢于将自己了解到的事实真相公之于众,几乎成为了多年前好莱坞所拍摄的那部由黑人影帝威廉·史密斯主演的美国大片《国家公敌》一样,将自己推至了一个无边的深渊。

然而斯诺登却敢于放下自己的个人安危,勇于向世人公布了这一“国家机密”,但同时他也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成为了众矢之的。可斯诺登却让世人看到了美国的勃勃野心——在规模庞大的“棱镜”窃听计划里,美国国家安全局不仅像以往发生的那些窃听事件曝光的一样,将美国的大使馆或是他们认为危险的人物作为了被监听的目标,并且还将诸如英国、德国等国家列为了监听的重点。他们每天所监听的信息简直是一个很多人都不敢想象的可怕数字,比如仅仅就德国而言,美国国家安全局每天就会监听到德国境内的两千多万个电话通信和一千多万个互联网的数据包。而这仅仅只是德国一个国家而已,如果将其监听的所有国家包括那些大使馆等场所算下来,人们不禁会问:美国到底每天在监听着多少各类信息?言外之意,美国窃听这些信息,其居心何在?

面对公众的指责,美国再次故技重施,将这一问题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并大喊冤枉,将矛头直指中国,认为中国利用其通信类企业与美国的合作,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窃听美国情报信息的行动,而美国之所以会这样做,全然只是出于一种自卫行为。那么,除了中国,还有英国、德国等国家呢,难道这些国家也如此对美国实施了窃听吗?显然这是一种贼喊捉贼的行为。但是,隐藏在这种贼喊捉贼的虚伪行为背后的又是什么呢?

是遮掩?还是有着什么其他的目的?

这时候,美国国家安全局却再次将矛头对准了斯诺登,并公开劝说斯诺登不要再继续自己的所谓揭秘行为,而另一个神秘的组织“维基解密”却站出来称: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斯诺登继续爆料,并且这个神秘组织还派出了专门的人负责照顾斯诺登的日常起居和行程安排,以致人们的视线再次回到了斯诺登的身上,而在斯诺登所申请为其提供政治庇护的国家中,包括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冰岛在内的很多国家,在是否能够接纳斯诺登的问题上,其态度也在悄悄发生着转变,这究竟是一种混淆视听的谋略,还是一种受到美国威胁后的妥协?

一时之间,在斯诺登周围也开始悄悄发生着某种变化,首先是他离开香港到达俄罗斯后的行踪,在媒体对他的去留问题几度猜想之际,斯诺登的行踪却成了个谜——虽然人们都知道他是去了俄罗斯,但他真正落脚何处却是无人知晓,就像是“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一样,尽管关于斯诺登的最新消息每天都在进行着更新,但是却没有人真正知道他藏身何处。还有,一直在暗中对斯诺登实施抓捕的美国国家安全局也仿佛没有了任何战斗力,始终没有什么战果可言。而这种拖拉的行为绝不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作风,他们如此作为又是为了什么呢?还有,那个神秘的组织“维基解密”在其中又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这个神秘组织与斯诺登之间又有怎样的瓜葛甚至是阴谋?

一个个谜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时候,经过媒体的深入报道,与“棱镜”窃听计划相关的一些问题也一一闯入了人们的视野,因为这项从小布什政府时期便开始的窃听计划,到了奥巴马政府时期却出现了进一步的升级——在“棱镜”窃听计划背后,却一直隐藏着另一个极少为外人知的更为庞大的计划,而这个计划同样是在小布什政府执政末期开始的,就是由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亚历山大从2006年就开始的一项秘密计划——组建美国网络部队,而斯诺登所爆料出来的“棱镜”窃听计划只不过是亚历山大将军这一秘密计划中的一小部分。

由此可见,作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的前雇员,斯诺登所接触和了解到的“棱镜”窃听计划,相对于亚历山大将军的计划而言,斯诺登只不过是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一样,仅仅是在无意之间掀开了美国政府全球战略布局的冰山一角。或许,正如媒体所言,要想真正明了这一切,就必须从斯诺登和美国的窃听事件开始。

本书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目的,从宏观的战略角度着眼,从微观的斯诺登事件出发,带给读者一位和众人眼中相比不一样的斯诺登,和远远超出“棱镜计划”之外的美国窃听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