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9801600000008

第8章 古老的中医外科手术

中医手术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因与野兽搏斗,和严寒酷暑抗争,创伤很多,就自发地运用野草、树叶、草药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形成外科最原始的治疗方法。

以后发展到用砭石、石针刺开排脓治疗脓肿。这些原始的清创、止血、外用药和小手术就是外科的起源。

大约在公元前4年左右,甲骨文上有:疾自(鼻病)、疾耳、疾齿、疾舌、疾足、疾止(指或趾)、疥等记载。

《山海经·东山经》中说: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郭璞注说:“可以为砥(砭)针治痈肿者。”当时砭针是切开排脓的工具,也是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该书载有38种疾病,其中包括痈、疽、痹、瘿、痔、疥等,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民间行医者擅长各异,因此出现了医学的分科。

外科成为专科是在周代,《周礼·天官篇》把当时的医生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四大类,其中疡医即是外科医生,主治肿疡、溃疡、金创和折疡。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之祝药,刮痧之齐(祝药即是敷药,刮是刮去脓血,杀是用腐蚀剂去恶肉或剪去恶肉,齐是疮面子复)。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感染、刨伤、冻疮、诸虫咬伤、痔漏、肿瘤、皮肤病等很多外科疾病,并在“牝痔”中记载了割治疗法,如“杀狗,取其脬(膀胱),以穿龠(竹管)人膻(直肠)中,吹之,引出,徐以刀剥去其巢,冶黄芩而屡傅之。还有用地胆等药外敷牡痔”,用滑润的“铤”作为检查治疗漏管的探针等。

可见,当时外科已有一定的治疗水平。

华佗生于我国东汉末年,距今有一千七百多年。作为秦汉时期—隋唐五代时期时期外科手术的代表人物,以其在麻醉术与外科手术方面的杰出贡献,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外科鼻祖,闻名遐迩。

《三国志·方技传》在记述华佗及其高超的外科手术技艺时指出:“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腹腔肿物)。”后世对华佗的评价可以诗文为证:“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华佗是沛国谯郡(现在安徽省亳县)人,他热爱医学,从小就钻研医术。他立志要做一名为人排忧解难的医生,曾经有人推荐他到官府做官,被他婉言拒绝了。他背起药箱,云游四方,为百姓们治病。由于他医术高明,很快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

有一次在行路途中,华佗见一群人围在路旁。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名车夫倒在地上。只见那车夫面色蜡黄,两脚蜷曲,双手捂住腹部,不住地发出难以忍受痛苦的呻吟声。华佗见状,立即放下药箱,蹲在地上为病人检查。过了一会儿,华佗转身对围观的人们说:“他这是患了肠痈(阑尾炎),如果早些治疗,针灸就可以了。”“难道他现在无望了?”周围的人急切地问。华佗笑着摇了摇头说:“别急,别急,这点小病算不了什么。不过,我需要将他的肠子取出来治疗。”听说剖腹取肠,有的人吓得伸了伸舌头,还有的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他们想象不出剖腹将有多么疼痛。华佗神态自若地取出一包药末,叫人取些酒来,给病人服下。不一会,病人安静下来,又过了一会,病人竟酣然大睡进入了梦乡。华佗让人把车夫抬到附近的一个房子里,用手术刀将车夫的肚皮划开,取出病人的肠子,切掉溃烂的那一段,缝合以后,敷上生肌的药膏。这一切工作完成以后,病人睡醒过来,睁开双眼,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肚子不再疼了。当他得知刚才发生的一切时,感激地拉着华佗的手连声说道:

“您救了我的命,我真不知如何感谢您才好。您真是一位神仙呀!”旁人问华伦在手术前给病人吃了什么,使他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的感觉。华佗笑着从箱里拿出一些粉末,说:“就是它,叫做‘麻沸散’。吃了它,任凭你做什么手术也不会感觉疼痛。”有个小伙子大声问道:“是哪位神仙下凡送给您的?”华佗微笑着指指众人,又指指自己,说:“说到神仙,那可多呢,这药末就是我根据乡亲们的提示,自己加以总结以后配制而成的。”几天以后,车夫的病完全好了,又和其他的人一样出现在大路上。华佗医术高明的消息不胫而走,“麻沸散”的神奇功效也随着华佗的名字传遍了千家万户。

其实,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

不过,他们或者将其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杀,没有人想到可以用于手术治病。

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1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4钱,炒南星1钱。而医学上现代采用的麻醉药剂,仅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很早以前,欧洲人做手术,用的是放血的方法使病人休克,然后再进行手术。这种方法非常危险,血放多了,病人就永远醒不过来。即使不发生危险,病人也会因手术前大量失血而身体极度虚弱,很难恢复健康。2年,法国人黑克曼开始用二氧化碳作麻药,但这只能用在动物身上,而不能用于人体。两年后,美国人柯尔顿用一氧化二氮做麻药,效果也不太好。直到1848年美国人莫尔顿才开始用乙醚做麻药,今天西医还在使用这种药物。我国神医华佗使用麻沸散为病人做手术,至少比西方早1600年左右。但可惜此方失传,幸有史书记载了这一奇迹。我国历史文献《后汉书》中记载:

“若疾病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可见,麻沸散的发明和使用,不能不说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技艺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他治病碰到那些用针灸、汤药不能治愈的腹疾病,就叫病人先用酒冲服麻沸散,等到病人麻醉后再施以外科手术,剖破腹背,割掉发病的部位。如果病在肠胃,就割开洗涤,然后加以缝合,敷上药膏。

四五天伤口愈合,一个月左右病就全好。

华佗在当时已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一次,有个推车的病人,曲着脚,大喊肚子痛。不久,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也渐渐小了。华佗切他的脉,按他的肚子,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痈。因病势凶险,华佗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待麻醉后,又给他开了刀。这个病人经过治疗,一个月左右病就好了。明代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赞》中的一诗作了概括:“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可见,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实的。

可是,外科手术的方法并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础上的中医学的主流治法,而是在儒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的主张之下。但是,很遗憾,外科手术在中医学中并没有大规模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