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曾文正公嘉言钞
9798100000016

第16章 文集(1)

独①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②,积妄生肆③,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④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⑤之功密。彼小人者,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⑥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⑦者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⑧者无已时。屋漏⑨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慎独论

① 独:一人独处。

② 妄:胡乱。

③ 肆:放纵。

④ 懔[lǐn]:畏惧。

⑤ 自慊:谨慎自守。

⑥ 幽独:默然独守。

⑦ 冥冥:暗地里。

⑧ 涓涓:细水缓流的样子。

⑨ 屋漏: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

君子和普通人都会有一人独处的时候。普通人认为独处时无人监督,便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多了,便会放纵自己,进而欺骗他人。君子害怕独处时自己会放纵,因而生出至诚之心,秉持至诚之心长久了,而自我约束的功夫更加深厚。普通人在做善事前,往往会担心自己做善事别人不知道,从而犹豫不决。在做恶事时,往往怀有侥幸心理,认为别人不会知道,从而不能坚决改过。一个人独处时,弊病都从这里产生,这就是所谓的欺。只有那些真正的君子,会担心一件善事没有做好,会让自己暗中堕落,一件恶事没有去除,恶行会越积越多而难以断绝。待在自己家里也在畏惧上天监督自己,内心如金石般坚定贞洁。在一个人独处时,真的要慎之又慎。慎独论

风俗之厚薄①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②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③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④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⑤。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⑥为习尚。按:“势不能不”四字极见得到,此深于社会学者之言也。于是乎徒党蔚起⑦,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讐⑧,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⑨于高明⑩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一有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原才按:此篇公之少作也。深明社会变迁之原理,我国数千年来不多见之名文也。公于穷时、达时皆能以心力转移风气,亦可谓不负其言矣。

① 厚薄:好坏。

② 戢戢[jí]:密集众多的样子。

③ 挠万物者,莫疾乎风:语出《易经·说卦传》。能使万物弯曲,没有比风更猛烈的了。挠,使弯曲。

④ 风民:教化民众。

⑤ 声气:声势,风气。

⑥ 蒸:兴起。

⑦ 蔚起:蓬勃兴起。

⑧ 讐[chǒu]:同“雠”,应答,响应。

⑨ 尸:占据。

⑩ 高明:地位显贵。

克:能。

陶铸:培育,造就。

翻:转而。

移:改变,影响。

尤:最优异。

一命:周代时官阶从一到九,一命为最低级别。

天位:天赐之职位,官位。

惴惴:忧惧戒慎的样子。

贼:伤害。

逆睹:预知,预见。

社会风气的好坏是怎样来的呢?不过在于某一两个人所追求的理想罢了。人们生活在世界上,平庸劣弱的占大多数,而一旦出现了一两个贤能有智慧的人,众人便会尊奉他为领导者并听命于他。尤其是有智慧的人,听命于他的人尤其多。如果这一两个领导者崇尚仁义,众人也会跟从他们追求仁义;如果这一两个领导者崇尚利益,那么众人也会跟从他们追逐利益。众人所追求的就是时势发展的方向,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很难阻挡它,因此说:“能使天下万物屈服的,没有比风来得更猛烈的了。”社会风气对于个人思想的影响,最初很微弱,但最终的力量却是难以抵挡的。

前代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会让那些贤能的人担当要职、掌握权势,教化民众也都用仁义道德,因此,那时道德有序,风气一致。而当世风教化衰落,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都不再担任要职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就不得不采用语言文字加以传播,从而造成一种声势。而民众也势必受此影响从而形成一种风尚。按:“势不能不”这四个字是非常有见地的,不是精通社会学的人说不出这样的话。于是,各种学说蔚然兴起,而一时之间人才辈出。有倡导仁义的,他的追随者便会为仁义赴死而在所不惜;有倡导功利的,他的追随者就会追名逐利而义无反顾。就像水向潮湿的地方流,火向干燥的地方蔓延,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呼应的,这种现象由来已久。

现在掌握权位的人,动不动就说天下没有可用的人才。他们身居高位,不能做到以自己的理想追求去改变社会风气,培养人才,却反过来说没有人才,可以吗?拥有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如果有崇尚仁义的君子,他的智慧足能改变十个人,必能选取十个人中最优秀的加以培养。如果他的智慧足以改变一百个人,就一定能从这一百个人中选拔最优秀的加以培养。然而改变社会风气和培养人才,不只是身处高位人的责任,凡有一官半职者都有责任。一国的君主知道了我的言论并且认为有道理的,就应该慎重选择能与他共同治理天下的人。士大夫们知道了我的主张并认为有道理的,就应该对自己的理想追求很谨慎,因为自己稍有不当就会破坏社会风气而祸害人才。如果能这样做,几十年之后,万一有所收获呢?但这不是我所能预见的。原才按:这篇文章是曾文正公年轻时的作品。非常明了社会变迁的道理,是我国几千年来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曾文正公无论在穷困还是显达时都能以自己的理想勇气转变社会风气,可以说始终没有背离自己的志向。

先王之道不明,士大夫相与为一切①之行,往往陷于大戾②,而僚友无出片言相质确③者,而其人自视恬然④,可幸无过。且以仲尼之贤,犹待学《易》以寡过⑤,而今日无过,欺人乎?自欺乎?自知有过,而因护一时之失,展转盖藏,至蹈滔天之奸而不悔。斯则小人之不可近者已。为人友而隐忍⑥和同⑦,长人之恶,是又谐臣媚子⑧之亚⑨也。召诲

① 一切:不循礼法,苟且。

② 大戾:大的过恶。

③ 质确:质正核实。

④ 恬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⑤ 学《易》以寡过: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就是,如果能让我多活几年,五十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周易》,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

⑥ 隐忍:对朋友的过错不加规劝。

⑦ 和同:做老好人。

⑧ 谐臣媚子:谐臣,乐工。媚子,统治者所爱之人。此处指谄媚的小人。

⑨ 亚:仅次于。相当于一类人。

前代圣王的礼仪制度被废弃,士大夫们竞相做出一些蝇营狗苟的行为,从而使自己犯下大错,如果同僚朋友不说半句批评的话,犯错的人就会毫不在乎,庆幸自己没有过错。以孔子的贤德,尚且要通过学习《易》来使自己少犯错误,而现在有人说自己毫无过错,这是要欺骗别人呢,还是要欺骗自己?自己知道有过错,却因为袒护一时的过失,千方百计地加以掩盖,以至犯下滔天的罪行也不知悔改。这就是小人不能亲近的原因。作为朋友,对朋友的过错不做批评,情愿当老好人,助长他的罪过,这种人跟奸谗小人没什么差别。召诲

学贵初有决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进之心,末有坚贞永固之力。国朝先正事略序

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最开始的时候要有坚定不移的志向,中间要有勇猛精进的决心,最后要有坚定长久的毅力。国朝先正事略序

凡物之骤①为之而遽②成焉者,其器③小也;物之一览而易尽者,其中无有也。送郭筠仙南归序

① 骤:短时间内。

② 遽: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