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中华武术
9794700000008

第8章 武术之魂满中华(3)

张三丰一生的事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所有后世人的心中,越来越觉得神秘难测,所以有关张三丰的传说非常之多。张三丰最后卒于何时,也无从考证。但张三丰这个名字在今天知名度依然极高,像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塑造过他的形象,性格慈祥和蔼,武功深不可测,让人感觉十分可亲可敬。

对于张三丰早年的情况,现在比较确凿的资料非常少。《明史·张三丰传》中只说他是辽东懿州人,早年时的其他情况一概没有说,只是说了一下张三丰成名后的行止。

《明史·张三丰传》中说张三丰无论寒暑,都只是一身破衣服,防风挡寒;一个旧蓑衣,经霜遮雨。张三丰不大注重仪表,不拘于小节。所以人们也常称他为“张邋遢”,或者叫他“邋遢道人”。张三丰饭量很大,一顿吃一升或一斗米都不在话下,但有时候却也可以好几天才吃一顿饭,甚至好几个月不吃饭。他的另一个爱好就是喜欢云游四方,常常是居无定所,高兴时穿山走石,疲倦时铺云卧雪。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戏自如,旁若无人。有人相传他一日能行千里,吕祖有诗曰:“朝游北海暮苍梧”,张三丰大概也是这样。《德安府志》中曾记载过,张三丰一度在太平山上隐居,但张三丰天性随和,和当地的父老乡亲相处融洽。有一天,张三丰即将离开,邀请这些乡里的老人们吃饭作别,但张三丰家中久不生火,火种因此也没有了,于是他说下山去取,顷刻之间,就回来了,但上山下山往返路程要四十里地之远。同时他还买来了一点豆腐,用木板托着一路拿来,但原来这豆腐是唐邑城西关姓王家的,唐邑城离太平山要一百四十多里地。如此可见,武术宗师的美名真是名不虚传啊!但张三丰的武功卓绝却鲜有记载,在他悟成太极拳后,曾“以单拳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这是历代道家高人中唯一显示过武功的记载。如果属实,张三丰的武功似乎较武侠小说中的描写尚有过之而无不反,一拳就打死上百个贼人,比之降龙十八掌、大金刚拳什么的丝毫不逊色。

张三丰修道时也喜爱武当山,他在游历了武当山后,曾有“此山异日必大兴”的赞叹。但当时的武当山,上面的观舍全都毁于兵火,成了一个标准的荒山。于是,张三丰和徒弟们砍去荆棘,清理瓦砾,搭了几间草屋住下。据说张三丰在武当山修道时,常坐在五棵古树下,然而“猛兽不噬,鸷鸟不搏”,他登山时轻捷如飞,隆冬常卧在雪中,鼾声如雷。人们都感到惊异,认为他是奇人。当时有邱玄靖、孙碧德、杨善澄、古泉、卢秋云等人拜他为师。但时隔不久,张三丰又飘然而去,后在陕西宝鸡的金台观逗留了不少时日,据说张三丰的名号就是见到宝鸡山三峰挺秀而来的,金台观现存有《张三丰遗迹记》一碑,为明朝时陕西参政知事、吏部右侍郎张用浣所立。

张三丰在宝鸡时,据说曾“死”过一回。《明史》和《微异录》上记载,有一天,他对门人杨轨山说:“我命数已尽,归天有期。”遂留颂辞而死。轨山和人们用棺材盛殓了他后正要下葬,却听得棺材里有活动的声音,开棺一看,张三丰又乐呵呵地爬出来了,惊得众人或哭或叫。张三丰死后复活,又到四川游玩,其中见了蜀献王,蜀献王是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名叫朱椿。朱椿对张三丰十分崇敬钦佩,他写过一首诗名叫《题张神仙像》曰:“奇骨森立,美髯戟张。距重阳兮未远,步虚靖之遗芳。飘飘乎神仙之气,皎皎乎冰雪之肠……”可以看出,他对张三丰的景仰之情十分真诚,据说他得到张三丰的指点,对道家的真义有所领悟,后来躲过了政治上的灾祸。朱元璋曾对张三丰很感兴趣,下诏让他入朝。但张三丰不爱入世。皇帝再三下诏,他硬是不去,颁诏的使臣根本找不到他。朱元璋的儿子湘王朱柏听说了他的名气,亲自到武当山来寻找,但只看空山漠漠,林海莽莽,就是不见张三丰的踪影。到了燕王朱棣继位后,他对张三丰更感兴趣,再三召来张三丰的弟子,让他们帮忙寻访张三丰。朱棣还亲自写了封信,上面说:“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书请……”我们知道的朱棣是个凶悍异常的暴君,杀人不眨眼,但在这封信中却非常客气,还自称“才质疏庸”,可以说已经是十分降尊纡贵,给了张三丰无上的礼遇。但是张三丰依然没有奉诏前来,只是赋诗一首,让他的弟子孙碧云转交朱棣。皇帝四处寻访却找不到张三丰,带着无尽的遗憾,下旨让人先后费时七年,征夫三十余万,修建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亭和三十九座桥梁等庞大的道教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金殿。所谓金殿,是一个铜铸的建筑,耸立于天柱峰顶,故称为金顶十分壮观。至此,张三丰那句武当山日后“必大兴”的预言完全实现了。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崇道的皇帝不少,但皇帝为一名道士大兴土木,建造宫观,并塑像祀奉,派官员洒扫的事情,却也不多。张三丰的名气,从此声传海内,比之正一派的那些大师们,风头尚有过之。

2.霍元甲

霍元甲,生于1868年,卒于1910年,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是精武体育会创始人。他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轰轰烈烈,充满了传奇色彩。

霍元甲生在一个迷踪拳的世家。迷踪拳,又被称作燕青拳,相传是梁山好汉卢俊义和燕青所创立的。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霍恩第有三个儿子:霍元栋、霍元甲、霍元卿,霍元甲排行第二。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来被父亲知道,责备了他。霍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这样,才被父亲兄弟们允许一起习武。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并在24岁那年击败了一位外乡高手。父亲见到如此情况,便改变了之前的想法,悉心传艺。后来霍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武术之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光绪二十二年,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到天津,求拜于霍元甲门下。霍元甲看到刘振声为人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霍元甲一生侠肝义胆。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去天津避难,与霍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的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个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能够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怀庆会馆主人农劲荪和徒弟刘振声前往戏园。见到俄国大力士在台上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还坐得住,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俄国人。该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斥责俄国人:“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的错误,当众赔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你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正和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宣统元年(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登广告,侮辱中国为“东亚病夫”。霍元甲应友人之邀前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拳威,对方以万金作押要挟,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一再拖延,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霍公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之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元甲较艺,败在霍元甲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想敌人奸诈,身中剧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的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的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1986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整修了霍元甲故居,修建了霍元甲陵园,用以纪念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1997再次修葺了霍元甲故居,扩建了霍元甲陵园,辟为“霍元甲故居纪念馆”,霍元甲故居纪念馆由霍元甲故居和霍元甲陵园两部分组成。故居建于清同治初年。1997年,在其原址翻盖成青砖瓦房的三合院。跨进小院门楼,是一镶有“福”字的影壁墙。影壁墙后面是一明四暗五间正房,小院左、右各有厢房一间,中间正房挂着霍元甲遗像,两侧是霍东阁在霍元甲遇害后所写的唁联“一生侠义,盖世英雄”。西屋霍元甲书房墙上高挂着孙中山为精武体育会的题词“尚武精神”。故居内陈列了一些霍元甲练武时所用的武器和精武会的会旗等文物,以及霍元甲生前用过的器物。霍元甲陵园位于小南河村南,占地近一公顷,整体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式布局。由神道、石狮、享殿、石牌坊、寝园组成。陵园还设有霍元甲生平事迹陈列馆,展览包括四部分:幽燕之初露锋芒;奋发智勇,誓雪国耻;创建精武,强国强种;爱国精神,发扬光大。霍元甲的棺木于1989年4月29日迁葬于此。霍元甲故居纪念馆从建成之日起已有数万的爱国人士前来参观瞻仰,重温霍元甲这位爱国英雄的传奇事迹和感人精神。如今,纪念馆已列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精彩套路齐亮相

1.棍术

棍术是器械武术之一,用棍表演的武术套路的总称。“棍术”指使用棍的方法和技巧。握棍的方法称“把法”,常见的有阳把(手心向上握棍)、阴把(手心向下握棍)、阴阳把(两手心相对)、对把(虎口相对)、交叉把(左右手交叉)、滑把等。棍法有:打、揭、劈、盖、压、云、扫、穿、托、挑、撩、拨等。练习棍术要求手臂圆熟,梢把兼用,身棍合一,力透棍梢,表现勇猛、快速,“棍打一大片”的特点。棍术的套路有:自选棍术、猴棍、七星棍、五虎群羊棍、齐眉棍、大梢子棍等。对练有:对棍、棍进枪、棍进三节棍、三人对棍等。

2.刀术

刀术是指刀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明代戚继光《辛酉刀法》、何良臣《阵记》、程宗猷《单刀法选》以及茅元仪《武备志》中都记载了刀的用法和使用技巧。刀以劈砍为主,“刀之利,利在砍”,另外还有撩、刺、截、拦、崩、斩、抹、带、缠裹等刀法。刀术的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如猛虎一般。刀,“其用法,唯以身法为要,远跳超距,眼快手捷”,并要求进退闪转和纵跳翻腾都要刀随身换,身械协调一致。刀术的套路有:自选刀、八卦刀、龙行刀、大刀、朴刀、单刀、双刀、梅花刀、八极刀、六合刀、春秋刀、滚手刀等。

3.剑术

《吴越春秋》卷9和《庄子·说剑篇》都记述了古代击剑的技术和战术。《汉书·艺文志》载有《剑道》38篇,是论述汉以前击剑技术的专著。明代茅元仪《武备志》中记载了剑的用法有:跨左击、跨右击、翼左击、逆鳞刺、坦腹刺、双明刺、旋风格、御车格、风头洗等。清代又有宋仔凤《剑法真传》一书传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剑术成了剑的演练套路的代称,被列为全国武术比赛项目。增加了各种花法、平衡、翻腾、造型等动作,使剑术有了很大发展。剑的击法有: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等。剑术的特点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有“剑走美式”“剑如飞风”之说。剑术根据练法又分为行剑、势剑、双手剑、长穗剑、双剑、反手剑等。剑术套路繁多,常见的有:自选剑术、青萍剑、武当剑、三才剑、三合剑、云龙剑、八卦剑、太极剑、螳螂剑、通备剑、醉剑、宣化剑、七十三剑、龙形剑、奇门十三剑、白虹剑、纯阳剑、七星剑等。

4.枪术

枪是武术常用器械之一,故人们称之为长兵之帅。枪术历史悠久,主要动作是拦、拿、扎。《隋书·经籍志》中所载《马槊谱》就是介绍枪术的专著,估计当时已有套路训练了。宋代枪术更加精进和普及,为人熟知的“杨家梨花枪”,就是南宋嘉定四年山东红袄军起义者杨妙真所创立的。戚继光《纪效新书》介绍此枪法说:“杨家之法,手执枪根,出枪甚长,且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故曰二十年梨花枪无敌手。”明何良臣《陈记》、吴殳《手臂录》也对枪术作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对各家流派作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