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马竹作品精选
9792300000106

第106章 散文卷(15)

把热腾腾的美味佳肴恭敬端上方方正正的饭桌,父亲让一家人安静地站在一旁,神情严肃地点燃神龛上的香火,敬茶,烧纸,作揖,叩头,嘴里念念有词:祖宗们都回来吃年饭,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明年的收成比今年还要好!大门虚掩着,说是给祖宗的灵魂留一个出进的地方。一切都是父亲在那里庄严进行:上下左右依次给那些并不存在但俨然在座的祖宗们敬酒、夹菜、添饭、倒茶,逐一挪开长条板凳,好像祖宗们真的来吃好了喝好了,送他们出门的时候还要烧纸、作揖、放鞭炮。这些令孩子们感到有点恐惧的仪式结束后,如果祖父母在世,必须父亲自己去请,长辈与同辈则由孩子们去迎接。老人孩子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围在一起开始吃年饭。有好吃的啦,孩子们吃得兴高采烈,大人们喝酒说话,把一年来积累的一些不快,这个时候摆到年饭桌上摊开化解,也有总结一年得失的,然后借着酒兴畅谈明年的构思和计划,期待来年的兴旺与发达……和睦的和,和谐的和,真的就是禾旁一个口。有谷物充实口,才能有和谐、和睦,才能温和、祥和。同样的土地,同样的气候,我们也曾经历过年饭只有简单几个素菜的年月,我本人甚至吃过无菜下咽无饭果腹的年饭。同样的土地,同样的气候,不一样的物质享受却在最近20多年发生了巨变。所以现在兴致盎然地说起和谐,是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的,还有政治与文化的和谐氛围。我最近常想,对于任何一个做父母的来说,能力大小不能阻挡对孩子付出爱心的多少,即使是表现在一顿年饭上,父母无不极尽所能,比如物质极度匮乏的文革年代,我的父亲每到快做年饭时,总是带着我去几近干涸的小河撒网捞鱼,即便是很小的鱼儿,有那么几条,在供奉神灵之后足以让我们几个平日很少尝到荤菜的孩子饱食年饭的鲜美。大块朵颐当然快哉,能有温饱才生和美。

这种出现在年饭时候的关于爱的表达方式,完全可以推而广之思考。我要说的是,当我们城市文明进程令人越来越兴奋体会到幸福感时,我们千万别忘更别忽视: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钱上学,很多生病的人群没钱治病,很多缺衣少食的兄弟温饱难顾。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年饭的美与好,但若能同时想到那些在简单的年饭桌上为来年生计愁眉苦脸甚至痛哭流涕的人,我们的心应该由此而提升更浓的爱意,要有打算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计划必要的担当和付出,那样,才能迎来全面真切的和谐与美好。是啊,小家是家,国家是家,年饭必须是一家人在一起享受才幸福,只有大家都高高兴兴了,那才是真好呢。

再解红色情结

这时节,大别山的啼血杜鹃花在渐次绽放,那万物复苏同时也在不断刺痛记忆的鲜红景象,一路丰饶并拷问我们的心灵。我们如此充满激情,以致常被那些高耸云端的纪念碑震慑无语,常被那些铭刻在心的英雄故事感动落泪。这时节应该多雨,但我们在红安、麻城、英山的红色之旅中,阳光灿烂,因此天蓝水青、树绿花红,历史和现实在相互参照中更加晶莹剔透,让我们再三喟叹今天的幸福多么来之不易,让我们在穿越革命老区的行程中连续体会到所有那些牺牲和奉献所换来的伟大意义。

劳苦大众为什么闹革命?为什么能取得革命胜利?有一个不容置疑的动力:他们之所以积极踊跃参加革命,是为了让更多劳苦大众不再受压迫不再受剥削尤其不再受欺辱,他们满腔热血、英勇无畏,是想让更多劳苦大众能够过上吃饱穿暖的寻常日月。在忍无可忍的身心状态下,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是蓄势待发的箭矢、可以覆舟的大水、积聚很久的火山、势如破竹的力量,一旦有革命的呼唤与冲锋的号角,所有的箭矢、大水、火山和力量,顷刻表现出万死不辞和前赴后继以致摧枯拉朽,直到彻底粉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任何时候,当普天下的劳苦大众万众一心奋勇向前,旧世界必定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发出革命呼唤的精英和吹响战斗号角的先锋,有劳苦大众,有富家子弟,有知识分子,有热血男女。为了人间的公平、正义和真理,他们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前所未有的并肩之心,出生入死以求摧毁黑暗势力,迎来崭新世界的火红黎明。所有关于点燃革命火种的故事无一不是感人至深,尽管在今天听来似乎更像传奇,但当全部传奇深深植根在这个民族苦难的记忆里,一切后来者因此不由自己发出犹如置身其中的唏嘘甚或惊叫和尖叫。是的,美好江山,早已一片红光。然而,红色情结,还有多少待解。

关于红色,关于革命老区,关于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关于穷则思变与消灭剥削压迫的战争故事,是2011年湖北作家革命老区行的热切话题,也是长久以来早已融入我们意识深处的情结。红色,严格说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后所有动人往事的代名词,不仅因为旗帜是红色的,不仅因为鲜血是红色的。以往那些红色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再现的是革命战争年代流血牺牲、英勇无畏、百折不挠、夺取胜利的壮怀激烈,那些智勇双全投身革命的红色经典人物形象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今,随着更多年轻一代作家艺术家的成长和成熟,红色情结必将得到更多更新的释解。这是一种期待,一种对红色历史进一步诠释与解构的期望。那么,湖北省作家协会这次组织作家们重走红色路的意义显得尤为丰繁和重要。

三十多年前,我作为电视连续剧《黄麻惊雷》的责任编辑,陪同该剧的编导们前往将军故里红安和麻城采访,曾被黄麻起义的故事尤其数目惊人的牺牲震撼。我们无法全面复制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但我们可以通过点滴的再现尝试理喻先烈们一颗颗火热的心。我们制作了相当数量有关大别山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但实话讲,一直以来我发觉我们不仅做得不够而且做得不够好。时间相隔不到十年,有一个机会忽然出现在我的事业生涯:在湖北省委的领导下,组织拍摄反映大别山革命老区现实生活题材的电视剧,我毫不犹豫重返大别山,采风时在红安七里坪也就是从前的列宁市、现在的长胜街获得了创作灵感,奋笔疾书时热血沸腾,创作了12集电视连续剧《红土情》。我要通过讲述红色土地脱贫致富的故事,提出这样一个看似辛酸其实蕴含传承的问题:在这片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后代人该用什么样的人生观去实现生命的意义。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令我由衷欣慰并感奋的是,在我们置身英山县百丈河村听生动感人的致富故事时,我看到了大别山的乡亲在这片血染土地上的惊天壮举和有勇有谋。我想,这应该是红色情结不可估量的作用体现。大别山革命老区这块红色土地,让我感慨万千思绪万端。我有理由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写作灵感在作家们的灵魂里像映山红那样漫山遍野,热烈绽放。

街头的两人乐队

在商业繁华的汉口航空路,每天每时都有数不清的人头攒动着,尤其在这盛夏时节。早起的人们更是把商业中心区人称钻石地段的武汉商场群楼一带,拥挤得水泄不通。夏日的阳光一改平门的娇艳,用那种烧灼的火辣直击一切行人的身体,仿佛存心要把这个名叫火炉的长江中游城市烘托成名副其实的高温炉,因此,在武汉的夏日,所有浑身大汗淋漓的人们行色匆匆,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情景了。

然而今年与往年的夏日清晨有一点不同,我是指在航空路立交桥的巨大桥墩下,几平每个早上都有一支听来十分壮观的乐队从遥远的山涧流淌而来的山村音乐,穿透城市早起的心灵,给所有经过的人们在匆忙的一瞥中记忆永恒。我第一次听到那情深隽永的音乐时很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它让我突然感到炎炎夏日的武汉早晨,也可以生机勃勃。

显然不可能会有一支这样的山村乐队在如此炎热的季节为忙碌的人们送来鸣晨的乐曲。是的,那不是一支人数壮观的乐队,而是一个只有两个人的“乐队”——年近七十的老人和一个大约六岁的小男孩。那天早上,我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仔细地观察着,我想要感觉的是,这对看上去是爷孙俩的街头艺人如此演奏,究竟为了什么。

老者可能像古代神话中的姜太公,小孩也许像哪咤。老者鹤发童颜,他那已经雪白的眉毛很长,像不曾用过的一双毛笔随时准备蘸染这世间的善良,书写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对人间真诚的渴望和对一切美好的忠实追求。我不是有意要给这位其实在卖艺的老人添加什么,因为长久以来,我一直认为街头卖艺者的灵魂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以致我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听到是卖艺,就会感动就会肃然起敬。或者请允许我由此而派生一个比较固执的思想:街头卖艺与其他形式的卖艺在趋向艺术本质这个方面,断然没有差异。那一天,我给了他们二元钱。钱不多,但我尊敬他们的心已经送达。

后来,我几乎习惯了每个早上倾听一阵他们的演奏。老人面前摆放着笙、箫、唢呐、二胡、京胡等,小孩面前则有鼓、梆、锵等等,他们轮番使用着面前的演奏乐器,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任何人很难想象那鼓乐齐鸣的热闹情景只是出自这一老一小两个人!远远地看着他们演奏,他们配合是那样的默契、音乐是那样的悦耳、演奏是那样的投人,尤其是,他们可以让感天动地的乡村音乐使我们城市清晨的车流、人流以及一切属于黎明的气氛情景交融,实在让人惊叹不已!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演奏者只剩下那个老人了,那个年仅六岁乐感极好的孩子呢?难道……?我的天,我怎么从来就没有想过:他们的卖艺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仅仅为了糊口?不,不,在我的记忆里,有时那位令我称敬的老人是把小男孩紧紧抱在怀中的,也许,也许孩子是来武汉看病的?假如是这样,孩子呢?那个天真可爱、与爷爷一起用乐队方式寻找善良帮助的孩子呢,会不会……?但愿老天不要应验我这不祥的预感,这预感使我一阵一阵地揪心!

整个夏天,我知道自己无论天有多热。每个早上,在商业繁华的汉口舫空路,在人头攒动的所谓钻石地段,我作为拥挤着的行色匆匆当中的一个,似乎格外留心这个夏日那两个人的乐队遭受了一些什么,也似乎越来越从老者一个人的演奏里,听到了凄凉的哭泣……令人类无言的爱

这个故事是我二叔在我父亲离开我们的前晚讲述的。故事是我二叔的观察,听完后我震惊于我的父辈对于生活的直觉。我现在重述时,感到有人在背后看着我。

在我们乡下,孵鸡蛋的母鸡,叫鸡母。

鸡母快把一窝鸡蛋孵化成小鸡的时候,农妇忽然把五只鸭蛋加了进去。鸡母出于生命本能,继续鼓劲,不遗余力,终于以其最后的热情,将鸭蛋孵化出小鸭。形销容损的鸡母,踉跄下窝,此后在带领这群小鸡小鸭期间,很久很久才恢复体力,但已是一个多病的身。

有一天,农屋门前陡然狂风大雨。小鸡们知道是下雨,纷纷躲到屋檐下,躲到鸡母温暖的翅膀下。鸡母扭头,看见了令它万分心碎的一幕:那些小鸭,竟然争先恐后朝狂风大雨中奔去,嘴里并且连续发出庆祝节日般的喧叫。鸡母大声叫喊,要它们赶紧回来,不要被雨水淋湿了羽毛。小鸭们不仅不听鸡母声嘶力竭的呼喊,而且一个个欢天喜地跑到农屋门前的小河里去,在小河里欢笑嬉戏。

鸡母情急之下,冒雨跑到大雨中,站在小河边声嘶力竭的喊叫它们赶紧上岸。鸡母现在是一只标准的落汤鸡,浑身湿淋淋的。然而,鸡母的身后,那些害怕雨水和闪电雷声的小鸡们,都哭着喊妈妈。它们显得无依无靠,非常可怜。

鸡母不知道小鸭们为什么丝毫不听它的叫喊,也不知道它们为什么在河水里何以不致沉没甚至都显得那样快活,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跳到小河里把它们弄上岸来。

这时,又一阵更凶狠的狂风扫来,不能振翅的鸡母被这阵狂风推进了河水,转眼沉没。小鸭们仍然在暴雨下的河水中欢快的嬉戏着,而屋檐下的那些小鸡,再也看不到妈妈了。

三十年三十个词

这个三十年是前一个三十年的延续,严格说,它同样深深扎根在前三十年,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尤其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可谓脱胎换骨。被我们称作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光其实并不短暂,许多更新和超越也多能在前一个三十年里找到根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同样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的生活和中国国家的实力,充满旧貌换新颜的无限喜悦。每个人对近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不尽相同,现在,笔者尝试从自身的体验和文化的角度,梳理这三十年的时光,尝试尽量简约地只用三十个词描述我们的感受。笔者深信如此回溯历史的文字,毫无疑问能引起许多共鸣,有些共鸣甚至令人动容。

1978:自由恋爱

自由恋爱是在这年悄悄出现的,此前十多年里,男女绝对不可以公开约会否则必遭羞辱,即便男女通信,也是以某某同志开头致以崇高革命敬礼结尾。实在因为身体和精神的需要忍不住发生带有某种自由恋爱色彩的偷情,其下场少有不是万分悲凉的,有人总结那些爱情多半都是孽债。能出现1978年第四季度那场先梳理思想再讨论工作、长达数十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已然表明国民的身心正在变化:他们需要身心的解放和幸福的渴望、需要彻底改变阶级的划分和门第的制约种种不自由的人生束缚。这是一个极具寓言色彩的开端,在往后的三十年里,发展到浪漫和奔放,似乎显有饱暖思淫逸的另外异变。当然,这是不可避免的,是后话。

1979年:分田到户

对中国命运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田分给农户,这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革命。那一年笔者16岁,以一个恰好完整经历过文革的学生角度,诧异地观察到父亲每天都在精心准备自家的耕牛、小型农用机械,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对抓阄分田紧张不安,因为浩渺的农田分布存在地势、灌溉等等问题。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土地革命,农民的全部身心都将投入到自家的农田,并在接下来的岁月享受投入与产出可称正比的幸福与欢乐。在我的记忆里,不到三年,家乡开始长出了农家楼房。

1980年:紧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