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科学常识
9791700000075

第75章 政治军事(11)

三是现场进行核检查。在各核大库进行实地检查,并且把所获得的核武器数量、类型、部署地点以及有效期等全部列入清单,并且与对方提交的资料进行对照。这种核检查可能是定期的,也可能是随机的,但它必须对等。对一些无核国家怀疑其有造核武器迹象,要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亲自出面组织视察员,并且根据核不扩散条约,对缔约国进行各种现场核检查,且核对材料,从而确定核装置没有用于军事目的。

核大战会造成核冬天

1945年日本广岛和长崎的核爆炸声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刻骨铭心。其实,核武器对人类生存产生的威胁还远不止这些。

1983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卡尔?萨根等5位博士提出了“核冬天”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由大规模的核战争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大大超越了人们的一般想象,成万上亿的人一刻之间死于非命,核爆炸造成的大火、浓烟、尘埃弥漫着整个世界,没有阳光,世界将一片黑暗。就在这时,大气温度产生急剧变化。温度和海拔高度成正比,几千米以上的平流层温度能达100℃以上,然而对流层的温度却降到50—60℃,上热下冷的现象让大气垂直运动受到阻碍。大气上层的高温,让各地的冰川、积雪都融化了,洪水泛滥成灾。然而地表与海洋之间的巨大温差,却导致风暴席卷大洋沿岸。就算在夏天,海洋上空饱和的大气,也将用降雪的方式飘落在大地上,大量的动物、植物被冻死,整个生物链将被斩断。就算是侥幸活下来的人类,也会由于缺吃少穿、瘟疫流行继而陆续死亡。在长达数月之久的核冬天中,人类无一幸免于难。

由此可见,只要世界上仍然存在核武器,人类就一天不会摆脱核冬天的威胁。

核爆炸的方式

核爆炸按照爆炸中心与地面(水面)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和地下(水下)爆炸三种不同的方式。

1945年8月6日,美国用B—29型轰炸机将一枚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投在广岛。这枚原子弹在这个日本城市上空五六百米的高度上爆炸。这种爆炸方式就是空中爆炸。1964年10月16日,随着倒数计时指令“零”的到来,一声起爆令下,在我国新疆罗布泊上,矗立在吊弹用的大铁塔边上的中国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这一爆炸不仅震撼了神州大地,也震惊了世界,中国有了核武器。从第一颗原子弹问世,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考虑到环境影响,也为了更隐蔽地进行核试验,美苏大国逐渐将核爆炸试验转入地下,实施地下爆炸。

根据科学定义和各自的用途可以知道,空中爆炸是指爆炸高度在爆炸火球不与地面接触的空中,一般当量为千吨爆炸高度在60米以上,或者当量为百万吨,告诉在600米以上。空中爆炸按其用途及高度,又可以分为低空、中空、高空和超高空。低空爆炸用于破坏较坚固的地面和地下目标,地面放射性污染较严重。中空爆炸在于杀伤地面上的人员和不太坚固的目标,地面放射性污染较轻。高空爆炸用于大面积杀伤地面上人员和破坏脆弱目标。朝高空爆炸的高度在几十千米以上,用于拦截战略导弹和击毁机群,对地面上的人员和物体通常不产生杀伤破坏作用。

地面爆炸是核武器接触地面或接近地面后爆炸,用于破坏坚固的地面目标和较坚固的地下目标。爆炸后地面上会出现大弹坑并产生较严重的放射性污染。

地下爆炸的爆炸中心在地表面一下,此种爆炸用于破坏地下坚固的目标。水面和水下爆炸则用于杀伤破坏水面和水下目标。

核武器

核武器是20世纪以来人类所拥有的、最可怕的毁灭胜武器。它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三种类型,它的使用方法包括飞机空投、导弹发射等几种。目前世界上共有7个国家拥有核武器,其中包括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事实上,以色列和日本等国都具备制造核武器的能力。

核武器一旦用于实际战争,人类就将面临灭亡的境地。自从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以来,人类就一直生活在核武器的阴影之下。

1939年,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准备利用一种叫做铀的金属元素研制原子弹。这一消息传出后,当时正流亡在美国的一些科学家,请爱因斯坦出面,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要求美国务必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

美国正式制定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并把这命名为“曼哈顿计划”,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投人了这项工程之中。

经过艰苦而又危险的不断试验及千千万万人日以继夜的努力后,1945年7月,美国终于制成了绰号为“瘦子”、“胖子”和“小男孩”的3颗原子弹。原子弹研制成功后,美国人就开始选择掷原子弹的目标,日本广岛成为核武器的第一个牺牲品。

爆炸发生后,先是耀眼的强光一闪,随即是震耳欲聋的巨响,一朵高大的蘑菇云从广岛升起,整个城市刹那间变为一片焦热的火海。

“海上霸王”——航空母舰

目前,最主要的海上兵器当首推航空母舰。它是现代海军水面战斗舰艇中最大,也是作战能力最强的舰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战斗舰艇,作为各国海军的中坚力量和海上实力的重要象征,航空母舰以其强大的制海、制空能力、续航能力和辉煌的战绩而著称于世。

航空母舰十分庞大,可以携带着大量的战斗机,能够迅速地对空中、海面、陆地和水下的目标发起迅猛的攻击,因此就像是一个活动的军事基地。虽然航空母舰本身不装备火炮,但仍具有超强的防卫能力,这是由于它出征时,通常率领庞大的舰队,舰队和航母本身携带的很多飞机和其他舰艇可以组成严密的火力网。所以航空母舰的整体威力使十分巨大的,因而被称为“海上霸王。”

航空母舰是最高大的军舰

航空母舰是军舰“大家庭”中长得对高大的。有人说,若是把航空母舰比作一头大象的话,那么,几十吨重的快艇就像一只小兔子。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航空母舰舰体长200—330米,宽30—80米,高达70多米,相当于20层大楼那么高。美国“尼米兹”航空母舰的排水量有9万多吨,相当于9000辆装满货物的解放牌汽车的重量,而其“力气”大得出奇,相当于3300辆载重汽车动力的总和。

航空母舰之所以有如此高大的“身材”,是因为它主要以承载飞机为主要武器。舰上有供飞机起降的飞行甲板,并配有缩短飞机起落距离的弹射器和阻拦装置,还有完善的通信、导航、指挥系统,还存放着大量的弹药、淡水和食品等。

航空母舰具有攻击威力大、航海性能好、抗沉性能强等特点,但是它的目标实在太大,容易遭受攻击,这也算是高大“身材”的一个缺点吧!

坦克能渡江

1944年3月,苏军坦克第25团准比通过波兰与乌克兰交界的南布格河时,7辆坦克借助密封设备和自行渡河辅助设备,进行短时间渡河准备工作后,潜入河中,迅速通过宽170米、深3—4.5米的南布格河,以其突然的冲击,协助步兵迅速将登陆场扩大,并建立了稳固的渡口,为尔后战斗的胜利立功。

坦克的这种借助密封手段和自行渡河辅助设备,沿河底从水下通过江河的行动,成为潜渡。坦克潜渡在没有工兵保障的条件下,可以使坦克分队渡河达到很快的速度,从而增加战斗的突然性,提高进攻的速度,因此,引起各国军队的重视和采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对坦克潜渡技术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华沙条约国曾在布拉格召开了常务委员会议,专门研究坦克潜渡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研制的T—62、T—72坦克,西德研制的豹1、豹2坦克,美国研制的M—60、M—1坦克等,都带有完善的制式潜渡设备。准备潜渡的坦克通常把潜渡场选在水面较窄、水深不超过5米,水的流速不大于2米/秒,河底平坦剑英、无障碍物,河岸坡度平缓的河段上。

枪弹头的直径比枪的口径还大

有一种半自动步枪的枪口直径是7.62毫米,但它的子弹直径却是7.9毫米,枪口的直径比子弹小。

不要以为这是不配套的子弹,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为了使枪弹头能挤入枪膛,并且在枪膛内确实起到密闭火药气体的作用;第二,弹头在枪膛内运动时,弹头能卡入膛线并顺膛线旋转;第三,火药气体能充分作用在弹头的底部,保证它出了枪口后能在空中高度向前旋转,准确地命中目标。

如果枪弹生锈了,不能用沙土和石头擦,以防磨损弹头。

不管是军用枪弹、步枪弹,还是猎枪弹的弹头里都灌有铅,这不是为了有毒,而是为了增加枪弹的重量,使枪的有效射程更远。

防弹玻璃

防弹玻璃可以抵挡住枪弹的设计,比普通玻璃要结实多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见到防弹玻璃,所以,对它的了解不是很多。

事实上,防弹玻璃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它是由很常见的原料制造成的。像我们平常见到的玻璃钢、有机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都可以做成防弹玻璃。所以,人们常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分别采取不同性质的玻璃原料来制造防弹玻璃。

那么,防弹玻璃都有什么特点呢?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透明度好:颇通玻璃超过15厘米厚时,就会看不见东西了,可是隔着1米厚的有机防弹玻璃还能够清晰地看清外面的一切。

耐冲击、抗强震:普通玻璃受不住高强度的冲击波和强震动,防弹玻璃则能抗住及距离枪弹的强大冲击力。

不易碎:即使爆破力很强的子弹打到防弹玻璃上,也只能打上一个小孔。

以上的几个特点,就是防弹玻璃能够防弹的原因。

手枪

手枪是一种比较熟悉的武器,它的外形与我们常见的玩具手枪相似。手枪样子小巧,可放置在口袋里、提包里以及那些不太显眼的小地方。当遇到危险的时候,你就可以拿出来,保护自己。

手枪是近距离作战和自卫用的小型武器,在50米内,能够具有较好的杀伤力。因此,它是防身的最好武器。按其用途,手枪可以分为自卫手枪、战斗手枪和特种手枪。按其结构又可以分为转轮手枪和自动手枪两种。

我们左轮手枪就是属于转轮手枪的一种,一般可以装6—12发子弹,有的甚至还可以装20发子弹。一般来说,转轮手枪和自动手枪被统称为自卫手枪。

特种手枪有两种,一种称为微声手枪,另一种称为隐形手枪。它们用来执行特殊任务。

狙击枪

普通步枪离不开标尺、准星和缺口,三点成线是命中目标最基本的要领。但是,由于人的视力总是有限的,在目标、缺口和准星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方向、高低瞄准误差,因此射击精度受到影响。

狙击枪则与普通步枪不同,它除了有机械瞄准装置外,还装有光学瞄准镜,好比一个单筒望远镜装在枪管上。光学瞄准镜可以把目标图像放大10倍左右,并把目标图像投射到瞄准镜内的分划板上。在刻有测距和瞄准功能的分划板上,狙击手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放大了的目标图像,准确地测出目标的距离。并通过调整瞄准镜外的高低、方向手轮,进行修正,直至对准目标。此时轻轻扣压扳机,子弹便可以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

随着科学的发展,装有激光瞄准镜的狙击枪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只要打开激光发射器,当激光发射器射出的光斑照到目标上时,即可开枪射击,命中精度极高。

冲锋枪

冲锋枪得名于它的火力既强又猛,且适合冲锋和追击敌人时使用。它也是根据马克沁自动枪原理研制的。它的枪管比手枪长,比步枪短,还有一个可多装子弹的长而大的弹匣。

19世纪末期,战场上就出现了冲锋枪雏形。但是,成批生产较成熟的冲锋枪,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滞后了。当时,人们从作战中感到,在步枪和手枪之间应配备一种自动武器,既能像步枪那样瞄准单发射,又能快速灵活地实施短点射和长点射的连发射击,以弥补这两种步兵武器间的火力空缺。冲锋枪就是为满足这一要求而问世的。

为了使冲锋枪在战斗中充分发挥优势,在枪上装有调整射速的快慢机,可根据需要进行选用。当调到单发位置时,就能瞄准进行单发射机,有效地杀伤400米以内的目标;当调到连发位置时,就能实施短点射和长点射的连发射击,火力急而猛,在300米内杀伤效果最好。

枪膛内来复线的加工

随着武器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发现,如果在枪炮的内膛表面加工出曲线沟槽,使枪弹在前进的同时,还能够自身旋转,就可以提高枪弹的命中率,这就是枪膛内来复线的来历。

可是,大炮的炮身是由非常坚韧的合金钢制成的,要在炮膛的内表面加工出曲线,一般的机械加工方法是难以实现的。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技术人员就由此而发明了电解加工的方法,膛线的加工就不再那么麻烦了。

电解加工是一种利用化学作用,使被加工零件表面逐渐溶解的方法。电解加工时,技术人员将被加工的工件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工具连接电源的负极。两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让具有一定压力的电解液从工具和工件之间流过,在工具和工件之间就会产生电化学作用。正极工件表面的材料就会逐渐溶解。所以,技术人员只要用具有来复线走向的凸条为负极,采用电解加工法,就可以在炮膛上溶解出来复线的沟槽了。

步枪

步枪是陆军作战中最常用的武器,现在的步枪口径越来越小。最早的步枪口径是13.7毫米。1942年,德国的突击步枪首先使用了7.62毫米不枪弹。随后,前苏联的AK47、美国的M14、比利时的FNFAL等步枪都采用了7.62毫米的步枪弹。

20世纪60年代,通过越战的实战检验,美军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步枪的作战距离无需超过400米,用高射炮、小口径的轻弹头代替大威力的7.62毫米弹头,可以提高杀伤效果,而且经济性更好。同时,采用一次发射多发小口径弹头的方式,其命中的可能性比发射一发大威力的枪弹高得多,抵消了实战中的瞄准误差,还能使士兵携带更多的弹药。因此,美军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换上了5.56毫米的M16小口径步枪。

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国家先后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步枪的第二次换装,改为装备口径更小的步枪。

重机枪的发明者

重机枪是美国的电子机械发明家海勒姆?马克沁发明的。

马克沁在一次去欧洲考察的时候,看到士兵在操作多管排枪。这次旅行给他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这种武器比较笨重,而且操作起来十分不便。他就想方设法用一支枪管来发射子弹。

经过两年的反复试验之后,终于在1883年制造出了一支单管枪,这管枪以子弹发射时的火药燃气为动力,可以自动连续进行子弹的装填和发射。这就是马克沁重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