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科学常识
9791700000053

第53章 生物趣谈(13)

而企鹅是最古老的一种游禽,它可能在南极尚未被冰雪覆盖之前已经来此处定居了。南半球陆地少、海洋面宽,是水族最繁荣的领域,那里有丰富的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类,这些都是企鹅的主食。企鹅登陆南极洲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为了这片充沛的食源地。

在南极,并没有食肉猛兽,企鹅在这里非常安全。况且,企鹅在南极洲冰天雪地的环境下经过数千万年的磨练,已经练就了一身抵御严寒的本领。它身上的羽毛变成密集的重叠鳞片状,不会被海水浸透。它的皮下脂肪层特别肥厚,能够维护体温。所以,人迹罕至的南极洲就成了企鹅的天堂。

蝉是害虫

每年的夏天,都会有蝉在树梢上开始鸣唱。蝉鸣,是蝉的求偶手段。会鸣叫的是雄蝉,雌蝉是“哑巴”。

蝉鸣唱时,不是用嘴,也不用喉,而是用翼后空腹里的一对像钹的“乐器”。蝉的鸣叫是由体内神经输出的电流刺激了位于腔内骨膜上的鸣肌,使鸣肌以每秒伸缩一万次的频率来振动而发生的。蝉俗称知了,是一种能破坏树木的害虫。

雌蝉在产卵的时候,先用产卵器把数值刺成一排排卵窝,再把卵产在里面。蝉的幼虫要在土中生活12-13年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变成蝉。到春天,蝉的幼虫渐渐向土地上层移动,吸食树根的汁液,危害树木。幼蝉出土以后,爬上树干,外皮从背部中央裂开后,幼蝉就脱壳而出,爬到树梢用头部腹面的长嘴插入树枝吮吸汁液,损伤树木。

家鸭不孵蛋

许多人以为,家鸭和家鸡一样,是由自己的母亲孵化出来的。其实,家鸭并不孵蛋,而是由母鸡代孵或人工孵化的。

家鸭是由古代的绿头鸭,即我们称为野鸭,演变而来的。绿头鸭在我国分布很广,到了早春它繁殖的季节,就成群结队地飞到北方,在近水的草丛、土穴或树洞中产卵,每产4-12只后开始孵化。到秋季,雏鸭成群地飞回南方过冬,次年初春再北飞繁殖。绿头鸭被人们驯养以后,失去了迁徙的习性。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鸭蛋,就不让它停产抱孵,给予更多的光照和食物。经过人工选择和培育,家鸭年产蛋为200-300个,却失去了孵蛋的能力。

马与夜草

“马无夜草不肥”是一句俗语,意思是马如果在晚上不吃草的话就不可能会肥起来。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马自从被人类驯养以后,一直作为代步、运输和耕种的工具,每天白天吃苦耐劳,身体消耗特别大,而且在辛苦的劳作当中,很少时间停下来吃食,营养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所以就在夜间来吃食。马的胃也特别小,与它那庞大的身躯不成比例,只有牛胃的十分之一大小。而且马不会反刍,吃食需要细嚼慢咽,在晚上不用劳作的时候才能慢慢地吃食。所以,就有“马无夜草不肥”的谚语。

河马的五官都长在头顶上

河马长的很丑陋,它的身躯特别肥胖,嘴巴大大的,简直能一口把人吞进肚子里去,眼睛小小的,看上去很可怕。但是,河马却并不吃人,而且连一点“荤菜”也不沾边,它吃的是水草和树叶。

河马整体看上去,会发现它的眼睛、鼻子、耳朵等五官几乎都是长在头顶上的,很有趣。原来,河马天生喜欢呆在水中,只有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到岸上寻找食物。白天,当它把自己全部隐藏到水中的时候,只要稍微露出一点脑袋,感觉器官就正好超出水面。这样一来,河马既能通过这种手段来隐藏自己,也可以通过水面上的眼睛和耳朵关注外面的世界,监视周围的动静,又可以用鼻子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一举两得,所以,河马的五官都长在头顶是对它特殊的生活习性相关的。

海上老人

海獭是肉食性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北美洲,可分为海水海獭和淡水海獭两种。其中,海水海獭被称为“海上老人”。

海水海獭比淡水海獭大,体重也比淡水海獭重得多;毛皮为暗褐色,外表好象覆盖了一层霜;还长着白色的胡须,这是“海上老人”绰号得来的原因。海水海獭集中于北美西海岸,由加州到阿拉斯加,以及其他的北部水域宽阔的地带。

海水海獭很调皮,时常仰浮在水面上,把自己的肚子当成餐桌,把螃蟹、海胆和其他海生动物捉来吃掉。淡水海獭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到阿拉斯加之间的溪湖里面,住所通常是挖在溪边或湖旁的洞,里面铺着树叶。淡水海獭虽然很好动,却非常害羞,不常被人看见。

鸭嘴兽

鸭嘴兽虽然属于哺乳动物,却和爬行动物一样是卵生的,生殖、排泄都通过唯一的泄殖腔,故属于单孔类。

鸭嘴兽四肢健壮,向外延伸,行走匍匐前进,腹部常着地,样子很像爬行类。但是它们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犹乳腺,以乳汁哺育幼兽,体表有毛。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的特产动物,全身长着浓褐色的短毛,嘴巴外形很像鸭嘴,故得名。鸭嘴兽一般是白天睡觉,晚上才出来捕食,它们的食物是蚯蚓、蚱蜢、青蛙等。鸭嘴兽的食量非常大,而且它们的吃相非常可爱。

鸭嘴兽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水里度过的,有人戏称它们的“婚礼”也是在水里举行的。鸭嘴兽是哺乳动物,它喜欢把洞穴挖在河流和湖泊的岸边,洞穴一般为一二十米长,有两个出口,一个通到水里,另一个通到岸上,十分便利。鸭嘴兽的穿洞速度非常快,它用嘴喙拱土,用前爪刨土,一会儿就穿凿成功了。

牛蛙能吃蛇

牛蛙在蛙类中是比较大的,体长约20厘米。雄性牛蛙有声囊,鸣叫声特别响亮,远远地听像是牛叫,“牛蛙”也因此而得名。

牛蛙吃蛇虽然不是很常见,但是这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牛蛙的个头比较大,性情比较凶猛。在野外,雄蛙占据池塘或水田作为自己的地盘,如有另外一只牛蛙进入它的领域,雄蛙就会向入侵者发起进攻,直到把它赶出去为止。牛蛙以昆虫、小鱼、小蛙、螺类为食,有时候,偶尔也会在小水蛇不注意的时候,张开大口,把小水蛇的头部咬住,再慢慢地往肚子里吞。如果先咬住尾巴的话,水蛇容易挣脱。当然,牛蛙也不会蠢的去打那些比较大的水蛇的主意的。

老虎并不喜欢吃人

在我国古代的小说中,老虎一般都是以“食人虎”的形象出现的,也就在人们的意识中产生了老虎吃人的观念。

其实,真正吃人的老虎并不多。老虎一般不敢去攻击人类,由于它从小就怕人,而且天性谨慎多疑,除非实在找不到食物,饿得没办法了,才会冒险接近居民点,盗食家畜。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为了防御老虎,就会和老虎搏斗,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人被老虎伤害或死亡。

现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老虎能把拥有高科技的人吃了的本领,而我们常常听到的是野生老虎的数量在减少,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加强,在有效防止老虎伤害人们的同时,保护这一濒危动物。人们把老虎列为珍稀动物加以保护,希望它能继续存活下去。

北极动物之王

在北极的冰原上,白熊是动物之王,由于它只生活在北极,所以也称为北极熊。北极熊身体庞大,最大的北极熊身长达3米,体重达到70公斤。北极熊比黑熊的身体大得多,身上的毛也比较厚密。北极熊头扁茎粗而长,耳朵很小,两只圆圆的眼睛闪闪发光。北极熊的爪子肥大,脚掌上还生有一层很厚的密毛,这使它在雪地上行走时不至于滑倒。北极熊的全身长有白色的毛,只有鼻尖有一点黑色,是它的天然保护色。在北极浮冰上到处都可以看见它们追逐嬉戏,或者斗殴撕咬,虐杀弱小的生物。

梅花鹿身上的“梅花”会变

在春夏之交,梅花鹿身上的毛的白色素特别多,就会形成白色的毛,由于这时整个身上的毛都比较薄,这些白色的毛形成的斑就特别明显,人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它身上像梅花的花纹了。而到来秋季末期,梅花鹿就又开始换毛了。由于白色毛的减少,因为整个毛的底色比较浅,并且换上的毛又长又厚密,所以,冬天的时候梅花鹿身上的“梅花”就不那么明显了。

其实,许多动物的毛在一年当中都是要随着季节来换的,到秋天的时候,动物们换上厚厚的绒毛,就不会怕严冬的冷风了。而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它们就脱下“棉衣”,换上薄薄的毛,即使到了夏天也不会怕热了。这是动物在长期的生活中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冷热变化而采用的保护自己的手段。

褐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