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点击财富
9790900000042

第42章 用行动和信念铸就财富(4)

不久安·帕森觉得自己变年轻了,对未来事业的期待使她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只要想起自己的祈祷,信心就油然而生,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

一天,在裁缝教室上课时,安·帕森强烈地意识到以前的梦想在内心深处沸腾了。有一天,一位优秀的学生用大纸箱寄来厂商生产的零碎针织布。当时针织布刚刚问世,几乎还没有哪家裁缝店知道针织布。熟悉针织布的人,虽然不至于说针织布没有发展前途,但都认为不容易缝制。安·帕森也听朋友多次说过针织布会松弛脱线。尽管如此,她还是无法抗拒那个纸箱里多彩多姿的针织布的魅力。那些布片仿佛在说:“试试我吧!”她拉出一块较大的绿色零头布,开始在缝纫机上试缝,一旦开始她就欲罢不能。每当有一个新发现她就感到异常兴奋。最后她发现,把布料拉长以较大针脚缝制的效果最好。这件事传开以后,在安·帕森不知道的情形下,学生们已专注于她开发的“拉长缝法”中了。就是这时候,一名住在小城市的妇女打电话来,邀请安·帕森前去为她和朋友们示范。安·帕森受到“去做吧”这个内心声音的促使,就答应了下来。

抵达该地后,才知道有70名女性在等着她。由于这次演讲的成功,她在之后的一年中几乎每星期都举行演讲,在全州旅行达800公里。

成年后一度忘怀的工作和对人生的热情使得安·帕森振奋了起来。有生以来她终于能做自己该做的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

安·帕森取得了“拉长缝法”的名称专有权,她开始培养指导“基础缝纫八种技法”的讲师,并颁发证书。六个月后创办第一座“拉缝中心”,除了讲课之外,还独家贩卖“拉缝针织布”、缝纫用具、模型纸等。

然后安·帕森用深入浅出的笔法撰写了第一本针织布缝纫法的书。令人难以置信,这本书竟然售出了100万本以上。由于这本书的成功,诞生了连续五年的电视节目《安的缝纫教室》。

后来安·帕森的丈夫赫布想到把“拉缝中心”推广为连锁系统。现在全美和加拿大共有239所中心,有数百万名女性在学习“拉缝”技术。

面对那些新鲜的事物,很多人都不敢轻易地尝试。但是,很多时候。就是在那些新鲜的事物里面蕴藏着成功。所以,一个不敢勇于尝新的人总不能够体会到的成功的快乐,因为成功总是青睐那些敢于尝试的人。

年轻就是财富

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场产生了兴趣。

在他12岁那年,他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这让他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也就是没有中间人的好处。在尝到直接销售的甜头后,他在以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从16岁开始就从事卖报纸的业余工作。那年夏天,他负责为《休斯敦邮报》争取客户。报社交给他一个厚厚的电话号码本,让他打电话去向顾客推销。但他不久就在推销中发现,有两种人几乎一定会愿意订阅报纸:一种是刚结婚的,另一种则是刚搬进新房子的。

接着,他调查后发现,情侣在结婚时一定会在法院登记地址,另外有些公司会按照住房贷款额度整理出贷款申请者的名单。于是,他想办法搞到了周围地区这两种人的资料,然后给他们寄信,提供订阅报纸的资料。通过这种方式,他当年就挣到了1.8万美元,这不但使他有能力购买更多的计算机,也启发他日后创造了“比顾客更了解顾客”的市场细分战略。卖报纸的收益所产生的直接效果是使他拥有了苹果电脑,他迅速将兴趣转向电脑销售中的商机。

当18岁的他开着自己卖报纸赚钱购买的乳白色宝马汽车,后备箱里塞着他的3台个人电脑,威风地驶进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校门的时候,他成了全校公认的“另类青年”。

大学生活才开始,他就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他马上热切地学习一切有关IBM电脑的知识,利用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取利益,接着再改装另一台。这期间,他发现电脑的售价和利润空间很没有常规。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而且,大部分经营电脑店的人不太懂电脑,并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而他当时已经买进了一模一样的电脑零件,并把电脑升级后卖给认识的人。

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只要自己的销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够跟那些店去竞争,因为没有中间商,所以自己改装的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上的优势,即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1984年,一直和宿舍伙伴一起做着小生意,并且每个月有5万美元进账的他,再也无法忍受医科教程的折磨,斗胆向父母提出退学,开办自己的公司,但是遭到了斥责。其实,望子成龙的心,每个父母都会有,这也无可厚非。为了打破僵局,他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如果那个夏天的销售额不令人满意的话,他就继续读他的医学。家庭议会上,通过了这一提案,因为父母认为他根本就无法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

但他用成功的表现说服了他的父母,仅在第一个月他就卖出了价值18万美元的改装PC电脑。从此,他再也不用回学校了。

他就是迈克尔·戴尔。18岁从大学一年级退学,38岁的迈克尔·戴尔已经有着170亿美元的身价,拥有4万名员工,公司销售额也已经超过了400亿美元。

一个人的年轻就是财富,当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要有敢闯的精神。不要一切都是那么按部就班,碌碌无为地过平庸的日子。一个人只要具有了敢闯的精神,就会发现。原来在自己的身边存在着那么多的商机,原来成功的机会是那么的多。

永远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开始时,她遭遇婚变,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流落香港,孤苦无靠;而今,她已抚养两个女儿成人,且成为叱咤商界的女强人。开始时,她不过是用一辆木推车,在香港湾仔码头附近游走街头,出售自制水饺;而今,她不单在香港自设生产厂房,还在上海浦东买了地皮建厂。

她就是臧健和,一位地地道道的山东妹子。如今,她的湾仔码头水饺在香港已是家喻户晓,她也因此被喻为“水饺皇后”,并被一家香港媒体评选为香港25名杰出女性之一。

“创业时一定要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好产品,一个能够赢得顾客口碑的产品,一个让顾客在你的小店里排队的产品。有了这样的‘拳头’产品,你才有可能闯出更大的天空。”臧健和曾经这么说。

20世纪的最后20年,可谓是香港的黄金时期,炒楼炒股,沸沸腾腾,就是想不发财都难。而这20年,也是臧健和从创业到成功的20年,可为什么在到处都是商机的香港,臧健和却一直紧抱着几元钱一袋饺子的小生意不肯放手呢?

这正是臧健和的赚钱智慧之一——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这是她自己在创业中的感悟。当房产股市风起云涌,一夜暴富者层出不穷时,臧健和也不是没想过在金融地产的财富之海中打捞一笔,满载而归。

那些年里,她也买过股票,但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她买进的时候是80多港元,后来涨到100多港元,经纪人建议她抛,可她却觉得还是等一下再说,结果这一等,反而跌得惨不忍睹。

炒房她也尝试过,但似乎比炒股更不在行。臧健和第一次买楼是1983年,住了11年,30万港元买进300万港元卖出,算是赚了一笔。现在她买的这个房子比较豪华,花了1500万港元,1994年底的时候买进,到1997年的时候它已经升到2500万港元了,但她因为种种原因没卖,因此错过了好时机。

经过无数次尝试,臧健和渐渐地明白了,既然她会包饺子,就要把包饺子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把它做好,并且自己也有信心、有能力把它做好。别的呢,既然不是办不好就是不明白,而且还会因分心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意,那就干脆不做,专心专意地包饺子。

包饺子的确是臧健和最擅长的事。

臧健和最初的水饺是典型的北方包法,皮厚、味浓、馅咸、肥腻,后来她针对香港人的口味,不断地加以改进。

第一天卖饺子,臧健和的心情忐忑不安。当时有几个打网球的年轻人,循着热气四溢的香味走了过来。他们说,从来没有见过“北京水饺”,想尝一尝。

臧健和恭恭敬敬地把水饺端给他们,然后盯着他们的表情。没想到几个年轻人异口同声地说好吃,每个人又都吃了第二碗。臧健和激动得当场流下了热泪。

还有一次,她在码头卖水饺,发现一位顾客吃完水饺后,把饺子皮留在了碗里,她忍不住上前询问。那个顾客毫不客气地告诉她说:“你的饺子皮厚得像棉被一样,让人怎么下得了口!”这一句话,让她难受了几天,也忙碌了几天,终于找到了擀出薄而透亮的饺子皮的窍门。

薄皮大馅、鲜美多汁的水饺终于得到了顾客的认同,有一段时间。每天都会有数十位顾客排队等在湾仔码头她的摊档前吃水饺。

从此,臧健和使足了劲卖水饺,早晨五六点开始一直干到晚上12点。当最后一班渡船停下来后,她的生意才停止。接着她就开始收拾卫生、洗刷码头,虽然没有人要求她这样做,但她觉得环境弄脏了会对不起社会和别人。

明白了自己的选择后,臧健和就不再有任何其他的想法,而这也让她在金融风暴时得到了自己意想不到的收获。

因此,后来臧健和在给香港大学生讲课的时候告诉他们:“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要做比较有把握的事情,但要敢担风险,因为这样的风险是你能承担的。”

从推着一辆木制手推车,在香港湾仔码头附近摆小摊,出售自制水饺,到现在的身价上亿,她走过了太多的艰辛,也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她像我们所有人一样,也曾经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人,但凭着自己的坚强意志与不断奋斗,她终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一个人在选择向哪方面发展的时候,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找出自己最擅长的事,然后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因为。只有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才最有把握获得成功。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一个孩子,在学校时的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的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看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上心,将来会有辱你自己,也会有辱你的整个家庭。”

他的姐姐也看不起这个学习成绩平平、行为怪异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但是他的母亲爱他,她想如果孩子没有那些乐趣,不知道他的生活还会有什么色彩。她对丈夫说:“你这样对他不公平,让他慢慢学会改变吧。”

丈夫说:“你这不是教育,你会毁了他的一生。”但她却固执己见,他是她的孩子,需要她的安慰和鼓励。

她支持孩子到花园中去,还让孩子的姐姐也去。母亲耍了一个小心眼,她对孩子和他的姐姐说:“比一下吧,孩子,看谁从花瓣上先认出这是什么花?”孩子要比他的姐姐认得快,于是她就吻他一下。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他回答出了姐姐无法回答的问题。他开始整天研究花园的植物,蝴蝶,甚至观察到了蝴蝶翅膀上的斑点的数量。

对于她的做法,她的丈夫觉得不可理喻。那种怜爱是无助无望的,除了暂时麻醉孩子之外,根本毫无益处。但是,就是这位醉心于花草之中的孩子,多年后成为了生物学家,创立了著名的“进化论”。他就是达尔文。

一个人的发展方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一个人总会有自己的兴趣,兴趣就是最佳的发展方向。也是最好的老师,对什么感兴趣,就去做什么,这是很多成功者的不二法门。

创业从小行业开始

1996年,24岁的罗福欢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可后来生活中出现的一个小插曲,竟让他下了决心,从此扛起了“皮鞋美容”的大旗。

1997年12月的一天,罗福欢从成都春熙路经过的时候,看见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婆婆在寒风中支着鞋摊,等待着给人擦皮鞋。当时罗福欢的皮鞋并不脏,但看到老人挣钱这么不容易,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索性在小凳上坐下来,请老人给他擦皮鞋。鞋擦好了,罗福欢从皮夹里拿出10元钱,对老人说:“老妈妈,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挣钱,不容易,这钱就不用找了。”老婆婆却笑笑说:“先生,我不能多要你的钱,擦一双鞋一块钱。你以为我很穷是不是?其实我每天的收入能有七八十元呢。”擦一天鞋能挣七八十元?罗福欢将信将疑。告别老人后,他特意拐了几条街,观察街上擦鞋匠的生意。果不其然,街上的擦鞋匠个个忙个不停,他跟踪观察的一个擦鞋匠在一个小时内竟然擦了16双鞋,平均四分钟就能挣一块钱!

罗福欢平生第一次给擦鞋匠算算账,也给自己算算账——这些擦鞋匠两天的劳动所得,就等于他一个月的收入!罗福欢感到吃惊。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转悠,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想法在他心里生成——他想把自己的所学与擦鞋技术结合起来,另辟一片新天地!

在说服了当工程师的父亲后,罗福欢义无反顾地开始创业了。

他一头扎进了擦鞋者的队伍,拜街头资格最老的擦鞋匠为师,将他们的技术、经验牢记在心,大学毕业的鞋匠很快出师了。

罗福欢的理想,是将擦鞋的事业做出知识含量,做成一份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产业,让皮鞋美容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消费。但是他也明白,没有资金的原始积累,一切无从谈起。他决心“从零开始”。

走上街头擦鞋的第一天,罗福欢就显示出了他的与众不同。他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在热闹的红星路选了一个地点,竖起一个宣传牌:星级擦鞋,美好生活从脚上开始!他将自己的消费群体定位为中高收入者,使用的产品是进口的鞋油鞋蜡,擦鞋的价格定为每双5元。

一个上午过去了,除了围观的人,没有一个顾客光顾。罗福欢不急不躁,对这种情况他早有精神准备。但他坚信,这个时代总会有人最先接受新鲜事物。

一天的时间快过去了。正当罗福欢准备收摊儿的时候,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在他跟前的小凳上坐下来:“我希望今天的美好生活从脚上开始。”客人借宣传牌上的话幽默地对他说。罗福欢激动不已!他一边给客人擦鞋一边跟客人闲聊,向客人介绍,他所用的鞋油鞋蜡及清洁剂都是进口产品,而且比别人多好几道工序,所以擦鞋的价格才比别人贵。他说他擦鞋不是为了谋生,是为了开拓一种上档次的服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