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眼看人生
9786700000004

第4章 可贵的人生(3)

所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一般人认为黑、白无常是两个鬼;其实,白天是白无常,晚上就是黑无常;众生的心从早到晚总是妄想不断,念起念灭,更是无常。如何脱离无常呢?小乘依风大修数息 观,先对治散乱心,进一步掌握出入息,渐渐地性命就不在呼吸间了。大乘法门则一切不依,只是保持当前这一念觉性,动静闲忙都能作主,日久功深,则生灭心转为不生灭心、无常变成有常,就能脱 离无常之苦。

《法句经》云:“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若能了达无常之理,便不会执着一切生灭的假相,更能积极修行,契悟不生灭的真理,则“生灭灭矣,寂灭为乐”,即得成就 无量光、无量寿。

──惟觉法师《生即有灭》

三界六道众生,有生必有死,一切皆是无常的本性。《除忧书》云:“地上或天中,有生而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生已必定要死亡,生而未死者,这种事例不说见到,就是连听都从未听过 。尤其赡部洲人寿命无定,违缘灾难很多,以生并战争、地、水、火、风四大等违缘,随时都有失去宝贵生命的可能,诚如《地藏经》中所说:“无常大鬼,不期而到。”我们的寿命如同大风中的水泡 一样,马上就会破灭,其他经中也讲过生命犹如风中的油灯,很短的时间内便会熄灭。佛经云:“人命在呼吸间”,刚才还在一呼一吸,仍然停留于今世,但是呼吸一停,就马上到后世去了,所以人们 在熟睡中未死,清晨仍能起床,诚为稀有之事。藏文《亲友书》中的此颂是:“如水聚泡遭风坏,今生多灾更无常,安然无觉沉睡中,能得醒觉真稀奇。”已经了知死期无定之理,宜当精勤修习。

──索达吉堪布《亲友书》略释

人身最难得,但是生命最容易失去,随时随地都有危险。人的生命是无常的,死期是不定的,什么时候死,用什么方式来死,在什么地方死,谁也确定不了。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这口气呼出去了, 不吸了,就死了;吸进来了,不呼了,就死了。很简单啊!人的生命就像个水泡一样,没有一点点的可靠,最脆弱,时刻都有危险。

我们的生命每时每刻都有危险,但是我们一点点也不在乎,一点点也不考虑,这个时候我们还不如动物,不如畜生呢!连畜生都注意,它知道时刻都有危险,它也很精神,很注意。你看我们,糊里糊涂 的。早上天亮了,知道要起床;晚上天黑了,知道要睡觉。中间肚子饿了,知道要吃饭,别的什么也不知道。你看,多愚痴啊!

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包括我们的生命也是无常的。学修无常特别的重要。我们没有学修无常,没有懂得无常的道理,我们学什么

过,讲过很多学修无常的功德。

佛在经中讲:“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修无常,等于供养诸佛,三世一切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多修无常,能得到诸佛的安慰,多好啊!你不是老想得到保佑么?能得到诸佛的安 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一定能得到三世一切诸佛的加持。得到加持了,加持不可思议。你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加持,才能得到不可思议的成就。修无常有特别 大的功德,有特别的意义。佛赞叹学修无常的功德。

——达真堪布《达真堪布开示》

一天,阿难尊者欲至舍卫城托钵乞食,远远地便看见城门外有许多男子聚集一处,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演奏乐曲,玩得不亦乐乎。当阿难尊者结束托钵,打算出城回去时,却发现早上还在高歌热 舞的一名男子,竟然已经死去,其他人皆围绕在他身旁号啕大哭。阿难尊者见此景象,心想:“唉!这无常也来得太快了,早上我入城乞食时,这名男子还像天人般欢喜地唱歌跳舞,怎么马上就受到无 常鬼的召唤,结束了生命。

阿难尊者回到祇园精舍,顶礼佛陀后恭敬地长跪,合掌问道:“世尊,今日我入城托钵时,看见许多男子于街上载歌载舞,尽情欢乐,没想到等我出城时,其中一名男子已经命终,众人皆在旁号哭不舍 。我心想:无常怎会如此迅速,早上进城还看到他高兴地歌舞,没想到一会儿的时间,无常就已示现。这件事情实在非常奇怪且前所未闻。”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这件事情有何奇特呢?过去我所遇过的事情,都比你今天看到的还更加特别啊。佛陀又说:“昔日,我入城乞食时,同样也看到一名男子于街上载歌载舞,自我娱乐,等我托钵完 准备回去时,仍见那名男子沉浸于歌舞之中。”阿难尊者不解地问:“世尊,这很正常啊,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佛陀接着说:“生命无常迅速,就像风一般难以控制,更何况是驾驭它。无常是生命 的真相,众生反以无常为奇特;你听到这样的事情,却认为没什么值得好奇怪的,代表你还不懂得无常的道理。”于是佛陀为了使弟子们能明白无常究竟之理,便作了一首偈子告示大众,希望将此正法 流传后世,令广大众生皆能拥有正知正见:

晨所睹见,夜则不现,昨所瞻者,今夕则无。

我今少壮,无所恃怙,少者亦死,男女无数。

——《出曜经·卷一》

学习佛法,改变生命

生活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生死是一期生命的开始和终结。但人生最本质的东西,不是生活,不是生死,而是生命……

学佛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工程。

学佛的过程,是生命从缺陷走向圆满的过程,是生命从烦恼痛苦走向解脱自在的过程,是从认识生命到彻底改善生命的过程。

──济群法师《生命的回归》

我们来到寺院,信仰佛教,学习佛法,成为一位三宝弟子,是可喜可贺的事。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家的时候,我们的生活都是在很多“习惯”中度过的。有很多生活的习惯是因为承袭传统形成的,也 就是过去人怎么生活,现在人就怎么生活。因为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社会等等,都是这样习惯性地延续下来,我们也跟着这样做;甚至我们的思考方法,思维模式,语言表达的方式也是这样的。

这种习惯性的力量很大,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都是在这样一种习惯中度过的。我们上学,希望考得好成绩;毕业以后,希望找到好的工作,赚很多的钱,在社会上有比较高的地位,让自己的生活比较 丰富等等,诸如此类的概念,不断地灌输给我们,久而久之人们也就接受了这样的一些观念。而我们自己的心力、思考思维的能力却越来越差,我们的思维也就越来越被外在的境界所左右了。

我们每天都在思考思维,其目的是要得到什么?世俗社会引导我们的就是希望得到刚才谈的那些内容。佛法告诉我们思考思维是要得到什么呢?它是要让我们积聚资粮,让我们解脱,让我们成佛。我们 解脱什么呢?解脱无明,解脱烦恼,解脱内在的问题,解脱内心的障碍,然后广泛培植福德智慧的资粮,不断种植成佛的因,慢慢就会成佛。这是佛法引导我们思考和思维的结果,跟社会上面的人所谈 的思考和思维是两个不同的结果。

我们的判断是根据什么标准呢?是根据世间法的标准还是根据佛法的标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再者,我们有没有这种能力去抉择,也是需要考虑的。社会上不学佛的人,内心中没有那种力量,不能判断孰是孰非。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培养和不断增长这种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能力。这样的话, 我们就会越来越清楚,如何来认识自己生命的问题,如何来充分发挥自己生命的潜能,来创造更加幸福、快乐、美满的人生。这些问题,佛法能给我们很好的启迪。

——学诚法师《学诚法师开示》

感悟生命

不要抱怨生活对你不公平,因为生活是由你一手创造的,犹如一张白纸,点缀好坏由你决定。

生命如悬丝,来去自如,甚至连一丝微风都算不上,所以不必要太过于执着。

感谢生命给我的痛苦和磨难,因为每一分痛苦背后,都说明我前进了!

生命有时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充分发挥出光明、纯洁、高尚、真诚时;有时又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充分发挥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时,生命似乎在这两种情况下永远延伸着,每一刻都要我 们审视自己,该如何去抉择。

──湛空法师《湛空法师开示》

大珠慧海禅师参拜马祖。祖问:“来这里干什么?”慧海禅师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抛弃不顾,到处乱跑做什么?”慧海禅师问:“哪个是我的宝藏呢? ”祖曰:“现在问我的就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为什么还要到外面去求呢?”慧海禅师在马祖的开示之下,当下认识到自己。后来有人问慧海禅师如何是佛?他就回答说:“清 淡对面,非佛而谁。”又如灵训禅师参归宗。灵训问:“如何是佛?”归宗禅师说:“我告诉你,恐怕不相信。”灵训说:“大和尚的开示,我岂敢不信?”归宗禅师说:“你就是。”如何是佛?其实 ,就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生命,也就是我们的佛性。

佛性虽然不是我们见闻觉知的妄识,但也没离开见闻觉知。云门禅师说:“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我们认识自己,要从能见能闻的作用中去直接承担 ,但不可住着于见闻之相。

不落于思维是认识自己。思维往往是名言概念的延续,是前尘影事的重现。一旦落于思维分别,住着于是非得失的纠缠中,我们就会迷失自己的本性。临济禅师上堂开示道:“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 常从汝等面门出入,未证者看看。”时有僧相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一把抓住他说:“道道。”这位僧人想了一下,师便放开手说:“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又如六祖接引惠明的公案 。六祖从五祖处得了衣钵后南行而去,惠明从后面追上,六祖将衣钵放在石上,惠明拿不动,于是说:“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六祖说:“汝既为法来,可放下万缘,不要有任何念头。”又说:“不 思善不思恶,正在这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当下认识到自己。这两则公案都是告诉我们,要离开通常的思维分辨才能认识自己。

明心见性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要从心性中去认识,心指我们现前的心念,这个心念是虚妄不实的,是生灭变化的,但透过生灭变化的表面,还有不生不灭的心体。明心见性,就是要我们明了心的虚妄 性,不被它的变化所迷惑,从中进一步见到自己清净的心性和真正的生命。

──济群法师《济群法师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