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眼看人生
9786700000016

第16章 智慧的人生(2)

丈一日侍马祖立次,祖目视床角上挂的拂子,丈问曰:“即此用离此用?”盖丈于初悟后已会当即则即,当离则离,以此探问于祖。看他古人一动一静,偶然触目闻声处,皆会之于道,所以进步神速。 我们如果亦这样朝于斯、夕于斯,流离于斯,颠沛于斯,孜孜兀兀用功观照,岂不亦进步迅速?只可惜时下的佛子懒散散的,不痛彻用功,整日忙在搞神通、弄玄妙上,不在心地上用功,因而唐丧了光 阴,耽搁了前程,岂不可惜!祖见丈顺其语脉转,有落处,不了结,乃针对曰:“汝尔后怎样开口说法接引后人?”丈乃取下床角拂子,举示祖(不妨是天然妙手,不说而说妙示,但有落处了也)。祖 见其仍随语脉转,着在即上,乃用百丈之枪刺他曰:“即此用离此用,”丈更将拂子挂床角上。在一般人看来,这一着妙到颠毫,挂去拂子,一切无着,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当无语可说了。殊不知未 脱马祖语脉,又着在离上了。祖乃震威大喝一声,丈当下一惊,耳聋三日。

——圆音老人《禅海微澜──大机大用》

人生之最

人生有二十“最”,是我从生命中体验出来的,好的要保留,坏的要避免,这二十最是:

一、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般人总是把对自己不友好的人,当成是自己的敌人,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因为外面的敌人容易了解,容易防备,反而是自己不容易认识自己,不 容易明白,不容易控制处理。我们对自己的贪欲往往禁止不了,脾气、嗔恨也化解不了,于是自己成为自己的敌人,处处招愆怨、惹灾祸,所以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

二、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人是血肉之躯,身体上难免会有老、并死。其实心理上的毛病更大,心理上的毛病是什么?是自私。人由于自私,不能扩大心量,不能进步成就,不能升华自己,所以一个 人除了注意保健,使之无病无痛以外,还要把心理上自私的毛病治好。

三、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无知: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钱,没有势,也不是没有地位,没有职业等等。最大的悲哀是无知、不明理,不能认清世间的真相,不能认清人我的关系,不能了知世界的一切 因缘、因果,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四、人生最大的错误是邪见:一般人犯了错误,如果是事情上的错误,还可以改正。最大的错误就是邪见,也就是思想上有了误解,认识上有了偏差。不但不知道自明自正,而且还自以为是,这是现代 社会上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是很可怕。

五、人生最大的失败是骄慢:所谓“谦受益,满招损”,一个人如果自高自大、贡高我慢,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所以骄傲、我慢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六、人生最大的烦恼是欲望:有人说,世间充满忧悲苦恼,因为娑婆世界本来就是堪忍的世界,所以充满烦恼、痛苦。什么是最大的痛苦呢?有人说是饥饿,有人说是情爱,其实真正的烦恼痛苦是欲望 。譬如我们对于钱财、美色、饮食的欲望,对于权力、名位的欲望,凡是与我有关系的都希望拥有。因此欲望丛生,当这些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生起了烦恼。所以人生最大的烦恼是欲望。

七、人生最大的无明是怨尤:无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理。因为不明理,所以遇到不如意时就怨天尤人,上怨苍天不保佑,下尤世人不帮忙。对眷属、朋友、国家、社会都怨尤。甚至烦恼怨恨的时候,拿 起家里的茶杯桌椅来摔,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无明。他不怪自己,反而怨天尤人,怨眷属,怨朋友,拿桌椅、茶杯出气,真是何苦。

八、人生最大的忧虑是生死:生死是人生的两件大事,也是最大的忧虑。生时争名夺利,尔虞我诈;一旦无常来临,又恐事业、爱情、财富都将转眼成空,所以不管生时死时,随时忧心忡忡,真是人生 的大忧虑。

九、人生最大的过失是侵犯:我们最大的过失,就是侵犯。侵犯人家的生命、财富,侵犯人家的名节,所谓杀盗邪淫,恶莫大焉。

十、人生最大的困扰是是非: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让我们感到苦恼不已,但是所谓“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何必争来扰去,徒增苦恼!

十一、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一个人最大的美德,不是长得很漂亮,也不是拥有很多的财富,很多的才能,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所以宁可没有才干、没有学问,但是不能没有慈悲,慈悲心才是真 正的美德。

十二、人生最大的勇气是认错:人要有勇气,勇气不是跟人家打架、殴斗,也不是跟人家争执、计较,最大的勇气是自我认错。觉得我不应该说这一句话,我不应该做这一件事,我不应该妨碍你。能忏 悔认错的人,才是最大的勇者。

十三、人生最大的收获是满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获。什么是最大的收获呢?要能满足,你不满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狱;假如你满足,地狱也如天堂,所以满足是最大的 收获。

十四、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我们常说要开发能源,能源不一定是指山中的矿产、海底的珍宝;也不一定是天然气、太阳能,人生最大的能源是我们的信仰。因为信仰里面,有财富,有功德,有宝藏 。

十五、人生最大的拥有是感恩:什么人最富有?什么人最贫穷?贫穷的人是随时想从别人那里获得,富有的人则是心存感谢,时时想要施与别人。所以,一个人能够感恩、惜福,他就是人生最大的拥有 者了。

十六、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什么是最大的修养呢?就是宽容。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们待人要宽厚、要包容,不管别人待你好与不好,都能谅解, 都能包容,这才是人生最大的修养。

十七、人生最大的本钱是尊严: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尊严,为此什么都可以牺牲,但是在牺牲折磨的最后关头还是要保留最后的一点尊严。所以每一个人对自己做人的尊严,要重视它,要保有 它。

十八、人生最大的欢喜是法乐:一般人总是从外在的物欲感官上寻求快乐。譬如一句赞美的话,就欢喜半天,但是赞美的欢喜一下就过去了;希望得到金钱的欢喜,但是金钱如水流,霎时用尽;希望得 到旅行的欢喜,但是千里万里眨眼过去,欢喜也会消失。唯有一种欢喜是永恒的,那就是法乐。法乐就是知识上、见解上、修行上、禅悦上的快乐,是能终身保有,永不逸失的。

十九、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财富、名位是大家所热衷追求的。但是如果求得了财富、名位,却失去了平安,这样的人生没有希望,没有意义。所以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所谓平安就是福。

二十、人生最大的发心是利众:我们经常听到佛教徒劝人要发心。到底要发什么心呢?要发善心、好心,也就是利益大众。譬如我说一句话对大家有利益,我做一些事对大家有利益,我修桥铺路,只要 能利益大众,我就会发心去做,这是最大的发心。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

占小便宜吃大亏

智慧生于烦恼而用于烦恼

──圣严法师《禅与悟》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禅门公案

修行,头一个就要懂得“吃亏是福”,我愿意吃亏、我愿意上当;不肯吃亏、不肯上当的人不能修行。实际上,吃亏不是真的吃亏,不肯吃亏才真的吃了亏;不愿意上当的人真上当,喜欢上当的人不上 当。肯吃亏、肯上当的人都升天、都到极乐世界去了;不肯吃亏、不肯上当的都到饿鬼道、地狱道去了。所以到底哪个吃了亏,哪个上了当,我们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常常说我们凡夫业障深重 ,业障怎么来的?心量太小,造作无量无边的业障。如何突破这些业障?如何消除这些业障?最妙的方法,心量拓开,业障就没有了。我们一定要把心量拓开,为整个佛法着想,为一切众生真实利益着 想,这就对了。佛教我们布施,舍。舍财得财,得的一定比舍的多,这里头有利润,多舍多得,少舍少得;所以除了自己生活所需之外,统统去布施,决定不吃亏。佛对这个事情看得清楚,世间人所以 不敢做,是不了解事实真相,唯恐自己吃了亏,结果自己真的吃了大亏。你不怕吃亏,那便宜可占大了。这个要晓得,这是事实真相。你想真正消业障,要用真心待人接物。别人用假心对我,我还用真 心待人。

──净空法师《净空法语》

一个人如果懂得付出,不计较“吃亏”,才能拥有一个富有的人生;相反的,如果锱铢必较,只知道接受,却吝于付出,必定是一个贫穷的人生。所以,讨便宜的,未必真讨便宜;吃亏的,也未必真吃 亏,真正说来,吃亏才是在讨便宜。

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个人只要心存正念,随顺因缘,助人为先,即使一时“吃亏”,最终“因果”必定不会让你“吃亏”。因为,吃亏即非吃亏也,该是你的,即使吃亏,还是你的。中 国有一句俗话说:“吃亏便是福”,真可以说是先人智能的结晶。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

古德常讲:“吃亏是福。”这一句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由此可知,吃亏的反面是占便宜,吃亏是福,占便宜就是祸。我们果然明了占便宜是祸害,就决定不会有占人家便宜的念头。这是祸害,我怎 么肯做?因此,佛菩萨劝我们,孔老夫子也是这样劝我们,修行要从自己本身做起。头一个就是要学“能吃亏,肯上当”。吃亏上当而绝不糊涂,那是真实智慧,那是你的德行。

——净空法师《净空法语》

心眼

云岩禅师正在编织草鞋的时候,洞山禅师从他身边经过,一见面就说道:

“老师!我可以跟您要一样东西吗?”

云岩禅师回答道:“你说说看。”

洞山不客气地说道:“我想要你的眼珠。”

云岩禅师很平静地道:“要眼珠?那你自己的眼珠呢?”

洞山道:“我没有眼珠。”

云岩禅师淡淡一笑,说:“要是你有眼珠,如何安置?”

洞山无言以对。

云岩禅师此时才非常严肃地说道:“我想你要的眼珠,应该不是我的眼珠,而是你自己的眼珠吧?”

洞山禅师又改变口气道:“事实上我要的不是眼珠。”

云岩禅师终于忍不住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便对洞山禅师大喝一声道:“你给我出去。”

洞山禅师并不讶异,非常诚恳地说道:“出去可以,只是我没有眼珠,看不清前途的道路。”

云岩禅师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说道:“这不早就给你了吗?还说什么看不到。”

洞山禅师终于言下省悟。

洞山禅师向别人要眼珠,这是很怪异的事,就算高明如云岩禅师,起初也只能告诉他眼睛长在自己额头上,为什么向别人要呢?最后知道洞山要的不是“肉眼”,云岩禅师提示出“心眼”的妙道,洞山 才有所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