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春秋五霸秦穆公传
9785700000047

第47章 尾声

就在秦穆公驾崩的前一天上午,孟明视便服在街上巡视,迎面飞来一匹惊马,先是撞倒了一个行路的小孩,继之又朝横穿大街的跛脚老汉冲去。

为救这个老汉,孟明视被烈马踢伤了前胸,疼得他连腰都直不起来,卧床在家。突闻秦穆公驾崩,被人抬到宫中,主持了御前会议,把世子罃扶上了国君的宝座,是为康公。

秦康公登基之后,头等大事,便是安葬穆公。好在,秦穆公在世之时,已经着手修建陵墓,几将完工了。

按照国礼,国君驾崩,乃是国丧,由相国治丧,不只要通告国内,还要通告列国。这一通告,吊唁的纷至沓来,三月不绝,孟明视强撑了半个月,再也撑不下去了。经秦康公一劝再劝,方才回家治病。

忽一日,白乙丙、西乞术双双来到相府,对孟明视说道:“左庶长,先主明日出殡,新君要拿‘三良’殉葬呢!同时殉葬的还有一百七十人。”

孟明视闻言大吃一惊,几不成语道:“主公糊涂,国中之贤才已经不多了,却要拿‘三良’殉葬,这不是要搞垮秦国么?我这就去谒见主公。”

秦康公根本不听他的劝告,振振有词地说道:“先主在世之日,‘三良’拍着胸脯对先主说道:‘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如果不让‘三良’殉葬,如何向先主交待?也将陷‘三良’于不忠也!”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叫你孟明视无话可说。

孟明视又气又愤,又一脸无奈,只觉胸中又闷又疼,低下头吐了三口鲜血,被人抬回相府,挨至子时一刻,一缕英魂,追随秦穆公去了。

在秦康公眼中,孟明视本就无关紧要,他生也罢,死也罢,丧礼照样进行。当“三良”走到墓穴边时,浑身发抖,泪如泉涌。见者无不叹息、落泪。当然,秦康公除外。

时人不知真相,采用诗的形式,谴责穆公、悼念“三良”。取名《黄鸟》,被收在《诗经》之中。诗曰: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鍼虎。

维此鍼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此诗,翻译成白话文为:

黄鸟交交声凄凉,飞来落在枣树上。

谁从穆公去殉葬?子车奄息有名望。

说起这位奄息郎,才德百人比不上。

走近墓穴要活埋,浑身战栗心发慌。

老天爷啊老天爷,杀我好人你不当!

如果可以赎他命,愿死百次来抵偿!

黄鸟交交声凄凉,飞来落在桑树上。

谁从穆公去殉葬?子车仲行有名望。

说起这位贤仲行,武艺百人比不上。

走到墓穴要活埋,浑身战栗吓断魂。

老天爷啊老天爷,杀我好人你不当!

如果可以赎他命,愿死百次来抵偿!

黄鸟交交声凄凉,飞来落在荆树上。

谁从穆公去殉葬?子车鍼虎有名望。

说起这位鍼虎郎,武艺百人赶不上。

走到墓穴要活埋,浑身战栗吓断魂。

老天爷啊老天爷,杀我好人你不当!

如果可以赎他命,愿死百次来抵偿!

这一首诗流传甚广,历代政治家、史学家和文人墨客对“三良”殉葬之事发表了不少议论、咏吟和评判,遂使此事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事件,也成为后世一些人贬斥讽刺秦穆公的一个最重要的凭证。

但也有一些人,对秦穆公让“三良”为自己殉葬之事,持怀疑的态度,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秦康公,譬如苏轼,在《穆公墓》一诗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昔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也就是说,从前秦穆公活着的时候,不忍心杀掉与晋国打了败仗而辱国的孟明视,难道在自己将要死的时候而忍心用自己的贤臣来殉葬吗?

再如柳宗元,在《咏三良》一诗中,除了深深叹息“三良”殉死很不值得、谴责人性的残酷外,更引人注意的是此诗的最后两句,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秦康公:“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这里的厥父,毫无疑问,指的是秦穆公。吾,我也。彼,秦康公也。

闲言少叙,却说秦康公用“三良”殉葬,气死了孟明视之后,白乙丙、西乞术请求辞官,他又不许。既然不许,就应该善待他们。他却不是这样,且不说依靠这些人去治国了,就连他们应得的俸禄,也一削再削,弄得他们不得温饱。——这个“他们”,不仅仅是指白乙丙和西乞术,还包括先朝遗臣,时人作诗以讽之。诗名《权舆》,亦收在《诗经》之中。诗曰:

於,我乎!夏渠渠,

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

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

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

不承权舆!

此诗,翻译成白话为:

唉,我呀!从前住的大厦高楼,

如今,每餐勉强吃够。唉呀呀!

当初排场哪能讲究!

唉,我呀!从前每餐四碗打底,

如今每餐饿着肚皮。唉呀呀!

再也没有当初福气!

秦康公对前朝老臣尚且如此,对平民百姓,就可想而知了!

有君如此,秦国还能继续称霸天下吗?否!

就在秦康公即位的当年,秦晋发生了一场大战,秦军大败。秦康公不服,以后虽说又有三次大战,互有胜负,但总的来讲,秦国没有讨得半点便宜。

继秦康公之后,又有十四代国君,一一粉墨登场,凡223年,一代不如一代。直到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九十年之后,在秦国的历史舞台上跳出来一个秦献公,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扭转了秦国日渐衰落的趋势。其子秦孝公继位之后,秉承父志,重用商鞅,大刀阔斧地进行变法,使秦“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史记》。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公元前221年的时候,秦穆公之第二十三代孙——秦王嬴政,经过十一年的征战,一统天下。自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大秦帝国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