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碧水蓝天畅想曲
9785400000048

第48章 喜看桃花笑春风——荆州市桃花村治理环境发展生态旅游纪实(2)

正当年轻的章应佐书记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愁的时候,黄台生产队的500亩桃花、梨花仿佛在一夜之间全开花了。一大片红的花、白的花宛如彩墨狂泼的画卷吸引来了看花人。看到穿梭在花海中的人群,章应佐心头一喜,何不号召村民们办起农家乐,搞生态观光旅游。在外国,这可是被称为“朝阳产业”呀!农家乐,最适合一家一户发展,集体富不如家家富,小河无水大河干,只有村民家家富起来了,村里的整体面貌才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想得到就做得到,章应佐马上就召开村民大会,号召村民们在自己的果园田头开办农家乐。他的话一出口,就像一滴水掉进了翻滚的油锅,激起了阵阵波澜。人们叽叽喳喳议论起来,有的人有兴趣,但更多的人是怀疑,或是不以为然。一百多位与会者,没有一个表示愿意付诸实施的。望着人们渐渐散去的背影,章应佐仿佛在寒冷的冬天被人迎头泼了一瓢冷水。

站在一旁的会计朱书江安慰他说,这不是群众不支持你,而是确实有风险,既要砍掉一部分果树,又要投资房屋和餐具。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吗——“自己不致富,怎么当干部?”我们就先自己干起来,以桃花游为主题的“农家乐”有了效益,群众自己就会跟着来了。朱书江是监利县汪桥镇人,1984年监利一中毕业后,就到黄台生产队做了一个上门女婿,他种过田,喂过猪,开过门市部,很有头脑,他相信每天近万的看花人蕴藏着无限商机。于是,章应佐和朱书江带头,掀开了农家乐的新篇章。

办农家乐,起步是艰难的,但前景是乐观的。事业的起步总是艰难的。由于客人多,餐位少,餐桌不得不摆到田地里、花丛中,尽管这样还是满足不了看花人的需求。村民们看到了餐馆的生意红火,也都纷纷投入其中。1998年农家乐增加到了7户,2004年增加到了33户,2009年增加到了78户。其中投资在100万以上的11户。全村餐饮业年营业额达900多万元,每户农家乐的年收入达到了11。5万元。

农家乐好是好,可是从一开始就给黄台人带来了一种新的烦恼。这个烦恼仍然是环境问题。张家的餐馆开了业,李家的酒店开了张,可这些餐馆酒店都要排出油烟,都要排出油污和含有化学洗涤液的污水。没过多久,渠道里的水都浮起了泡沫,还有一些离厨房近的桃花树也让油烟熏死或是熏残了。这样的情况,与章应佐发展生态旅游的初衷完全是背道而驰的。环境污染,哪里还有美景?美景没有了,哪里还有游客?于是,他召开紧急会议,商量整治环境的事情。经过缜密的规划,全村制定了统一的污水和油烟处理办法。桃花村的生态旅游农家乐,终于又风风光光地上路了。

随着农家乐的不断发展,出入的道路成了主要问题。1998年章应佐将黄台生产队的耕地统一规划,以“318国道”为界,北面为现代农业科技园,南面为名优水果种植园,他们自筹资金在南北各修了一条长800米宽3米的水泥路,将田埂子变成了水泥路。为了更好地方便游客进餐赏花,1999年他们又筹集资金硬化了4横5纵宽3米总长760多米的泥巴路。2003年初,章应佐准备将原来3米宽的主要路扩宽至8米,得到了太湖港管理区西门分场党总支书记周年海的全力支持。但是,原以为这件事农家乐的经营户会热心拥护的,没有想到却因为要占用7家经营户的地,而遭到反对。章应佐自己经营的两间房也在征地范围中。章应佐耐心说服妻子,不要一分钱补偿,率先拆掉了自己的两间房。看到书记带了头,另几家也同意了改造项目。然而,还有一家就是死活不同意。章应佐几次找上门做工作,都没有见到户主。章应佐心里明白,这是他有意躲着自己。章应佐也不声张,就守在他家门前,一守就是几个小时。等那家主人一回家,章应佐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搞得那人一阵尴尬。经过章应佐苦口婆心地劝导,要他从长远利益着想,最后那家主人也点头同意了。

改造后的桃花村,桃花成海,酒肆成片,景点错落,环境优美,很快在荆州市中心城区打出了名气。

美环境:桃花成庐

经过十多年的规划建设,特别是近三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桃花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具有荆楚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优势地位日益凸显。乡村旅游和生态观光现代农业两大板块特色突出,效益显著,荆州市民和周边市县游客将此作为乡村旅游的首选目的地,还有许多国内知名媒体记者、作家多次来此采风创作。

对于桃花村的生态旅游村建设,太湖港管理区党委书记万会武花费了极大的心血。从2001年起,太湖港管理区积极争取上级各类项目支持,并配套相应资金,共向桃花村投入2130万元,完成了“四大基础建设”。一是投资1400万元,完成了“六通一平”(供水,排水,供电,道路,电信,宽带网,平整土地)基础建设,主要包括3000米渠道清淤护坡,3500米下水道建设,2000米道路硬化黑化,修建水利设施及污水处理设施,电力通讯线路安装整改。二是投资220万元完成立面整容,包括具有徽派风格的“穿衣戴帽”工程及改厨改厕居住环境建设,主要工程有牌楼及门前景点建设,78家店铺门面及马头墙改造和文体卫生设施。三是投资310万元,完成了“亮化美化”提档升级,新植桃树10000株,新植风景树18000株,配置灯箱220盏,垃圾池50个,垃圾桶180个,完善指示标牌附属设施37处。四是投资200万元对太湖港中渠桃花村段进行了改造,进一步改善桃花村的生态环境,全面提升桃花村的形象。为了提升桃花村主导产业的品牌和档次,2006年在荆州市城市规划院的主持下,规划设计了《太湖桃花村乡村旅游概念图》,又专门邀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题设计了《荆州太湖桃花村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并向省市进行了项目申报,2007年按照高起点规划要求又请上海布兰宁公司的专家对桃花村规划进行了调整。新规划在原有1500亩的基础上,扩大为总面积3000亩。规划中划分了六大乡村旅游功能区:一为入口区,包括牌坊、绿色长廊、停车场、桃花坊等景点;二为乡村农家乐餐饮区,在已有78户农家乐基础上,新建植物园、生态农业休闲园,让游客体验农家风情,品味农家美食;三为桃花古村落区,以古城三国文化为依托,新建各类仿古农园、近代农园,结合现代科技园,使游客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四为金谷庄园区,包括东篱菊花台、西厢金谷庄、南海桃花仙、北斗烽火楼、正中金谷园;五为竹海桑田园区,包括刺绣、竹海、桑田、橘园、梅园、杏园、缫丝坊等,是主园区,游客可在园内休闲娱乐;六是农业科技示范园,有现代农业先进的设施,有瓜果、花卉、园林、水产等现代名优特新品种,供游客参观品尝。

为了减少因旅游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以熊永红为支部书记的新一任村领导作了新的部署。2009年他们邀请荆州市环境保护局、科研所,制定了《荆州市太湖桃花村环境综合整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将生活垃圾本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进行分类处理;对厨余,组织专人收集,用作畜牧养殖的饲料;对生活污水、人粪便进入化粪池发酵处理,作为农家肥,自然降水经下水道流入主排渠,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露天厕所、废弃水塘全部实行了填埋,冲水式厕所普及率100%,以电能、石化能和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了100%。

为了提高桃花村的知名度,叫响桃花村的品牌,在强化、硬化、亮化、美化的同时,桃花村人在宣传上做起了大文章,精心策划了2009年和2010年两届桃花会节活动。2009年3月20日至22日,由荆州区委、区人民政府主办,荆州电视台、太湖港农场管理区承办的以“相约桃花村,走进新家园”为主题的第一届桃花会,以桃花为媒,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展示了荆州区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和深厚民间文化底蕴。通过文艺汇演、农产品展销、农业科技服务、风味小吃品尝、特色农家菜评选、招商洽谈签约、乡村旅游论坛、垂钓比赛、书画诗词楹联笔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近50多万人次,拉动消费两千多万元。2010年的春天,按照市场化运作、政府“零投资”的思路,由荆州区委区政府主办、《江汉商报》和太湖港管理区承办的第二届桃花会于3月19日至21日在桃花村成功举办。这一届桃花会通过以“桃花红”为主题的开幕式和大型歌舞专场演出、“荆(州)荆(门)宜(昌)”文化精品大会师、“爱我荆州”环保万人签名等活动及农业科技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服务等多项服务,拉开了环保生态旅游的大幕。桃花会人头攒动,精彩纷呈,各种活动如树枝上桃花一样,争奇斗艳,繁花似锦。短短的三天会期中,就吸引了70多万(人次)游客,实现了拉动消费达3000余万元的目标。

在发展农村旅游的同时,桃花村还积极发展果树花卉、农业科技示范园、垂钓等城郊特色的生态观光现代农业。为了保证观光农产品品质,他们邀请农技专家推广无公害种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测水养鱼技术、高效低毒农药病虫害防治、鱼病免疫防治技术、生态高效有机肥施用,生产的产品深受游客的青睐,形成了以农业促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良性循环。

坚持科学发展观,让桃花村的生态环境经济又迈开了新的步伐。2010年春季,东北林蛙研究院投资200多万元的中国林蛙生态高效循环经济养殖项目荆州繁育基地落户桃花村。同类基地在湖北仅此一家。该项目在农作物中养殖中国林蛙,用林蛙代替农药消灭害虫,既减少了成本,又净化了环境,避免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还可替代人工无成本地为农作物施肥、保湿;同时,农产品又可以为林蛙提供丰富的饵源、创造生态环境。在一片片如云的桃花丛中,又增添了幽幽的蛙鸣,真是生态环境的天作之合,这也是湖北省发展生态经济的开创之举。这一生态工程和民心工程的成功实施,必将为桃花村的经济发展、生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夜幕降临,清风徐徐,新月洒辉,我们行走在桃花村餐饮一条街上,看到高大而古朴的“荆州桃花村”牌坊巍然耸立;两百多盏景观路灯一齐点亮,犹如天街降落人间;两万多株景观树错落有致地栽种在一栋栋明清风格的楼台之间;临街楼肆前造型各异、漂亮整洁的垃圾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推着小车戴着袖章的清洁队员正在为美丽的村落辛勤保洁。……置身在这幅如画美景中,每一个人都觉得,桃花村的景致是美好的,居住在桃花村的村民和游乐在桃花村的宾客都是幸福的。

灼灼夭桃初泛红,寻芳不访万花丛。施朱涂粉时时竞,艳白晕红树树浓。云浩渺,水叮咚,看花如步武陵中。会餐喜品农家饭,百味飘香趁好风。

这是今年桃花诗会时,一位诗人吟诵桃花村的诗句。桃花年年,春风习习,人面桃花,相映如画。我们在一片好风景、好环境中,看到了桃花村坚持科学发展观,环保生态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