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职场精英完全健康手册
9785300000009

第9章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3)

17、听到自杀、犯罪或生病的事,你会心烦意乱很长时间,很难不想它。

注:评分标准:

以上若有15条以上回答“是”,则患有强迫症。

有10条以上回答“是”,则为疑似强迫症,需要引起高度注意,要放松自己,减轻压力。

若有5条以上“是”,有强迫症的可能性不大,但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减轻压力。

“女强人”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许多白领女性都有把自己变成职业女强人并且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疯狂工作的想法和行为,她们常常因为这种过于激进的思想而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烦恼。

“职业女性”几乎是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发展目标,“巾帼不让须眉”,进取向上自然是好事,但由于片面追求“女强人”形象,很多女性无形中为自己平添了许多烦恼,这值得女性朋友们高度注意。

小艳今年24岁,是一家培训公司企划部一名职员,“做一个能干的职业女性”是她的职业目标,也是她生活的全部,小艳一直追求能符合自己气质的工作,在培训公司干了一阵子总经理秘书后主动提出换岗,进入市场企划部门工作。

“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审计公司做一些事务性工作,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那种乏味的工作怎么能干一辈子呢!决心一下,我立即就跳槽了。虽然别人都说女孩子做企划很辛苦,但我发现自己很想做那种动脑子的工作,自从开始制订企划方案后,我觉得别人看我的眼神都多了几分尊敬。”

此后,,工作成了小艳唯一的重心。看业界新闻、收集相关资料,就连和朋友吃饭的时候都大大缩减。

“我们这个部门没什么女性,所以我特别想表现出色。有几次,我的企划方案没能通过,我总觉得别人会说,到底是女人呀,那种感觉,特别特别懊丧。我就会想,下次一定要拿出个震惊四座的方案,结果就整天工作、工作、工作。”小艳如实的说。

许多白领女性都有把自己变成职业女强人并且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疯狂工作的想法和行为,她们常常因为这种过于激进的思想而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烦恼。这种情况就叫做“职场女性综合症”。

职业女性综合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具有极强的好胜心,事事都想争第一,把“女强人”当成人生的发展目标。这些职业女性过重的依赖工作,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是充实的。她们需要靠别人对她工作上的评价来肯定自己,并且这仿佛成为唯一标准。她们理想中的自己,是那些在工作上表现特别出色的职业女性形象。但归根到底,她们对自己并不自信。她会因此产生一种错觉,只有在工作上得到承认,自己才有存在的价值,结果只会在工作中愈陷愈深。

现我们来做一个测试,看看你是否有“职业女性综合症”?以下五项,如果出现三项以上,就要注意了。

1、看到那些家庭主妇,觉得她们局限在家庭里,很可怜;

2、电话铃一响,身体会立刻本能反应,抢去最先拎起话筒;

3、开节奏缓慢的会议,会十分焦躁;

4、看其他同事,觉得他们工作都完成得很好;

5、同事或是自己下属范了错误,觉得那错误就是自己范的。

职业女性综合症关键还是在于预防,首先必须摆正心态,不要以为“工作狂”、“女强人”才是更有魅力的女性,更不要以为唯有卖命工作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平平常常才是真,实实在在才是美,本本分分心无悔,潇潇洒洒活一回”对待工作,只要尽力而为就行了,不必过于强迫和苛刻,最终把自己弄的狼狈不堪,此外,要学会做真正的自己,尽量展示自己真实的一面,不要刻意塑造某种形象,强求自己,自然才是美。

年龄恐慌症——“人过中年万事休”

一些医院的统计表明,现在跑到心理门诊咨询的中年白领女性越来越多,她们大都有情绪低落、容易出现疲劳、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的甚至长期存在这种现象,心理医生将这称为“年龄恐慌症”。

如今,“年龄恐慌症”已成为职场人士的多发病,它不仅影响工作,还会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

女士,今年36岁,是某公司部门经理,最近晚上总是失眠,上班时头昏脑涨还不时发晕,记忆力也明显下降了。“五一”过节了,家人都高高兴兴而她却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别人问她到底是怎么了,她却总是重复说:“看来年龄大了就是不行了,要被淘汰了。”不久前,她给本报打来了求助电话。5月4日,记者和她一起去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看心理门诊,黄辉医师在和她拉家常中得知:王女士工作6年,一直处于超负荷的状态,公司近来新进了不少年轻女性,学历比她高,英语都很棒,公司总是重点栽培她们,这样王女士的压力更大了,时刻担心自己会被淘汰。

所谓年龄恐慌症,通常是指年龄在25~40岁的职场人,对于自己职场表现的一种焦虑。这种焦虑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对于年龄的慌张,认为有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被访3000多名职场人士中,有86.5%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年龄恐慌,为什么现代职场人士会出现这样的恐慌心理?

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成就恐慌。俗话说,三十而立。然而职场中并非人人都是顺利者,不少30岁以上的人因为自己的事业未成而感到恐慌,他们会产生消极心理,认为自己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不少人深为自己的前景担忧。心理学家研究后发现,人到中年面临随时被老板解雇的风险,又因年过35岁而被众多招聘信息所排斥,此种心理也叫“35岁现象”。还有的是婚育恐慌。过度忙于事业的人,往往会出现对家庭的忽视。一些人也一直挣扎在要职业还是要孩子的艰难选择中,往往等到功成名就之时,或者有了两全其美的方法,却已经错过了生育最佳期。对于怀孕的焦虑,“生(孩子)”的期待已经取代了“升(职)”的初衷。还有的人是竞争恐慌,当前职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使人诚惶诚恐。几乎所有的职业都具有替代性,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职业发展怕就怕会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局势。在一些公司就职时间较长者,在看到新人生龙活虎时,不禁会联想到自己潜在的处境。“嫉贤”一词用在此,是一种竞争恐慌心理的反应。最令职场中人困惑的便是“定位危机”。人们在自由选择职业、岗位的同时,也会有失业或对职业不满意的时候,最可能产生职业危机的有四个时段:即择业时可能出现的定位危机、工作5~7年后可能出现的升职就业危机、40岁左右可能出现的方向危机、过50岁可能出现的饭碗危机。

对于年龄恐慌症,以下对策可以有效减少你的恐慌。

立下实际目标

有年龄恐慌的中年人,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列出计划,每天要完成多少也要有个明确的目标,切忌不顾自己实际能力随意定目标。

定下婚育计划

应该把婚育计划列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婚育计划不能忽略,因为这涉及到能够影响你的整体职业规划问题,也是个人人生规划重要的一部分,不能因为工作而使得生活不完整,毕竟人生需要平衡的发展。

学会调节心态

要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下来,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当感到巨大心理压力和出现悲伤、愤怒、怨恨等情绪时,要勇于向亲朋好友倾诉,以消除不良情绪。

找准自己的位置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自己职业还未定位以及定位不准确的人,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要清醒的认识自己、科学的分析自己,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要知道,一个人年轻,接受新鲜事物快,思想活跃,的确有一定优势,但年龄大一点,社会经验丰富,生活阅历多,思想相对成熟,各有各的优势,关键你要善于发现,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只要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强烈的敬业精神,不断学习,认真专研,一定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一味的恐慌和消极这能让事情变的更加糟糕。找准自己的位置,才不会被年龄所困扰。

努力提升工作技能,有些人认为,只有年轻才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而且因为精力充沛也容易就业,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想法,任何职业都有一个工作经验的问题,比如说:一个30多岁的程序员和记者,他们的经验肯定不是一个20岁出头的人所能比拟的。还比如编程,在实际的开发中,经验比技术重要,核心算法、行业经验并不能简单地依靠年轻人的拼劲去获得,要有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到了30多岁才基本能在领域里有所成就,中年之后才能走向事业的巅峰。因此,年轻并不是绝对的优势,努力提升工作技能,在现代知识经济里显得尤为重要。

说到底,防止年龄恐慌的根本方法就是提前规划,无论是职场还是人生大事,事事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那么,恐慌也就自然离你而去了。

周一综合症——新的开始胜似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