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教孩子的100种方法
9785200000009

第9章 细节9

让孩子学会关爱别人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在出生时都如同一张白纸,长大后会变成怎样,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孩子对他人的态度同样来自于后天的培养教育。是让孩子自私自利,还是让孩子学会关爱别人,全在于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某电视台节目录制现场,两个青春活泼的男,女主持人和一群孩子正兴致勃勃地做游戏,聊天。主持人首先问孩子们说:“爸爸妈妈都知道你们的生日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知道!”

主持人接着问:“爸爸妈妈给你们过生日吗?”

孩子们还是异口同声地问答:“过!”

主持人再问:“你们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送什么礼物给你们?”

所有的孩子都神采飞扬地夸耀着爸爸妈妈给自己送的生日礼物。这时候,主持人又问孩子们说:“你们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这时候,这些刚才还神采飞扬的孩子们突然都鸦雀无声了。主持人问一个秀气的女孩说:“你知道你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女孩涨红着脸,摇了摇头。

主持人接连问了几个孩子,他们都回答不上来。主持人接着问:“爸爸妈妈过生日的时候,你们给他们送过什么礼物?”

大多数孩子保持了沉默,只有少数孩子回答说曾给爸爸妈妈送过生日礼物。

最后,主持人说:“孩子们,你们想过没有,爸爸妈妈为什么能记住你们的生日,而你们却记不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呢?爸爸妈妈为什么会给你们送生日礼物,而你们却不知道给他们送生日礼物?”

孩子们都低下了头。主持人接着说:“那是因为你们还不知道关心别人。孩子们,你们说这样做对吗?”

所有的孩子齐声回答说:“不对!”

接下来,主持人和孩子们做游戏。男主持人假装摔倒了,躺在地上大约有两分钟没有起来。但是,好像没有一个孩子注意他,也没有人问他怎么了,更没有一个孩子主动去扶他起来。最后,那位男主持人只好自己爬起来。他很伤感地说:“说真的,我躺在地上的时候感到非常心痛。在录制节目之前,我和这些孩子都混得很熟了,但我没想到他们竟然对我如此冷漠!”

由此可见,父母在给孩子无私的爱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样的问题:孩子们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欢乐和幸福是父母,老师,学校,社会以及千千万万的长者用心血为他们创造的?他们是否意识到自己也应该为别人做点什么?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以为享受这一切是天经地义的,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自私自利,只会关心自己的孩子。

怎样才能让孩子懂得关爱他人呢?

第一,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关心他人的榜样。俗话说: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

第二,营造互相关心的家庭氛围。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间经常争吵,谩骂,甚至打闹,孩子时常处在恐惧,忧郁,仇视的环境里,又怎能要求他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特别是夫妻之间要恩爱,相互体贴。

第三,学会与人分享。这里有两层意思,既要教孩子学会分享,还要让家长学会分享,而家长学会分享更易被忽视。舐犊之情使为人父为人母的人们都宁肯亏了自己,也不愿怠慢自己的孩子,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尽数都往孩子面前堆。一边担心着孩子会发展成为不关心别人的冷血儿,一边又在做着阻止孩子学会分享的蠢事。经常会发生这样一幕:孩子诚心诚意请家长分享,家长却坚决推辞,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分享,也不肯接受,而是谢绝孩子的一份好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没有了谦让与分享的习惯。家长自己首先要学会分享,坦然地分享,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和孩子分享的对象。

第四,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况。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受苦受难,担心孩子遭受挫折。尽管家长自己面临着许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尽管家长有许多不快乐和不稳定的情绪,但家长总是竭力在孩子面前保持平稳。一来错误地认为这有利于树立家长形象,二来美其名曰避免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承受生活重担,其实这是错误的。既然我们在提倡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建立平等关系,就应该让孩子了解一些自己的喜怒哀乐,就如家长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一样,让孩子学着承担家长的一些喜怒哀乐。

总之,关爱他人,具有爱心是孩子与他人良好沟通的必要条件,父母们有必要在这一方面用心培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