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教孩子的100种方法
9785200000085

第85章 细节85

学会和孩子一起分享

日本作家森村诚一说:“幸福越是与人分享,它的价值便越会增加。”可见,懂得分享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懂得分享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能感受到真爱和友情。

分享是有回报的,学会分享,除了能拥有朋友,拥有关怀,还能拥有不一样的体验和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体会:当自己有喜怒哀乐时,总想和别人一起分享。成年人有和他人分享的心理需要,同样,孩子也需要别人与他分享。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有助于协调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关心爱护他们,从而更加信任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信任能使孩子感受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亲近,服从,也愿意向父母倾诉心里话。这样既增进了父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又能使父母的教育成果更上一层楼。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也有利于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当孩子孤独,痛苦时,如果父母能及时地发现,并与孩子分担他的烦恼,对他加以引导和帮助,可以使孩子很快地从痛苦中走出来,快乐健康地生活。

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持不信任的态度,就无法了解孩子的愿望和要求,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必然会受到伤害,对父母的信赖也会减弱。这样下去,家庭教育的效果就相应地减弱了。

在分享交流的平台上,父母常常扮演着三种角色,一是倾听者,倾听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二是指导者,随时调整,引导,提醒孩子,对孩子施以正面影响;三是帮助者,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分享孩子的点点滴滴,对父母来说都是一种幸福。幼儿教育家方英说起了她女儿同家人分享的故事,给家长带来了很多启示。

外婆每次做出香喷喷的饭菜后,总是要先用小盘盛出来一些。明明好奇地问:“外婆,为什么要单独盛出来一盘呢?”“留给你妈妈呀,她还没下班呢。”外婆说着,把饭锅盖严,“明明,你盛过饭之后记得把盖子盖紧,不然等你妈妈回来,饭菜就凉了。”明明仔细一看,发现外婆留出来的饭菜又多又好。

有一次,明明神秘兮兮地对妈妈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吧,在外婆家,谁晚回家吃饭谁合适!”

分享了这个小秘密,对幼小的明明来说是一种“新发现”,慢慢地,习惯成了自然。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发生的一件小事,让妈妈至今难忘。“六一”联欢会上,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两块巧克力作为节日礼物。

拿到巧克力,儿子飞快地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这是我的礼物,分你一半。”说完,他把一块巧克力放在妈妈手中。“谢谢宝贝。”妈妈当着儿子的面,立刻吃了巧克力,“好吃,真好吃。”儿子开心地回到座位上。

妈妈身边的一位母亲羡慕地说:“你真幸福啊,你看见前面那个胖小子了吧?那就是我儿子,看他一个人吃得多香,居然理都不理我。”听了这话,妈妈由衷地感觉儿子懂事了,懂得了分享。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一个周末的下午,妈妈正在忙工作,儿子从外婆家打来电话:“妈妈,你今天下班来外婆家吧,有惊喜!”她欣然应允。

一个小时过去了,儿子又打电话来催:“妈妈,你怎么还不回来呀?”“好的,我马上回去,有什么惊喜呀?能不能先透露一下?”妈妈问。儿子却跟她卖起关子来,说什么都不肯透露。

等妈妈忙完回到家,天早就黑了,儿子已经睡了。“你真没白疼你儿子。”妈妈的母亲说,并把她领到厨房,“你看看,这是孩子亲自下厨炒的黄瓜虾仁。他一直等你回来一起吃,可你这么晚才回来。他给你留了一份,全是大虾仁,他自己把小的吃了。”

妈妈看着儿子的杰作:一碗虾仁,每个虾仁上面都套了一片黄瓜。整道菜五彩缤纷,白色,粉色,绿色,像一幅美丽的画,可见儿子在制作这道菜时是多么用心,多么想和妈妈共同分享。

儿子用一颗与人分享快乐的爱心,亲手制作了这份礼物,让妈妈深深感受到了儿子对她的爱。

这就是分享的幸福,分享成为凝聚家人的力量。

许多父母也想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但不知道具体怎么做。那么,家长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试试看。

1.增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和孩子相处,父母的爱是任何一种形式的关爱都无法取代的。

2.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交谈和爱抚是亲子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多用“你今天感觉怎么样?”,“你高兴吗?”等问句提问,学会认真聆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在你忙得不可开交时,也别忘记给孩子一个歉意的爱抚。

3.让孩子多和伙伴接触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敏感,父母不能责备孩子表现出的孤僻和叛逆,因为他们渴望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尤其是父母的爱和关怀。孩子和伙伴的友好交往能帮助孩子克服孤独感,去学习分享爱。

总之,父母和孩子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但有利于家庭和睦,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