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教孩子的100种方法
9785200000072

第72章 细节72

敢于向孩子认错

日本著名诗人石川啄木,有一次因心烦出手打了还不懂事的小女儿,恰好被在外屋的大女儿次子立雕看见了,她就挺身出来批评父亲不该打小妹,并且说:“你自己是搞民主运动的,天天讲民主,怎么在家里就动手打人呢?”石川啄木开始一愣,静坐沉思少顷后,走到立雕面前,神情十分严肃认真地说:“我错了,不该打小妹,我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管教我的,所以我也用同样的办法来对待你们。希望你们记住,将来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你们自己的孩子。”这样的道歉,无疑使父亲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又如,横滨一父亲在报上刊登了题为!给儿子的“道歉信”“的广告:“看了昨天你给我的信,对我震动很大,反省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来,性格变得很暴躁,漠视了你的感受。在此,请接受我深深的歉意。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们像朋友一样说说心里话。看到这封信,就给我打电话,好吗?永远爱你,惦记你的父亲。”我们可以相信,当儿子看到父亲这封“道歉信”后,儿子肯定会为父亲这种自责反省,愿与儿子平等对话的勇气所折服。如此运用广告的形式向孩子道歉,虽不值得提倡,但的确可谓情真意切!

可是,很多的家长却总是觉得,如果自己向孩子认错,道歉会很失面子,这种担忧其实是多余的,家长如果学会向孩子道歉,对教育子女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过失,错误时,理当采取明智之举,勇于向孩子道歉,这样,定会让孩子笑逐颜开!这既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一种表现,也为孩子的为人处事作出了榜样。

作为父母应该懂得,道歉并不仅仅是公共场所使用的外交辞令,在自己家庭里也应是必不可少的言语习惯。如果父母因为误解孩子的言行而指责孩子,后来明白原来不是那么回事的时候,或是当父母不小心使孩子受到伤害时候,都应该向孩子道歉。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如果从来不向孩子承认自己的缺点和过失,那么他的孩子就会产生父母“虽然永远正确,但实际上却老出错”的观念,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对父母正确的教诲置之脑后。但父母如能在自己对孩子做错事之后,立刻郑重地向孩子认错,道歉,那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什么可耻的事情,就会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尝到如何使自己更聪明的甜味。

例如,很多父母在孩子“闯祸”之后,往往由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而对孩子进行了不恰当,过重的批评或惩罚,但在事后又觉得很后悔。在这时,倘若父母能勇于真诚地向孩子道歉,用自己的行动补救自己的过失,则能引导孩子更好地走自己的路。

卡哈被称为是“西班牙王国上空的一颗光辉灿烂的巨星”,他的成长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小时候的卡哈十分调皮,当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造了个“真”的大炮时,没想到,一发射就把邻居家的小孩给打伤了,后来被罚款和拘留。当他从拘留所出来后,身为外科医生,通过刻苦自修当上了萨拉大学应用解剖学教授的父亲,把卡哈这个“顽童”着实训斥了一顿,并责令他停止学业,学补鞋子。后来,父亲越来越觉得这样的处罚过于严厉,孩子闯了祸是要管教,但不能因此而因噎废食。于是,一年后,父亲上修鞋铺接回了卡哈,搂着孩子深情地说:“我做得不对,我向你道歉。我不该因为你闯了一次祸就中断你的学业。从现在起,你就在我身边学习吧,你会有出息的!”从此,卡哈潜心学习骨骼学,终于成为举世瞩目的神经组织学家并获了诺贝尔奖。

父母要及时对自己做错的事道歉,并及时改正,才能教育好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也会有错怪孩子,冤枉孩子的时候。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在一个家庭里,家长威信的树立并非由于他们的一贯正确,而是由于他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进而取信于孩子。

一个人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必须向人家道歉。家长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或寻找适当机会与孩子谈论自己的错误,是在教会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只有孩子感到父母真正是言行端正,才能产生由衷的敬意,家长的威信也才会真正树立起来。

同时,道歉还要注意在心平气和时,道歉的主旨要明确,态度要诚恳,所说的道理要中肯,如此必会有深刻的教育效果。

明哲的妈妈发现钱包少了5·元钱,就一口咬定是明哲拿了。明哲说没拿,妈妈不信,先是“启发”孩子:“需要钱可以向我要,但不能自己拿!”后来就越说越生气,警告明哲:“不经允许拿妈妈的钱,也算是偷!”

明哲不服气,母子俩就吵了起来。这时明哲的爸爸回来了,忙解释说:“钱是我拿的,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呢。”妈妈这才停止了对儿子的逼问,但又补上一句:“明哲,你可要记住,花钱要管妈妈要,可不能偷偷地自己拿啊。妈妈的钱可是有数的!”明哲觉得受了不能容忍的侮辱,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还有一个故事。

井边的父亲急了,明天就要期中考试了,井边不在家温书,上哪儿玩去了?过了一会儿,井边回来了。父亲没等井边解释,就数落开了。井边没言语,进屋学习去了。过了几天,隔壁的伊藤叔叔忽然登门向井边表示谢意。原来那天伊藤叔叔家来了电报,井边想一定有急事,于是赶紧把电报送到了伊藤叔叔单位。电报上说,伊藤奶奶病危,让伊藤叔叔速归。就这样,伊藤叔叔终于在妈妈临终前见了老人一面。井边爸爸一听才恍然大悟,十分后悔,那天不该如此武断地批评孩子。晚上,井边爸爸请井边坐下,十分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向孩子道歉。这事之后,井边更爱爸爸了。

上面两个事例一反一正,给人以启迪。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都是难免的,关键是发生问题后家长怎样处理。家长和孩子相处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能摆家长架子。错怪了孩子就要主动道歉,而且态度诚恳,不敷衍,不拉客观。有些家长认为这样做会有失尊严,其实不然,孩子是明理的。父母向孩子认错,给孩子树立了有错必改的榜样,会使孩子由衷地敬佩父母的见识和修养,从而更加信任父母,使一家人和睦团结,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家长的威信不但不会降低,反而更高了,井边父亲的正确态度就是证明。明哲的母亲如果也能这样做,明哲肯定会很快就跟妈妈和好,肯定不会出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