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教孩子的100种方法
9785200000034

第34章 细节34

教孩子正确面对学习上的挫折

来看一则真实的新闻:

高三学生张羽(化名)因高考分数与估分相差甚远,与重点大学无缘而在家自杀身亡。据张父说,高考分数线揭晓后,张羽考了5·6分,与原先估计的57·分相差甚远。张羽沉默了好久,但是看上去还算正常。第二天,张羽与其父一起去查询志愿,并打听是否可以上复习班,晚上9点多,他便上楼睡觉去了。

但是,当天晚上1·点2·分,张羽的母亲上楼睡觉时,却发现张羽已经割腕自杀,一家人赶紧送他去医院抢救,可为时已晚……像张羽这样的独生子女在现实中并不少见,每过几年都会有一些类似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受不住这样的挫折,而选择轻生的道路。

事实上,每个孩子在学习中都会或多或少碰到一些挫折。学习挫折是指学习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一时又无法克服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或紧张状态。这种现象在学习过程中是经常发生的。如:讲课内容听不懂,记忆力衰退,考试失败等。

上世纪7·年代,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全国闻名。在当年那些出类拔萃的“神童”里,就有今天的微软全球副总裁,IEEE最年轻的院士张亚勤。但在当时,全国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有一个叫宁铂的天才孩子。二十年过去了,宁铂早已悄悄地从公众的视野里消失了,而当年并不知名的张亚勤却享誉海内外,这是为什么?

归根结底,是他们抗挫能力的差别导致了今天的差距。因为成长过程过于顺利,致使宁铂很难有勇气面对失败。大学毕业后,宁铂虽然强烈地希望报考研究生,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自己的希望,因为他太害怕失败了。而张亚勤在挫折面前勇于进取,不怕失败,从而铸就了他今日成功。

事实上,学习挫折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首先,学习动机不明确。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必要的心理状态。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动机不明确,他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总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没有学习愿望,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自觉性和求知欲望,因此,一提到学习就经常会产生严重的挫折感。

其次,学习意志不坚定。意志是一个人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心理活动,它是完成个人目标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而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坚强的意志。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7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质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后来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就边自学边研究天文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所有的不幸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者”。

父母要想教会孩子正确的面对学习挫折,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会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一生中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挫折并不等于绝境。在遭受挫折时,要学会了解自己受挫时的思想与心理,及时调整。要学会克服困难,经受实践的考验。当再次遇到挫折时,能理智地控制自己。

二,多肯定和鼓励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当及时去关心和鼓励孩子,给孩子安慰,鼓励和必要的帮助,使孩子不会感到孤独无助。

这时,父母要尽量避免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再试也没有用的”,“做不好就别做了”,“怎么这样笨,别人早就做完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要表扬你,因为你有勇气去尝试就很好了”,“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这样做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挫折。

三,培养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作为孩子,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四,让孩子适当受一点批评

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事,从不说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只听得进赞扬的话,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在学校一受到老师,同伴的批评,就会出现逃课,逃学,与同伴发生冲突的事件。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自己不知道,但别人很容易发现,只有当受到别人批评时,自己才知道错在哪里,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并非讨厌自己,而是帮助,爱护自己。让孩子懂得有了缺点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五,给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

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不可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六,挫折教育要因人而异

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爱面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其次,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教育: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