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教孩子的100种方法
9785200000001

第1章 细节1

培养孩子的孝敬之心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开始,“孝”就被人们当做“仁之本”,“百善孝为先”成为人们立身处世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最根本的道德信条。如今我们要做到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首先就要关心自己的父母,一个连孝敬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人,是不可能为他人,为社会,为祖国而献出爱心的。

谁都知道,父母对儿女的恩情像大海一样的深厚。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到中小学生,父母的操劳是无法计算的。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一滴奶,一口饭,一把屎,一把尿地侍候。上学了,父母在照料孩子生活的同时,还要操心他们的学习。孩子病了,父母求医找药,日夜守护。为了孩子,父母可以做出一切牺牲。孩子可曾想过,这么多年来,父母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

父母对儿女的恩情又是无私的。父母爱儿女是无条件的爱,完完全全是一种崇高的,自然的爱。如果你问你的父母:“你们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的父母一定会这样回答你:“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这种完全出于一片亲情的爱心,无条件的施予,是多么崇高而伟大!父母对儿女的恩情这样深厚,这样无私,所以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起码道德。从古到今,孝敬父母历来都是判断一个人德行的标准之一,在这个扬孝倡孝的背景下留传着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话:“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我国东汉时一位因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10岁时不幸丧母,父亲多病,小小年纪的黄香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蚊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我们曾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个年仅3岁的小孩儿,在父母上班之后陪伴着瘫痪在床的奶奶。奶奶该吃饭了,他把父母做好并温在锅里的饭菜慢慢端到奶奶床上,奶奶要解手,他把便盆送到奶奶身边。他为父母分忧,学会了做很多事情。

然而现在的家庭中,许多父母却忽略了对孩子尊老爱幼,感恩报答父母的教育。他们把孩子当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孩子成了家中最受尊敬的人。孩子在这种本末倒置的环境影响下,长大后没有辈分观念,对家中的长辈,甚至父母都缺乏基本礼节和尊敬,有的甚至是态度非常恶劣地对待父母。

有位母亲曾伤心地说过这样一件事:

“我的儿子高三了。我为了他读好书,每天除了工作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收拾房间……一天,我生病了,躺在床上,浑身十分难受。儿子放学回来,看看锅里没有饭,只是冷冷地说了声:‘我出去吃了。’就离开了家。过了不久,他吃饱了回来,竟没过来看看我,也没给我带回一点儿吃的,就钻进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关上门,一晚上再没出来。我伤心极了,我想,我的儿子是得了爱的麻痹症,只怪我平时宠他,爱他,却没有教他也要爱别人,关心别人。孩子长大了,变得麻木不仁,我这是自作自受呀!”这位母亲终于在儿子冷漠无情的事实面前觉醒了。可天下还有多少没有醒悟的父母,他们只知道盲目地溺爱孩子,只要能使孩子高兴,他们为孩子做什么都心甘情愿,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尊老爱幼,孝顺父母,满怀感恩之心的道德教育,忽视了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所有付出是无私的,是一种爱,忽视了让孩子懂得怎样去爱父母,尊重父母,体谅父母,导致孩子目无尊长,不孝敬父母,对他人冷漠无情等。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一定要尊敬他人

向孩子灌输尊重长辈,尊重老人,尊重父母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尊重是一种美德,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二,体谅父母,要有感恩的心

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抚养是很辛苦的事,要让孩子珍惜这份爱,要求孩子也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

三,教导孩子怎样尊重他人

父母可以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如何感恩的故事和知识对孩子进行熏陶,使他懂得尊重比他年龄大的人,是他应该也是必须做到的。

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要给孩子起一个表率作用,在家庭中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深切感受到这种尊重给整个家庭带来的和谐气氛,从而自觉地去遵循这条原则。

五,对待孩子,要奖罚分明

当孩子对家中的长辈不尊重和不礼貌时,父母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严肃地指出孩子的错误之处,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长辈,尊重父母,常怀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