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安防人的创业史
9782500000011

第11章 “和谐之门”缔造者(2)

永和安逆势扩张,快速发展,引来了如潮水般的好评,被省市政府称赞为地方工业企业的一面“旗帜”。

面对赞誉周仁谦逊地表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要看到的是百花齐放的效果,作为湖北省门业的领军企业,我们不仅仅要提升自身的发展,更要关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何与合作中的中小企业团结协作、共渡难关,是领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直接体现。”

是呀,一个企业家的特殊气质可以决定这个企业的特殊气质,在很多的关键时刻,如何选择,如何突破,很难从企业本身的状态和实力去判断,有时候更多的是从企业家的性格和人格去感知。

周仁带动了一批与“永和安”产品相关的乡镇企业崛起,成为当地致富新的增长点。仅他扶持建起的专为“永和安”产品配套的几家纸箱印刷厂和小五金配件厂,年产值就达数千万元以上,带动了近千人的就业。

勇于创新引领潮流

永和安刚进入防盗门行业时,面对东北、浙江和四川等地已具规模的防盗门生产企业,显得势单力薄,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闯出一条血路、抢占一席之地,取得自己的独特优势呢?

有人建议:“以低价位产品挤占市场。”

周仁断然地给予否定:“打价格战是低层次的竞争,容易两败俱伤;我们要打质量战、技术战,以高质量、新技术占领市场,夺取优势才是真真正正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他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科技兴企方针,围绕满足国内市场质量标准化、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迅速地开发出门中门、门中窗、两用防盗门、钢木门、装甲门、防火防盗门等新的品种系列,并根据海外市场的特殊要求,开发出面向欧盟市场的豪华钢木门及面向中东市场的工艺门等系列产品。靠着企业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新产品一经投放市场,便受到了顾客的青睐与赞誉,市场占有率快速攀升起来。

2007年,为了打造关系千万家庭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火门,周仁载着这份社会责任心,在防火门实验检测上开拓出了史无前例的新路,由他牵头,省消防协会批准的“湖北省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防火门实验室”正式在“永和安”公司挂牌成立,周仁做了一件对行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防火门的主要功能是防火,对于钢板、锁具等原辅材料特别是影响防火性能的关键材料有很严格的要求。我国许多防火门企业生产的防火门都是从市场上采购各种防火材料,这些防火材料被装配到防火门上是否能达到防火等级的要求呢?这就需要进行实验检测。但由于我国防火门生产企业都没有实验检测设备,不具备对防火材料和防火门的实验检测能力,因此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有效提升防火门的产品质量,破解行业发展瓶颈,成为全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就在湖北省消防协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周仁提出由企业自建防火门实验室来破解这一难题。与会企业都认为这是异想天开,企业自己建设一个实验室谈何容易?不仅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需要消防工程的专家指导,更需要消防主管部门的认可。

周仁一语中的:“即使花费再多的人力、物力,但只要能有效提升产品质量,为行业谋发展那也是很值得的,我们永和安公司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秉承这份坚持,湖北省消防总队同意了“永和安”的申请报告,全国同行业中第一家省级防火门实验室顺利建成。实验室成立至今,已为中部六省几十家防火门企业提供了检测服务,并在应用研究领域获得了不少科技成果。

不断地开启未知,体验科技的魅力,令周仁兴奋并快乐着,他说:“创新是创造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就是不断被创造的新市场。”他先后主持研制开发新产品150余种,重大技改项目20多项,申报专利60余项,获得33项授权专利,有几项专利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累计创造产值近亿元。

关注民生缔造和谐

“永和安”从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了“和谐平安”的神圣使命。周仁说,企业取“永和安”之名,寓意“真诚永远、和谐美满、平平安安”,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周仁十分注重把企业文化融入每一个细节,努力塑造尊重人、关心人的亲情文化,营造公平竞争、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

时间回溯到90年代末,时值永和安由小工厂蜕变为专业化企业的关键时期。虽然一切发展顺利,但周仁敏锐的发现,员工在企业之间的流动过于频繁,这无疑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他迅速警觉起来,必须马上找出其中的原因。于是他组织相关人员对员工跳槽现象进行了一次细致的调查研究。在与员工面对面的沟通中,他逐渐了解到,员工频繁跳槽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资关系不稳定。

周仁悟出一个道理:和谐的劳资关系才是办好企业的根本条件,于是便在改善劳资关系上做起了文章。周仁请当地总工会帮助成立了工会组织,建立了工资协商制度,为职工及时交纳各种保险,并通过增加生活补贴、工龄工资、奖金等多种途径增加员工福利待遇,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同时,还推出了在车间安装中央空调、修建大学生公寓楼、举办文娱比赛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改善了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

2000年,有位辗转三次跳槽的员工来找周仁,周仁不仅接纳了他,安排他到门框分厂干质检工作,还经常抽时间到车间与他促膝谈心,关心他的工作和生活。如今这名员工已成长为技术部的技术骨干。说起自己留下来的原因,这位员工面带羞涩的回答:“周总不计前嫌收纳我并栽培我,是他给了我更好的发展平台,是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我,我留下来,也算是一种感恩吧!”

这个小故事只是周仁关心员工的一个缩影,如今,来永和安安居乐业的员工不胜枚举。让周仁倍感欣慰的是,企业与员工和谐共荣,使员工的聪明才智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企业和员工共同进步,这也正是企业得以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壮大的不二法则。

周仁出生于农村,对农村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他特别关心农民的生活。周仁除了企业老总的身份外,同时还是湖北省人大代表,他十分珍惜这份崇高荣誉和神圣职责,在他的心目中,人大代表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03年初,湖北省十届人大会议即将召开,周仁积极进行人大建议案的调查研究。在汉川西门桥社区,他遇到了无所事事的村民张远法。张远法是从外地落户到西门桥社区的,干农活是远近公认的一把好手。土地被征用后,张远法用补偿的费用做了一段时间的小生意,亏了。刚过而立之年的他独自带着孩子,靠着做点零工和各方面的帮助,艰难地打发着时光。工业经济蓬勃发展,新型工业区迅速扩张,使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有限的土地补偿金根本不足以长时间为他们抵御生活的风风雨雨。随后,周仁先后深入企业周边的涵闸、国光、田家、西门桥等几个村调查,明显地看到了人们脸上的茫然。村民们告诉周仁,现在他们除了有一身力气,别无所长,外出打工也只能干那些最苦最累却收入很低的工作。

周仁认为解决好因建新型工业区而失地的农民就业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作为省人大代表,他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以后,周仁向省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建议。为了积累经验,周仁又以永和安集团为阵地积极探索实践,努力寻找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出路问题的途径。

周仁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经过认真思考,他决定采取优先招收失地农民、组织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支持周边农村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把永和安作为一块帮助失地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试验田。

但这几项措施真正实施起来,面临的困难比周仁想像的还要大得多,复杂得多。永和安集团是一家获得自营出口权、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要求员工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将这些失地农民招收进来,他不仅要让拿惯了锄头的手能娴熟地操作现代化的机器,更重要的是要把永和安“品质至上,规范服务”的企业理念变成这些新员工的自觉行动。这无异于一场脱胎换骨的改变。周仁为此付出的除了心血,还有经济上的代价。有人为他算了一笔账,招收一名失地农民与招收一名熟练工人比较起来,综合成本至少高出250%至300%。但周仁觉得值,从企业的小利益看,这笔账是亏了,但它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却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周仁有这样的举动源自他在创业之初就确立的发展宗旨:“用户满意,员工进步,企业发展,回报社会”。周仁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的支持,当企业发展壮大后,就成为企业公民,就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倾情回报社会。

多年来,周仁先后为家乡希望工程、架桥修路、新农村建设、兴修水利、帮助困难家庭和孤寡老人等捐款达500余万元,被当地群众称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好人榜”、“道德模范”。

展望未来,周仁早已胸有成竹,要继续坚持以发展创新为主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建设百年企业、打造百年品牌为目标,建设快乐工厂,构建和谐企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