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金岗山麓的追忆
9779200000055

第55章 沃渣送我《喂猪图》

【陈尚海】

七十年代初一个秋收的季节,均县兴办农业学大寨成就展览的同时,还就在农业学大寨中涌现的先进人物进行表彰。当时的均县还没有这么大的展出场地,因此就借用了文化部均县“五七”干校礼堂。

随着展览用品的就绪,工作人员也陆续入场办公。巧极了,我办公的窗口正对着外面的马路,那马路是干校学员吃饭、装水的必经之路。几天不在意的观察,我心中突然产生了一丝疑虑,难道这些老人都是黑帮、右派?时间稍长之后,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也与他们有点面熟了,大家互相打招呼。有的问陈世美是当地人吗,有的问武当山离这儿有多远,也有人问文化馆是国家办的,还是合作性的。这些一问一答,有时不免弄得大家哄堂大笑。

一天下午,暖烘烘的太阳照在校部的“学习专栏”上。我走近一看,发觉这上面的内容都是“五七”战士学习与生活的真实写照。有组与组的挑战书,也有个人的决心书,张张字体流利、工整。再往下看,有李可染、袁牧之、陈述亮的名字出现。同时也发现了一张喂猪的画,作者沃渣。看完之后,我若有所思,怎么中国文化的名流居然都成了黑帮、老右?虽然如此,但出于个人的爱好,我与这些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我想了解他们,我想向他们学习书法,还有绘画……

有一假日,雨下个不停。我见一位老师提着一只水瓶在礼堂门口屋檐下避雨,我上前问老师贵姓,老师答姓陈。我接着说,“那专栏上的陈述亮你认识吗?”他哈哈一笑说:“那就是我。你怎么知道我?”“我是前几年在报纸上看过你的书法作品。”我回答说。就在我们交谈时,一位“五七”学员冒雨挑着木桶很小心的由大厨房走下台阶。我自言自语地说,这老师是谁?他好像是一头老牛,每天不停的在劳动。陈老师向我介绍说,“他呀,他是中国文化巨匠鲁迅先生的弟子,笔名是沃渣。他姓程,名振兴。他是中国的版画家,当年在鲁迅先生的辅导下,他创作了不少进步作品。三十年代在延安‘鲁艺’任美术系主任,解放后又任国家荣宝斋总经理。到干校,他仍不服老,自报养猪组,当了猪倌。他养的猪长得肥,而且长得快。自他当猪倌到现在,计划外肉食补充都来自他养的猪。他干活认真,每天要担饲料七八趟,他还利用闲暇时间,在猪圈周围植树几十棵。他年龄和决心一样大,要利用在干校的时间,晚年再做一番事业,他的突出表现,得到了校部的表扬。”说到这里,陈老师发现沃渣正由我背后走来,于是我们互相打招呼。他,一位很平凡的长者,不在意间,我对他已有了深深的敬意。

又是一天,我正画一位农业学大寨劳模的头像。忽听到背后有人轻微咳嗽,我转身一看是沃渣,他正在看我画画呢。我让他坐下,请他赐教,他连说几个不敢。当他知道我是自学时,又连声说不简单。谈话间,我发觉沃渣袋里装着的一卷纸掉在地上,我帮他拾起打开一看,原来就是学习专栏上那幅《喂猪图》。这时,他指着画对我说,“干校最近要换一期墙报,通知说,谁的稿子谁去撕,我就把我的《喂猪图》撕了下来。”我趁机说“送给我吧”。沃渣说他舍不得并起身就走。我送他下台阶时又说,“这张插图你不给我,我将来会把你忘掉的,留个纪念吧。”沃渣笑了笑说,“这不是好的作品,怎么能轻易送给朋友呢?再说,人家知道了会说我的闲话呀。不送了,过几天我一定会到你这里新鲜新鲜。因为见了你这年青人我心里很高兴。”

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天气有点寒,我见沃渣披一件风衣,慢慢来到我的工作室。让座后他对我说:“我今晚是一看电影,二送画。这画虽然不好,但毕竟反映了‘五·七’战士的生活,它充满了革命激情。送给你吧,它既能教育我,又能帮你们这代年青人在革命的康庄大道上前进。请收下,请不要忘记我。”

沃渣的话一直激励着我,他的《喂猪图》也一直被我收藏到今天。

忆于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