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金岗山麓的追忆
9779200000021

第21章 长路诗文墨犹新——访老书法家李长路

【李城外】

92岁的李长路先生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学者。在高寿的向阳湖文化人中,论年龄,他仅次于“文坛祖母”谢冰心;论党龄,他只比1926年入党的楼适夷晚一年,所以称得上是“一人之下,千人之上”。

初次见面,当李老和82岁的夫人张扬听说我来自咸宁,显得格外热情。我介绍说,据自己最近查阅的资料,在干校创办的几年间,《咸宁报》刊登有关向阳湖的文章只有两篇。一篇是以校部办公室名义写的《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新战友来“五七”干校的体会》,1969年11月22日见报,内容无非是“来到了我们盼望已久的地方”之类“假大空”的话;另一篇就是李老写的《自觉改造世界观,紧跟毛主席干革命》,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汇集数千文化人的向阳湖,虽然“大手笔”比比皆是,而个人在地方党报上发表的文章绝无仅有!

物以稀为贵。这里暂且摘录李老那篇千字文的一段:“我是六十多岁的人,虽参加革命比较早,但建国后,特别是到旧文化部后就在黑线专政下变修,‘三脱离’,就是民主革命时期的一点点对工农兵的感情都丢了,真可以说是‘楼上楼下,图书满架,求名写虚文,做官说空话’,真不像一个共产党员。也说明我的世界观很成问题。到了干校,我逐渐变了,我同战友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批判资产阶级,生活上与群众打成一片,思想感情变了,对向阳湖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有了感情,重新歌颂工农兵,重新接近工农兵,我感到世界观开始有点变化了,感到‘五七’干校和向阳湖边,所见所闻,皆大学问。……我要从头学起,从头做起,继续革命,不来‘一阵子’,要干‘一辈子’!”

言不由衷地“‘表决心’,在当年司空见惯。李老尽管年事已高,反应却并不迟缓,对自己昔日的“大作”犹有印象。他频频点头,接着追忆道:“我在向阳湖劳动,属一大队二连,开始参加围湖造田,腿陷入泥里就拔不出来,许多‘五七’战友劝我,说年纪大就不要干这重活了。后来我就专门喂小猪,这样轻松一点,时间也宽裕,有时还为干校抄点小字报、大字报,偶尔放个假外出游览(如到韶山),回来还写些诗……”

这时,坐在一旁的张扬老太太补充说:“我们有三个孩子,‘文革’中都下放在东北兵团北大荒。我过去在文化部对外司工作,到了咸宁,和李老并不在一个连队。有段时间,我和李琦(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当时任文化部副部长)一起,负责给向阳湖工地送茶水。我们干校学员都在辛苦劳动,大家习惯了官兵一样,没有上下级之分……”

客观地说,让文化人干体力活固然有些勉为其难,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依然丰富。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干校学员们当夜在向阳湖收听广播,仰视东南上空红星运行,遥闻《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李老对我国取得最新科技成果异常兴奋,欣然填词赋诗,写下《水调歌头·喜闻天上第一声》和《七律·无题》,诗云:“苍蝇蚊子乱啾啾,东碰西飞未肯休。首次登天更旧宇,未来明月照新州。金风阵阵驱残叶,银雪霏霏埋腐蚰。惟有虫豺多扫尽,红旗遍举庆丰收。”诗中有感于当时国内形势,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愤怒和忧闷,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光明一定会来临!

漫漫“五七”路,渐渐到尽头。1971年初,上面来了新精神,把一批“老弱病残”从咸宁转移到均县,政治待遇和生活条件都有所改善。尤其是林彪事件以后,可以请长假回京治病了。越明年,李老终于提前返城,担任了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和顾问。

二十余载转眼飞逝,老人回首往事,不禁感慨系之:“‘文革’冤枉了不少好人,的确应该否定。想当初,有多少人被戴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的帽子?无法数得清。但最后都能澄清问题,还历史本来面目。而辩证地看,我们在咸宁干校,还是接受了不少锻炼的。不仅不少人‘文革’前就大名鼎鼎,而且许多人后来都卓有成就,你们可以利用向阳湖文化资源,为后人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要因为今天安定,就忘记过去。如果按‘文革’的路一直走下去,迟早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经过这段曲折,我们要学会分析‘左’和‘右’的问题,像‘文革’那样‘左’得过火是行不通的。而现在台湾右派势力鼓噪‘台独’,李登辉之流图谋‘重返’联合国,妄想制造两个中国,更是错误、反动的,无疑也是徒劳的。”

李老激动起来,我生怕他身体不适,请他稍事休息。趁短暂空隙,又从满头银发的张扬口里得知,李老1979年担任北京书法学会副会长,八十年代初积极筹备、创建中国书法家协会,并出任一、二届理事。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知名高龄书法家作品联展、中日书法交流展。现有书法论著《兰亭论辩》和诗集《霜叶集》,还与人合编《全唐绝句选释》、《全宋词选释》、《全元散曲选释》等著作行世。如今,李老还担任中国老教授协会顾问、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仍经常遨游书海、陶情翰墨,在自己的书房“忘倦斋”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