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9778900000040

第40章 老屋春秋

△剧目提要

金白颖

2006年11月8日,第四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在安徽安庆拉开帷幕,为了参加此次艺术节,湖北省武穴市黄梅戏剧团创作并排演了《老屋春秋》这部大型古装黄梅戏。

该剧由王自成编剧,范继信导演,陈精耕作曲,舞美设计伍义文,陆淑芳扮演湘儿,王刚扮演余梅生,叶金根扮演朱老三,龚华国扮演朱氏族长。

【作者介绍】

王自成,男,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剧院创研室二级编剧。1962年毕业于安徽省黄梅戏学校音乐科,1964年开始剧目创作与作曲,至今共创作改编大小剧目三十余个。他所创作的剧目在省内外多家剧院(团)上演,或录制成音像制品出版、发行、演播,多次获得省市级荣誉。除此之外,王自成还发表过音乐、诗歌、文学作品。

【剧情梗概】

该剧共分六场,按场次顺序来介绍剧情可以简述如下:

第一场:正月十六,爱打莲湘的湘儿正与村姑们快乐地打莲湘,被爱打老婆的丈夫朱老三撵回,朱老三令其伺候借居在他家的教书先生余梅生。

第二场:湘儿与余梅生之间早已产生爱恋情愫。余梅生得知湘儿常被丈夫殴打心生怜惜,湘儿在交谈中说出自己打莲湘是为了忘却烦恼。

第三场:朱老三再次殴打湘儿后出了门,余梅生进屋安慰被老三遇到。湘儿被指不守妇道后又被罚跪,在村姑莲姑的帮助下携莲湘逃跑,一路追寻先走一步的余梅生。

第四场:湘儿沿路打莲湘,讨唱至灵泉,终于找到异地教书的余梅生,二人喜结夫妻。

第五场:婚后余梅生对湘儿管束得十分严苛,要求她裹足念书做师娘。湘儿忍痛打莲湘,莲湘声为莲姑引路,姐妹团聚。

第六场:余梅生大怒,赶姐妹、锁湘儿、断莲湘。湘儿无路可走,点火烧老屋逃出,带着莲姑新赠的莲湘远去……【获奖情况】

2006年11月8日至15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央电视台、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由安庆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化厅、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承办的“中国?安庆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在安徽省安庆市举行,湖北省武穴市黄梅戏剧团创作演出的黄梅戏《老屋春秋》参加了本次盛会并首演于安庆,同时获得中国(安庆)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金黄梅奖”。

据黄冈市人民政府网报道,2007年8月28日晚,武穴市选送湖北省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地方戏曲新作展演的精品剧目《老屋春秋》,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再次公演。

2007年9月,由湖北省文化厅、黄冈市人民政府举办,黄冈市文化局、武穴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六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市地方戏曲新作展演活动在湖北省武穴市举行。大型黄梅戏《老屋春秋》参加了此次活动并获得多项大奖,计有综合类金奖,编剧奖三等奖,导演奖三等奖,作曲奖一等奖,舞美设计二等奖,陆淑芳、王刚获表演一等奖,叶金根获表演二等奖,龚国华获表演三等奖。

2007年11月,大型黄梅戏《老屋春秋》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主办,湖北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展演,引起轰动。这也是全国唯一一部入选“八艺节”展演的县市级剧团剧目,它成为老区黄冈的一张文化名片。

【出版情况】

《老屋春秋》剧本发表于2006年第4期《黄梅戏艺术》。

△隐匿的线索,暗藏的主题——评大型黄梅戏《老屋春秋》中的“莲湘”

何淑芳

由王自成创作的大型黄梅戏剧本《老屋春秋》是蕲春县迄今为止最优秀的自编大型黄梅戏作品。它荣获了中国(安庆)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金黄梅奖”、第六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市地方戏曲新作展演编剧奖,并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展演中引起轰动。

通过阅读剧本不难发现这个非常平凡的故事里始终贯穿着一件重要的道具——“莲湘”,笔者不禁思考编剧如此设计的原因和意图。

先对“莲湘”做个简要介绍。“莲湘”是我国用于民间歌舞的一种竹棍,由长约三尺、比拇指粗的竹竿制成,两端镂成三个圆孔,每一孔中各串数个铜钱,涂以彩漆,两端饰花穗彩绸,亦称“竹签”、“花棍”。剧中的“打莲湘”也称“霸王鞭”或“打连厢”,是一种深受青年男女喜爱的民间舞蹈,欢快喜庆是其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现将整个剧本中“莲湘”出现的情况作一下统计:

第1次出现,第一场——

剧情发展阶段:幕起。

出现的形式为:唱段。

具体剧中材料:幕启:莲湘声声。湘儿带头与莲姑,村姑们欢快地打莲湘。(齐唱)一轮明月照山庄,打起莲湘喜洋洋。打一对鸳鸯戏绿水,打一条黄龙追凤凰。打起莲湘解忧愁,打一对狮子滚绣球。情哥看了不想走,只想与妹困一头。

第2次出现,第二场——

剧情发展阶段:幕起,舞台第一次呈现老屋。

出现的形式为:道具。

具体剧中材料:帐外挂着莲湘第3次出现,第二场——剧情发展阶段:湘儿对余梅生讲述结婚前后的生活对比……出现的形式为:唱段。

具体剧中材料:湘儿我十六过江嫁山坳,爱唱爱跳不知何是愁与焦。娘传的莲湘打得好,人言我小家碧玉心眼儿高……因此我夜打莲湘避烦恼,无奈是只能躲今日难躲明朝。

第4次出现,第三场——

剧情发展阶段:莲姑悄悄带着村姑们来邀湘儿去打莲湘……出现的形式为:对白。

具体剧中材料:朱老三(转身夺过湘儿的莲湘):你这讨饭的莲湘我不烧掉你不收心。……今后实在要打就在家里打,不准出去打,听见没有?

第5次出现,第三场——

剧情发展阶段:朱老三打罢女人出了门,余梅生夜黑且把内房进……出现的形式为:对白。

具体剧中材料:余梅生:你想自由就带着莲湘跑得远远的。

第6次出现,第三场——

剧情发展阶段:朱老三罚跪湘儿,湘儿逃跑……出现的形式为:叙述情节。

具体剧中材料:湘儿闻声决心逃走,拿莲湘时发出声响。湘儿迅速地拿着莲湘,对莲姑一拜,逃出了老屋。

第7次出现,第四场——

剧情发展阶段:出逃后湘儿与余梅生在灵泉村相遇……出现的形式为:叙述情节。

具体剧中材料:湘儿身背衣包、莲湘。疲惫不堪倒在地上。

第8次出现,第五场——

剧情发展阶段:相遇后湘儿向余梅生倾诉……出现的形式为:唱段。

具体剧中材料:到后来幸有莲湘沿路唱,才不再野果一餐水一餐。

第9次出现,第五场——

剧情发展阶段:新婚后湘儿被余梅生说教……出现的形式为:对白。

具体剧中材料:湘儿(不高兴地):懂!先生,我许多日没有打莲湘了。余梅生:你还想打莲湘?

第10次出现,第五场——

剧情发展阶段:湘儿被余梅生裹足后……出现的形式为:唱段+叙述情节。

具体剧中材料:莲湘呀,蜜月将你高高挂,今日我打一个古调“忘忧愁”!湘儿不顾裹足之痛,欢快地打起莲湘。莲姑和几个村姑们背衣包、莲湘上,闻莲湘声奔至湘儿家窗口。莲姑听,是湘儿的莲湘声!(向窗内望)看,真是湘儿!

第11次出现,第六场——

剧情发展阶段:余梅生赶走莲姑并质问湘儿莲姑的来因……出现的形式为:对白。

具体剧中材料:湘儿:是我打莲湘,她们循声来找的。

第12次出现,第六场——

剧情发展阶段:余梅生将湘儿困在屋中,并折莲湘扬长而去……出现的形式为:对白+唱段。

具体剧中材料:余梅生:把莲湘给我,你这样野头野脑打这根讨饭莲湘,这里还叫个什么家!我只有把它折断,你才可以死心。(猛然,将莲湘一折两断,怒掷于地)……湘儿(唱)莲湘啊莲湘——莲湘折断门窗堵,我当了师娘成了囚。……第13次出现,第六场——剧情发展阶段:湘儿觉醒……出现的形式为:唱段。

具体剧中材料:我只要有杆莲湘拿在手,重归江湖去卖唱也胜为人妻当马牛。

第14次出现,第六场——

剧情发展阶段:湘儿在莲姑的协助下烧毁老屋出逃……出现的形式为:唱段+叙述情节。

具体剧中材料:打起莲湘天下唱,自由道路还漫长。合唱中,湘儿从火光中奔出。未曾走远的莲姑带着村姑们远远迎来。并送给湘儿一杆崭新的莲湘,她们重新起舞,带着莲湘声消失在远方。

从以上列表可以看到,“莲湘”在六场戏中以不同的方式总共出现14次,越至剧情发展高潮场次中出现的频率越高,并且整部戏由“打莲湘”引入,又以“打莲湘”结束。可见“莲湘”在剧中的存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莲湘”对《老屋春秋》艺术表现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莲湘”暗示主人公湘儿的性格特征

湘儿在剧中的性格特征与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习俗格格不入,体现这一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是强化她的爱好“打莲湘”。剧本一开始,就以湘儿载歌载舞打莲湘的情景引入,主人公一出场就以活泼、阳光的形象特征昭示观众。

打莲湘的歌舞形式主要为男女结对表演,内容上多为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这一点在第一场的莲湘歌中有直接的表述:“打一对鸳鸯戏绿水,打一条黄龙追凤凰。打起莲湘解忧愁,打一对狮子滚绣球。”19岁的湘儿正在热情似火的花季,丈夫朱老三对她的折磨,亦加剧了她对真爱的渴望。因此,打莲湘亦暗示了湘儿对爱情的渴望。

二、通过“莲湘”反衬封建社会的男权主义

剧中所有男性角色都有浓重的男权主义思想,他们的男权主义表现可以通过对待“打莲湘”的态度和做法让观众充分明了。

第一场中老族长对村姑们打莲湘活动的说法是:这还得了,简直是有伤风化嘛!朱老三在莲湘第四次出现的时候说:“你这讨饭的莲湘我不烧掉你不收心。”“今后实在要打就在家里打,不准出去打,听见没有?”朱老三对湘儿的行为控制依靠控制莲湘来实现,他蛮横地想要烧毁莲湘,目的是锁住湘儿的行动锁住湘儿的心,以实现封建丈夫的家长专制。

虽然和朱老三相比,余梅生有文化有思想,但他也没有摆脱封建教条中歧视女性、控制女性的思想。成亲之后,他首先是反问湘儿:“你还想打莲湘?”从这句话中,湘儿已经觉察到余梅生对自己外向活跃性格的不悦,于是只好在蜜月中将莲湘高高挂起。而后的“折莲湘”一出凸显了这位教书先生“出于朱老三而胜于朱老三”的无理和霸道。

三、“莲湘”促使主人公反封建思想的觉醒,成为自由的象征前文提过,就打莲湘本身而言,欢快喜庆是它最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的重要前提是自由,唯有获得自由的人,才能体会到欢快喜庆。

本剧的开头和结尾涉及了女性的自由状态,前者“湘儿带头与莲姑、村姑们欢快地打莲湘”,此时处于朱老三的看管空暇,湘儿获得暂时的自由和快乐;后者是焚烧老屋之后,“打起莲湘天下唱,自由道路还漫长”,烧毁老屋意味着老屋代表的阴暗沉重的夫权思想被推翻,此时的自由是长远彻底的自由。

反观余梅生与湘儿的关系,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莲湘所蕴含的女性自由之意味。余梅生在劝解湘儿挣脱丈夫的虐待时提到“你想自由就带着莲湘跑得远远的”。为何不带金银而带莲湘?因为莲湘就是自由的代名词。余梅生折断莲湘后湘儿哭唱“莲湘啊莲湘——莲湘折断门窗堵,我当了师娘成了囚”,又可见莲湘的存在与湘儿的自由联系紧密。觉醒后的湘儿唱:“我只要有杆莲湘拿在手,重归江湖去卖唱也胜为人妻当马牛。”更是点明了莲湘与自由之间的对应关系。

余梅生虽然也用封建家长制的手段对待湘儿,但蜜月刚过的湘儿,本想对这种管教采取顺从的态度,以淡化矛盾。直到莲湘被折,从此湘儿失去了母亲的遗物,失去了带给她欢乐的精神粮食,彻底失去了自由。正是这件最宝贝的莲湘促使湘儿深刻思考婚姻再败的原因——把女人的希望放在男人身上。从折莲湘后的唱段“我只要有杆莲湘拿在手,重归江湖去卖唱也胜为人妻当马牛”,“我总算看透了女人的希望不在男人手,为生存为自由看我湘儿砸笼囚!”观众清楚地看到,思想的觉醒使湘儿彻底摆脱了对男人的依靠。

四、“莲湘”代表了反封建夫权的女性群体

故事的设计有个绝妙,即对剧中女性角色名字的拟定。莲姑和湘儿是反封建主题下的两位勇敢女性。取“莲姑”的“莲”与“湘儿”的“湘”恰好凑成剧中这件关键的道具“莲湘”的名字。于是“莲湘”既成为“莲姑”和“湘儿”的凝聚体,又成为这一类女性的代名词。剧中的莲姑、湘儿、村姑们都是这个代名词下的英雄人物。有了这个巧妙的设计,湘儿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跟随“莲湘”的队伍凤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