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福村艰难的迈步
9763600000073

第73章 绪论(1)

(第一节研究缘起)

人类学是以研究人和人的一切行为方式的学科,随着乡村人类学的兴起,人类学者把目光聚焦到了农村,而历史人类学家在现阶段把很大兴趣投入到了传统村落及其所蕴藏的丰富文化当中。“关怀他者是人类学主要的学科传统。当代人类学通过参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更是把对他者的关怀落到了实处。”人类学关注的“他者”,随着历史的发展,从之前的对非西方人的研究以满足西方人认识殖民地的需要,慢慢转入研究西方的社会问题,继而转向关注弱势群体及所处环境,这弱势群体其中就包含着“农村人”。这些“农村人”有着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的迫切希望。笔者关注农村,关注农民,不但是出于学科兴趣,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责任和关注的迫切。笔者选择了和自己家乡有所差异的农村作为研究对象,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这种有所差异的“异文化”能够带来一点文化冲击。

长期以来,外人对人类学的理解就是“专门研究原始部落的,只对奇风异俗感兴趣,或者是专注于高深的理论游戏,在象牙塔里,孤芳自赏。”其实不然,人类学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世界在发展,而其核心还应该是人的发展。而人类学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的观念所进行的研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中国,城乡差异比较大,城市在不断发展,农村却依然相对比较落后。从人类学的普同性和文化相对论观点出发,人类学研究者需要关注农村和农民如何发展的问题。

1978年以来,三农问题一直被重点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二十字要求,国家积极推行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其中“村容整洁”是广大农村积极投入资金重点建设的一项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直观表现,它虽然不是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涵,但它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而每个村庄要达到“村容整洁”的要求,关键在于认真抓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村庄规划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然而在农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和村庄规划的过程中,人类学所要关注的并不是村庄规划本身,而是村庄的主人——村民。村民在村庄规划之中是否获得了利益,村庄规划能够带给村民什么,同时规划实施是否遵循了村民意见,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又会遭遇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这些是人类学研究村庄规划所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引起笔者研究村庄和村民的兴趣。笔者从人类学的视角关注村庄规划实施过程中当地农民的表现,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思考村庄规划,使得选题具有了很强的独创性。

(第二节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一、村庄规划和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一)村庄规划

在《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里,对村庄如此定义:“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与村庄相关的概念有:行政村、基层村、自然村、中心村等。行政村下有若干基层村,但两者同属于一个行政概念,行政村一般是较大的居民点,也一般是村委会所在地。自然村是农村居民自然聚集而形成的村落,而行政村是村民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自然村的总和。笔者的调查点是一个自然村,故文中所提到的村庄是指自然村。

“村庄规划,是指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等,对镇行政区域的村庄分布点、村庄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以及本地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等做出一定期限内的综合布置和具体安排。”

本研究中,主要涉及福村村庄规划的三大工程:道路硬化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和环境改造工程。

(二)利益相关者

所谓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斯坦福研究所在1963年定义为“利益相关者就是一个群体,没有这个群体的支持组织活动就难以为继”,这也是该研究所首次使用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新农村建设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追求各自的利益,形成多方博弈的局面。同时也是各利益相关者彼此竞争、妥协、互动的过程,而对各方利益诉求的满足程度也影响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及参与积极性。因此在规划中应对不同的利益进行综合、协调与平衡,形成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共赢”,这样才能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保证整治规划的顺利实施。福村村庄规划实施之所以会一次次的陷入困境,与规划中的三个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有关。本文所研究的村庄规划博弈关系中,利益相关者指的是政府、开发商和村民。

政府:这里指永福县政府和锦镇政府,亦包含永福县当地的规划设计部门——城建局,他们是福村村庄规划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服务者,负责规划工作的决策和实施,提供财政支持,以及协调规划部门,对规划设计和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开发商:本文所提的开发商是指金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其代表着金山风景区的利益。文中所提的金山风景区即金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金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其他地方的村庄规划开发机构不同,它不是村庄规划建设的经济主体,只是该公司正好处于福村村域范围内。开发商对福村的村庄规划起着影响作用,开发商在金山风景区的开发是福村进行村庄规划的诱导因素。

村民:这里指福村的村民,他们是村庄规划的最主要参与者,也是规划实施的最基本动力。但是村民无法摆脱受教育程度低带来的文化水平低的现状,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个人利益诉求时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

其实在福村,还存在一个小的利益相关者,就是“乡村旅游开发领导小组”,亦可认为这是一个非政府组织,然而领导小组的成员都来自于少数积极的村民,代表着村民当中的先进力量,可他们本质上还是代表着村民的利益,可看作为村民这一相关者之中。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19世纪的欧洲开始有了社区规划,这也是村庄规划在国外的最初起源。“当时,欧洲的工业革命达到高潮,人们的生活环境极端恶化,社会矛盾尖锐,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希望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建立理想的生活模式。英国人罗伯特·欧文于1817年提出了基于农业生产和集体生活的新协和村(NewHannony)的概念,而事实上新村的组成和布局就是一种最早的农村社区规划模式。然而,农村规划理论却没有因此而发展起来,而社区规划(或城市规划)却成为了当时社会主要研究的内容。但后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在随后的社区规划研究中也开始转向于农村地区。……WilliamLassey(澳大利亚,2001年)认为贫困的农村地区的规划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一是足够的理解和正确的评价规划是一种解决问题和恰当的机会,二是资源都需要经历适当的改造,并认为影响农村规划的一些因素最为重要的是农村个性、城市化以及政府的行为。”“WilliamE.Cole(美国,1937年)认为农村规划不仅是一个奇特的过程,而且是一种提供解决农村和城市之间问题新途径的新原则,农村规划必须要有一个社会组织去实施。”

无论是英法还是韩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村庄规划和村庄建设都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而且各具特点。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中,几乎普遍出现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扩大的问题。

1.英国:村镇“发展规划”

英国城市化的初期,注重城市的发展,忽视了乡村的发展。当城市化发展到较好水平后,英国才开始重视乡村的发展和规划。于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在农村实施村镇“发展规划”。11这个规划的核心是加强农村人口的集中,发展中心村,使得住房、就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都向中心村集中,加大对中心村的投资,从而促进中心村的发展,提高乡村的生活质量,改善乡村的环境,进而带动其他周边村镇的建设。但是这样的规划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改变了过去的“发展规划”,变一味的进行中心村建设到因地制宜的有选择的进行中心村建设,其余有些发展市和镇。但是英国中心村的建设也给许多国家的村庄规划提供了经验。

2.法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村庄规划

二战后,法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了发达的现代工业国家,但是农村、农业发展比较滞后。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村庄规划的措施:一是促进农村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二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可持续发展的村庄规划实施后,农村的经济大幅提高,70年代法国的农村已经成为具有生活、娱乐、工业等多功能的农村。

3.韩国:新村运动

韩国村庄规划的主要举措是发起了“新村运动”。20世纪60年代,韩国农村发展落后,大量的农村人迁往城市,农业无人,农村老龄化严重,所以70年代发起了“新村运动”。主要内容有:改造农村环境,美化乡村景观;进行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规划;开发区域特产品,开展“一村一品”运动;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素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建立农村协作组织和农村金融信贷体系;建设农村公共设施等。

4.日本:町村改造

日本的村庄规划实行较早,可为我国的村庄规划提供一些成功可行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加强本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一些村镇地区实行特色规划,实行建筑与自然环境、本地文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政府对于农村地区污水、固废处理设施的建设,使得提高农村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得到保障。到80年代,日本已建成田园式小城镇450多个,形成农村、小城镇和大城市并列的三大居住空间,建立起城乡互相受益的新格局。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中国农村建设思想的萌芽是毛泽东的新村主义,在十月革命、马列主义还没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时,毛泽东就曾与蔡和森等一起进行“新村”实验,之后形成了“新村计划”,提出“共产主义新农村可求平均分配,可求人格独立,财产共有、人人平等、互助友爱的共产主义细胞。”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在今天的研究者看来,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社会运动”。乡村建设运动包括很多内容,主要有扫盲和文化教育、动物良种的引进和推广、建立农村医疗保健体系的尝试、革除陋俗,涵养新风、倡导合作组织、加强农村自卫等。建国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农村改革运动,在农村实施一些社会主义改造。进入新世纪,我国提出了进行新农村建设。

我国开始实行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容整洁一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村庄规划也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关于村庄规划的研究,从人类学视角研究的很少,大都是从规划学、行政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角度研究的。

1.关于村庄规划内容和实践的研究

关于村庄规划的研究,部分文献是对于规划内容的研究,大都是城乡规划学者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国内一些地区村庄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村庄规划的内容以及一些实施方法。

刘利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与实施研究》(2007年)主要通过对四川省什郁市民主镇共和村宏达新村、北京市阳坊镇东贯市村、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永安镇白果村三个村的村庄规划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析了村庄规划的主要指导文件,提出了村庄规划编制的要求和村庄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成果。

姜秀娟的《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村庄规划研究》(2007年)根据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提出村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村庄,试图建立生态村庄的基本理论框架,并把生态村庄划分为城中型生态村、城边生态村、典型性生态村、边缘生态村四种,进行村庄规划的分析。

孙波、黄维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践与思考》(2008年)结合广东的实践,对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进行总结归纳,提出可从以下六步规程着手:①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②统一部署,明确阶段目标任务;③技术指导,规范村庄规划编制;④试点引路,示范带动面上工作;⑤宣传交流,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⑥加强培训,夯实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人力资源基础。接着思考并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刘宇红、梅耀林和陈翀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方法研究》(2008年)阐述了村庄规划的研究背景,深入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村庄规划的新要求,并反思当前村庄规划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方法;最后,通过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年来的规划实践进行实证说明。

相伟刚的《保定市新农村规划建设研究》(2009年)描述了保定地区新农村规划建设现状,提出了农村现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因地制宜的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新农村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的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可实施的规划措施。最后,探讨了如何加强农村管理体制的建设,以促进新农村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

2.关于村庄规划的不足和问题的研究

关于村庄规划的不足和问题研究也是不少学者关注的重点,这方面的文献主要是以村庄规划本身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研究怎么才能设计出更好的规划内容。

李咏芹的《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规划问题的思考》(2006年)分析了淄博市农村规划的现状,包括农村规划编制较早,档次较低;村庄建设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建设千篇一律;农村规划孤立存在,缺少综合研究;缺少村庄发展定位研究,最后提出了做好村庄规划的要求。

张强的《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规划问题研究》(2006年)分析了北京市村庄规划的现状,提出目前存在的规划滞后、质童不高、难以落实等问题,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其主要原固是在认识上、工作上、经济条件上存在着某些降碍,需要按照统筹城乡和惠农政策的方向搞好村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