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立志勤学(下)
9755600000022

第22章 阎若璩勤以补拙

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后迁居江苏淮安。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家。

他家世代是读书人,父亲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可他从小口吃,又很愚钝。6岁上小学时,一篇文章即使读了多遍,他还背不出。老师认为他实在不是读书的材料,就找到他的父母商量,劝其退学。但阎若璩坚决不肯,在他的苦苦哀求下,老师才勉强同意他留一段时间。

阎若璩为了能够继续在校学习,他放弃了几乎所有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别的孩子在玩游戏,他却在学习;家里的人入睡了,他还在灯下看书。他就是这样艰难地“爬行”着。

阎若璩本来就多病,再加上他勤奋读书,休息不好,所以身体越来越坏。母亲心疼他,于是就不准他学习,只要一听到读书声,便将他手中的书夺走,加以制止。阎若璩没法,就不敢背出声来,而是默记,又怕被母亲看见,所以总是偷偷躲着看。

15岁那年,在一个寒冬的夜晚,他读到一段书,但怎么也弄不懂它的意义,心里十分焦急。已经打过了四更,天气又那样寒冷,但是问题没有解决,他难以安心睡觉,独自坐在那里苦思冥想。忽然心中一亮,一下子想通了,他感到非常高兴。从此,凡碰到疑难问题,他都下决心弄通弄懂,从不放过疑点。阎若璩就靠这种好学肯钻的精神弄通了许多问题。这也使他认识到,只要肯学愚钝会变成聪明,不知会变成多知,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从此,阎若璩下苦工钻研经史,寒暑不避,日夜不止。并把古人的话“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写成对联贴在柱子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阎若璩也正是这样做的。他20岁的时候,就怀疑《古文尚书》其中的“古文”二十五篇并不是真正的古文,后来一直把这个问题放在心里。经过二十多年的钻研、考证,查看了大量书籍,用丰富而精确的材料,证明那二十五篇是东晋梅赜(zé)的伪作,并且写了《古文尚书疏证》一书,推翻了《古文尚书》一千多年的假案,轰动了清初的学术界。

他的学术成果,至今还被专家学者引用。他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求学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去攀登、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