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明智权变的故事
9755300000135

第135章 曹操智差三十里

魏武帝曹操南征,他的近臣杨修随从。

一天,他们在江边发现一块石碑,碑上刻有工整的碑文,说的是:孝女曹娥,上虞人,在她十四岁时,曹父为迎水神,溯江而上,不幸淹死,尸骨打捞不到,曹娥悲痛不已。她思念父亲,就把父亲的衣衫投入江中,并说:“父亲仍在,衣衫当沉。”过了七天,衣衫下沉,曹娥就跳江寻父而去。乡里人为纪念这位孝女,就在她投江处修立石碑,石碑背面刻有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曹操下马伫立碑前,对着这八个字百思不解其意,就问旁边的杨修:“爱卿能看懂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含笑回答:“可以。”当杨修正要作解释时,曹操连忙阻止:“且慢,让我再仔细想想。”说着,骑上马,率领众人继续赶路。他在马上时而仰天遥望,时而低头沉思,走了大约三十里地,他蓦然回过头,兴奋地对杨修说:“我想明白了。不过,还是先听听爱卿的高见。”杨修从容不迫地道来:“黄绢,是色丝,把这两个字合起来,是个‘绝’字。幼妇,是少女,合起来是个‘妙’字。外孙,即女儿之子,合为‘好’字。齑臼,又叫受辛,合起来像个‘辞’字。这样,连起来念,就是:‘绝妙好辞’。”曹操听罢,打心眼里佩服杨修的才华,连声称赞说:“讲得好,讲得好!”但心里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稍停了会儿,曹操感慨地说:“我的才智不如爱卿,差了三十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