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求知力学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9755200000013

第13章 十年读书

【释义】十年读书形容长期埋头苦读,钻研学问。

【出处】此典出自《宋书·沈攸之传》:“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多所谙忆,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南北朝时期,宋朝有一个人叫沈攸之,字仲达,在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元年(公元465年)任豫章王刘子尚车骑中兵参军,封为东兴县侯,食邑五百户,不久又升迁为右军将军,增加食邑百户。但是,这时宋朝已进入多事之秋,朝廷陷入骨肉相残、君臣互相猜忌的混乱中。到宋明帝时,混乱更加厉害,除了宋明帝自己的儿子,其余残存的诸弟(宋文帝子)和诸侄(宋孝武帝子)差不多全被杀绝。被猜忌的文武大臣,有的被杀,有的带城镇投降魏国。公元472年,宋明帝去世,子苍梧王继位,这时内乱更愈演愈烈。公元479年,萧道成灭掉宋朝,建立齐朝。

在这种混乱的政治背景下,沈攸之时而受信任,时而遭排挤;时而飞黄腾达,时而一落千丈;时而被称作忠臣,时而又被叫做逆贼。于是,他对仕途完全绝望了。

沈攸之晚年喜好读书,手不释卷,《史记》、《汉书》中记载的史实,他都烂熟于心,他常常感叹地说:“早知贫穷和发达是上天安排的,为什么不长期埋头经典、认真钻研学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