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文化艺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9754800000029

第29章 风流人物

【释义】“风流”二字,原是杰出的或者是英俊的意思,“英俊”在这里,不是就相貌而言的,而是指一个人的文韬武略出众。杰出的或英俊的人物,一般是指对一定时代有一定影响的人物。

【出处】此典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至今还被人们广为传唱的名词佳句,《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其中一例。在这首词中,诗人面对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的古战场,由衷地发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大江,当指长江,意思是说,长江滚滚,终日不停地向东奔流,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杰出人物。诗人笔下的大江东去,代表着时间巨流的无情流逝,它带走了岁月,也带走了像周瑜这样的千古英雄。苏轼借这句词,感叹世上英雄人物的盛衰无常。可以说是气势雄伟,意境悲凉,从古以来为人称道,影响至今。罗贯中后来写《三国演义》,卷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由这句词演变而来的。1998年,在那场人与自然的生死大搏斗中,军旅诗作家张卓娅、王祖皆在题为《你就是英雄》这首歌里,写下了“大江东流去,千古看英雄,惊涛拍岸谁人勇,人民子弟兵”,也是借鉴了苏轼的《赤壁怀古》,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抗洪英雄无限崇敬的心情,不过,这首歌里提到的英雄,却不是古人所说的英雄,在对象上有了不同。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应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的要求,毛泽东亲笔书写了他初到陕北看到大雪时写下的一首咏雪诗,赠给柳亚子先生。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全文刊登这首诗,这就是《沁园春·雪》。全文是这样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诗的上半段,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妩媚壮丽,景色万千;下半段写江山如此秀美,无数英雄为之倾倒,争相为其奔走操劳。诗文发表之后,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一时轰动了山城重庆。议论的焦点,是诗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究竟指的是谁。

因为诗中说,论起古往今来的一辈辈英雄,可惜宏图大略的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文治方面要比他们的武功差一些;开创基业的唐太宗和宋太祖,辞藻和才华要欠缺一点;号称天之骄子的成吉思汗,不过懂一些挽弓射猎的武艺,历史上的这些英雄豪杰都已经随着时间逝去了。而真正的英雄豪杰,要看今天。为此,人们纷纷猜测,今天的英雄豪杰究竟是谁呢?后来,毛泽东自己注解,是指人民群众。在他的眼里,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那时,他就预见到,一个中国人民主宰自己命运和决定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他满怀喜悦迎接这个时代,在自己的笔下把风流人物的对象从帝王将相改变为人民大众,还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也赋予了“风流人物”这句成语更广阔更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