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自然情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9754700000067

第67章 投鞭断流

【释义】把马鞭子投入江中,就能把水流截住。形容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时,黄河以北的匈奴、鲜卑、羌、羯、氐五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国家,氐族中的苻姓建立了前秦。公元382年,前秦皇帝苻坚在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后,准备进攻东晋。为此,他把文武官员召集起来,对大家说:“自从我当皇帝以来,前秦的国力日渐强大,地盘也由小转大,在北方已没有任何国家敢来与我抗衡。但是,南方的晋朝还占据着大片肥沃的土地。每想到这里,我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如今我已拥有百万大军,可说天下无敌。我想亲自率领大军伐晋,大家以为如何?”

大殿上沉默了好久,才有左仆射(一种高级官职)权翼起身说话:“目前晋朝有宰相谢安执政,君臣团结,上下一心,将士士气很高,要想消灭它恐怕还不到时机。望陛下三思。”

苻坚听了,认为权翼是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紧绷着脸不高兴,但嘴上仍然说:“好吧,那么再请其他几位大臣谈谈自己的看法。”

过了一会儿,太子左卫率(护卫太子的官员)石越说:“陛下,目前咱们虽然兵多将广,但晋军还占据着长江天险,对我们极为不利。咱们如强行渡江,势必会造成很大损失。还请三思而行!”

接连两位大臣都反对攻晋,使苻坚非常恼火。于是他傲慢地说:“长江有什么了不起?凭我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下令让每个士兵把鞭子投入江中,就足以截断长江的水流!”

苻坚气呼呼地回到内宫,太子苻宏又来劝说他别草率行事,但他仍然听不进去,一意孤行。第二年,他终于亲自率领90万大军,向东晋发动进攻,结果在淝水之战中大败,从此以后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