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修身立世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9754400000040

第40章 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的意思是,论点相同的人成为一个派别,以攻击论点不同的人。后来,人们用它表示纠合同党,攻击异己。

此典出自《后汉书·党锢传》:“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西汉前期,指导政治的学说是黄老刑名之学,其次是阴阳五行之学,儒学不被朝廷重视,道家骂儒家是罪徒,儒道两大学派的冲突很大,对政治统一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的学说抬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从此以后,人们开始崇尚儒学,儒生们怀藏经书,谋求学术的统一,经常在一起展开讨论。公元前51年,汉宣帝把儒生们召集到皇家藏书楼——石渠阁,对五经进行讨论。宣帝令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人评论《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的异同。把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归为同一派别,对持有不同观点的派别进行反驳、攻击。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很多拘泥于文字、引经据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