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社会底蕴
9751600000133

第133章 论权势

——[英国]培根

身居高位者实际上是君主和国家的臣仆,荣耀的臣仆以及事业的臣仆。所以,他们没有人身的自由,没有言行的自由,也没有支配时间的自由。

然而,尽管如此,人们仍愿以失去种种自由为代价,去换取高等官位。为谋得高位或者说为凌驾他人之上,宁可以失去自由为代价。人性的这种欲望真是不可思议!何况取得权势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人在这条路上要忍受的何止自由,更有无尽的痛苦,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未必不是更深的痛苦。

高官厚禄常引得人们苦思苦想,不择手段。但即使达到高位也往往坐不安稳,一旦倒台便是身败名裂。正如古语所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真是悲惨呵!

但尽管如此,权势仍魅力不减,因为默默无闻的寂寞是难挨的。正如那些老人,虽然风烛残年,却仍然闲坐在热闹的街口,追忆往昔的繁华。

更悲哀的是,拥有权势者,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确认自己的幸福。若自行评判,则难以找到何为幸福之答案。他们能引以自慰的,只是别人对自己的羡慕和模仿。这使他们得到骄傲和荣誉,尽管他们的内心中同时也许恰恰相反。他们会时时感到忧虑,尽管他们只有在结局到来时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由爱慕虚荣带来的错误。

当权的人,往往没有时间保持自己身心的健康。有权势者,既能行善也能作恶,不过作恶会受到舆论的谴责,所以最好还是不做。行善的意向是值得称颂发扬的,但单纯停留在好的意向上,虽然上帝可以接受,对于人世来说还不如一场黄粱梦。许多有利人类的好事,要办成都需要权势相助。

人生事业的标尺是成功和美德,同时具备这两者的人是幸福的。所以,一个人行事应当做到,即使面对上帝也不感到亏心。这样才能心安理得。

身居高位者,应立一楷模,激励自己。此外,还应从过去那些不称职者身上吸取反面的教训。当然,这样做应以尊重为前提,目的只是为了避免重蹈他人的覆辙。同样,如果有所兴革,也不应是为了诋毁历史,而是为了给后人创造更为明净的环境。

身处权位者应当研究历史。特别要注意分析好的事物是什么时候蜕化和怎样蜕化的。同时还应当了解当代与历史的不同特点。对于历史,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对于现代,则应当寻找当前最实用的东西。应当力求使自己的行动有规律性,让人们清楚了解你下一步将做什么。绝不要过于自信和自负。当需要变更成规时,应该向公众把变更的原因及内容解释明白。

掌权者享有特殊的权利,这是应该的。但对于这种特权,与其炫耀,不如默默享受,更不应滥用扰乱法规,同时,也必须照顾下属者们的权益。对下属的事,只应做原则性的指导,而不要事事详察。

要听得进意见,采取对的,接受实施错的讨论解决方法,不要把那些“好管闲事”的热心人拒之门外。

对掌权者经常做的错事归纳有四:延误、贪污、蛮横和受骗。避免延误的办法是:信守时间,当断则断,不把必须做的事积压起来。避免贪污的办法是:不仅要严以律己,还要约束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行贿者。掌权者还应当注意摒弃受贿的嫌疑。如果对一件已决定的事情,无明显原因突然改变原则或意图,那么就可能引起他因收受了某种贿赂而改变意图的嫌疑。因此,当改变一个决定或做法时,一定要把目的以及改变的原因公布于众。

要注意,一个仆人或一个亲信,由于与有权势者的密切关系,往往是会成为通向贪污受贿的秘密渠道。

至于蛮横,应当知道,严则畏,而蛮则产生怨的道理。

至于被欺惑,那要比受贿赂危害更大。因为贿赂只是偶然发生的,而一个掌权者如果易于受欺惑,那么,他将一直被人操控且不自觉。

所罗门曾说:“讲私情没有好处。它使人为了得到一块面包而破坏法律。”还有一句话说得好,“地位展示性格”。这就是说,地位越高,人的品格越易显露。

塔西伦曾对卡尔巴说:“即使他不成为帝王,他也天生是个帝王。”而对于菲斯帕斯他却说:“掌权使他的人格得到增进。”第一句话赞许前者的天赋能力,而后一句古话则称赞后者的修养。官称愈高其修养愈增,这是具有善的品格的最好证明。因为荣誉是来自或者说只应该来自于美德。但世人往往当其未得志的时候,尚能具有某些美德,但拥有权势后,美德便不知去向了。这正如在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一样,在启动时很迅速,而在行进中就渐缓下来了。

走向高职取得权势的路充满了坎坷和沟壑,因此,在这条道路的开端,参加某一政派是必要的。但一旦达到相当地位后,就应当退出派争寻找平衡。当权者对前人的荣誉要珍视和公正,否则当你引退时,人们也会用同样的办法加倍偿还你。

对于周围的共事者,应当相互关照。宁可在他们不想会见时会见他们,也不要在他们想会见时拒绝他们。在谈话中以及答复下属的问题时,不如暂时抛弃地位差异,应该使人得到这样一种印象:“他在工作上是个认真负责的人,没有官架子。”

我们对自己认为毫无希望达到的幸运是不会嫉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