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哲理荟萃
9751400000040

第40章 一桩劳动道德下降的趣闻

——[德国]海·伯尔

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港口,渔夫们懒散地躺着晒太阳的情形是常见的。

他似睡非睡,两眼朦胧。一个衣着入时的青年路过这里,深深地被这一副美丽的画面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拿出照相机,准备拍照留作纪念。

蔚蓝的天空,绿色的海洋,海面上轻波荡漾,波峰如雪,轻便而简单的小船以及这个慵懒的渔人。咔嚓!再来一次,咔嚓!好事要成三,保险再保险,来个第三回,咔嚓!渔人终于决定睁开眼睛,虽然他并没有完全地睁开眼睛。他睡眼朦胧地坐起来,迷迷糊糊地伸手去摸他的烟盒。但是,在他拿到之前,一根顶好的香烟已经由青年游客手中递了过去,虽然没有把烟直接塞到渔夫的嘴里,可也递到了他的手中。第四声,咔嚓!打火机燃着了,游客又亲热地给他点上了香烟。这样手脚敏捷地献殷勤对两个人的关系实在是没多大促进,反而使得周围人都特别反感。那么,这位年轻的游客必须得找个话题来打破尴尬局面了。

“今天的收获一定非常好吧?”

渔夫摇摇头。

“在路上听见其他人在谈论今天的天气,他们认为好极了。”

渔夫点点头。

“那您一定想马上出海去一展身手吧?”

渔夫摇摇头。游客愈发神经质起来。他真诚地替这位衣着寒酸的人的健康操心。但这显然没有做得恰如其分。“我想像您这样风吹日晒的,身体一定会患病的吧?”

渔夫终于忍不住出了声:

“我的身体不好?”他说,“从来没有这样好过!”他站了起来,舒展了一下身子,有意展示了他的二头肌给青年游客看,接着说,“气候不会对我有任何影响。”

游客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了,心中疑团越来越大,他简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他忍不住问道:“也许现在出海是个不错的主意?”

渔夫的回答来得又快又干脆:“一天我不需要出海两次,而我今天已经有一次了。”

“捕了很多鱼吗?”

“不是很多,但足够了。我的鱼篓里有四只龙虾,大概还有三十来条鳍鱼。”

渔夫似乎也注意到了,游客的表情很不自然。他顿了顿,抚慰地拍了拍游客的肩膀。在他看来,眼前是一个既单纯又可爱的青年。“这几天我是不用愁了。”他说这番话,显然是为了减轻这位外国人的精神负担,“来吧!试试我的烟。”

两人尽情地吸着手里的香烟。第五次咔嚓!这位外国人摇了摇头,坐到船舷上,放下手中的照相机,腾出双手,随着说话上下舞动,以起到加强一些语气的作用。

“也许我可以向您提点我的建议。”他说,“换一种思维方式,假如您今天能够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出海去,那么您会捕捞到三十条、四十条、五十条,或许是上百条鱼。到时候您所拥有的就不再是那四只龙虾和鳍鱼了。”

渔夫点点头。

“如果运气好的话,”游客继续讲下去,“在以后的日子里,是的,也就是每个好日子都两次、三次,也许是四次出海去——您的收获或者是您的生活都会为此而改变的。

“你也许会在一年内积蓄暴涨,两年内可以买第二条船,三年或四年内,您也许会有一条单桅船,要是有两只小船或一条单桅船,当然收获也会因工具的先进而增加不少——就这样周而复始,又会发生什么呢?”

有那么一小会儿,他有些兴奋得失控了。“您将会盖起一个小冷藏库,也许还会开一个熏鱼作坊,以后就是鱼类食品厂,可以乘着自己的直升机寻找鱼群。还能通过无线电指挥您的单桅船队。你可以申请捕捞更加珍贵的海底生物来作进出口生意。然后……”这个外国人又兴奋得说不出话来了。而看到眼前的一切与设想的完全不一样,只见漏网的鱼儿还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他内心深处不免失望至极,似乎是在埋怨渔夫没有照他的话去做。“然后……”他说着,手已经有些颤抖了。

渔夫安慰地摸了摸他的背,似乎在安慰一个笑着要糖的小孩子一般。“然后怎么样?”他轻声地问道。

“几年后,”这位外国人十分激动地说道,“然后您可以安然地坐在这个港湾里,就像您刚才一样,打个盹,晒晒太阳——还可以眺望这庄严美丽的大海。”

“可是为什么费了半天周折最终还是做我刚才做的事情呢?”渔夫说,“我现在已安然地坐在海边,而且快要入睡了,如果没有你的打扰,我一定还在睡。”

显然,渔夫的 一番话对游客的触动非常大,人们整日忙碌地工作,为的是有朝一日可以安静地、毫无牵挂地睡上觉,这位渔夫似乎在没有那些繁琐的前提下也能做到,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游客无法作出解答。

一个七十岁的老人突然辞世了,人们为他举行了庄严的吊唁仪式。夜里他却死而复生了。一年以后,同上次一样,他又突然死去,又奇迹般地复活了,这次他的朋友却没有把他抬出棺材,而是勒断了他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