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工安全教育手册
9750300000021

第21章 安全生产的应急与自救(1)

一、事故的应急计划

1.应急计划的概述

根据ILO的《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规程》,应急计划的定义为:

基于在某一处发现的潜在事故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所形成的一个正式书面计划,该计划描述了在现场和场外如何处理事故及其影响。

重大危险设施的应急计划应包括对紧急情况的处理。

应急计划包括现场应急计划和场外应急计划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管理部门应确保遵守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要求,不应把应急计划作为在设施内维持良好标准的替代措施。

2.现场应急计划包括的内容

现场应急计划应包括:

(1)潜在事故性质、规模及影响范围。

(2)危险报警和通讯联络步骤和方法。

(3)与政府及各紧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系。

(4)现场事件主要管理者(总指挥)及其他现场管理者的职权。

(5)应急控制中心的地点和组织。

(6)危险现场人员的撤离步骤。

(7)非现场但可能影响范围内人员的行动原则。

(8)设施关闭程序。

(9)节假日等特殊情况的安排。

3.现场应急控制中心的设施

现场应急控制中心的设施包括:

(1)足够的内外线电话和无线通讯设备。

(2)危险物质数据库:危险物质名称、数量、存放地点及其物理化学特性。

(3)救援物资数据库: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大小、存放地点、负责人及调动方式。

(4)设施示意:救援设备存放点;消防系统;污水和排水系统;设施接口。

(5)风速、风向和气温等测量仪器。

(6)个人防护和其他救护设备。

(7)厂内职工名单表。

(8)关键岗位人员的住址和联系方式。

(9)现场其他人员名单,如承包商和参观者等。

(10)当地政府和紧急服务机构地址和联系方式。

(11)应急事故处理法规标准手册。

应把应急控制中心设在风险最小的地方并确定另外一个应急中心,因为主控制中心可能被有毒气体笼罩而不能使用。

4.现场应急计划的注意事项

制定现场应急计划应注意以下事项:

(1)每一个危险设施都应有一个现场应急计划。

(2)现场应急计划由企业制定并实施。

(3)企业负责人应确保应急所需的各种资源(人、财、物)及时到位。

(4)企业负责人应与紧急服务机构共同评估,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执行这个计划。

(5)应急计划要定期演习。

(6)确保现场人员和应急服务机构都知道。

(7)根据内外情况的变化,应急计划要进行评估和修改。

5.确定关键的岗位人员和职责

作为应急计划的一部分,企业管理部门应委派一名现场事件管理者(如果必要,委派一名副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处理事故。

现场事件管理者应肩负的责任

(1)评估事件的规模(为内部和外部应急机构)。

(2)建立应急步骤以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的损失。

(3)在消防队到来之前,(如有必要)直接参与救护和灭火活动。

(4)安排寻找受伤者。

(5)安排非重要工人撤离到集中地带。

(6)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系点。

(7)在现场主要管理者到来之前担当起其责任。

(8)如有要求,应给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现场事件管理者应从服装或帽子的穿戴上很容易辨认。

作为应急计划的一部分,企业管理部门应委派一名现场主要管理者(如需要,也可委派一名副手),从应急中心开始负责全面的事故管理。

现场主要管理者的责任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

(2)在受影响以外的地方,尝试进行设施的直接操作控制。

(3)继续复查和评估事件的可能发展方向,以决定事情可能的发展过程。

(4)指导设施的部分停车,并与现场事件管理者和关键工人配合,指挥这些设施的现场撤离。

(5)确保任何伤害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6)与消防人员、地方当局和政府监察员取得联系。

(7)在设施内实施交通管制。

(8)对保持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

(9)给新闻媒介发送有权威的信息。

(10)在紧急状态结束之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

当应急计划确定其他由工人承担的主要任务时(如急救人员、大气监测人员、照顾受伤人员),企业管理部门应确保这些工人知道他们准确的任务。

6.现场应急计划的具体措施

现场应急计划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遏制事故,从而防止事故扩大到附近的其他设施,以减少伤害。

企业管理部门应在应急计划中包含足够的灵活性以保证在现场能采取合适的措施和决定。

企业管理部门应考虑在应急计划中怎样进行下列各方面的工作:

(1)非相关工人可沿着具有清晰标志的撤离路线到达预先指定的集合点。

(2)指定某人记录所有到达集合点的工人,并将此信息告之应急控制中心。

(3)指定控制中心某人核对与事故有关的那些人到达集合点的名单,然后再核对那些被认为是在现场的人员名单。

(4)由于节日、生病和当时现场人员的变化,需根据不在现场人的情况,更新应急控制中心所掌握的名单。

(5)安排对工人进行记录,包括其姓名、地址,并保存在应急控制中心并定期更新。

(6)在紧急状态的关键时期,授权披露有关信息,并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该信息的唯一出处。

(7)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恢复步骤中应包括对再次进入事故现场的指导。

7.现场外应急计划的内容

(1)组织:指令系统、报警系统、执行步骤。应急控制中心、应急协调人姓名、现场主要管理者及代理人姓名。

(2)通讯:公安、消防、卫生、安全监察、新闻等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联系方式。

(3)应急设施:列出提升、挖掘、消防等特殊设备名称、型号大小、数量、存放位置、负责人及调用方法。

(4)专家系统:应急事故救援和调查分析专家名单及联系方式。

(5)气象服务:紧急情况时气候条件、天气预报。

(6)救援物资:如交通工具、药品和衣物、食品、临时避难场所、资金等。

(7)公开信息:向新闻媒介并告知紧急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和救援情况。

注意事项:

场外应急计划由企业协助政府制订并实施。

场外应急计划与场内应急计划同时演练,及时修改补充和更新。

8.现场应急协调员的作用

场外应急计划应确定一个应急协调主任和一个代理人,如必要,根据授权可调用应急服务机构。

应急协调主任应担任场外应急的总指挥。

应急协调主任应与现场主管人员在整个紧急状态过程中保持密切联系,定期通报现场事故的势态。

二、危险的应急及救援方法

1.及时发现危险的征兆

事故发生之前,运行系统往往会出现某种异常现象。如设备运行时有异常声响,设备整体或局部振动、发热;指示仪表的指针摆动不正常;安全装置动作,警报装置发出报警信息等。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设备的运行状况,严密监视指示仪表所显示的各种运行参数。

2.危险应急采取的对策

迅速反应和采取正确的措施,是转危为安的关键。通常的应急对策是:及早发现设备的危险征兆,赢得时间;迅速查明故障所在的部位,正确判断故障的原因;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故障,或及时上报。如果判断事故即将发生,来不及上报时,要立即切断机器设备的电源,关闭阀门(汽源、气流、水源);当事故(如火灾、爆炸)局部发生时,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扑救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和二次事故发生。与此同时,要组织人员撤离现场,迅速避险。

3.转危为安的措施

危险应急的根本目的就是转危为安。如何才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这就要求现场人员首先要沉着镇定,临危不惧;然后采取对策,见机行事。很多情况下,如果对设备的故障或异常情况判断准确,处理措施得当,就会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反之,如果对故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比如,当锅炉发生严重缺水烧干后,应迅速停止燃料的供应,减弱燃烧,使锅炉尽快地冷却下来,即所谓的紧急停炉;如果这时大量给锅炉上水,烧干的锅炉遇冷水后,很可能导致爆炸事故。

4.应急救援体系的响应机制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对不同的响应级别,相应地明确事故的通报范围、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度、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物资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应急总指挥的职位等。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划分三级。

一级紧急情况

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正常可利用的资源指在该部门权力范围内通常可以利用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等。必要时,该部门可以建立一个现场指挥部,所需的后勤支持、人员或其他资源增援由本部门负责解决。

二级紧急情况

需要两个或更多的政府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该事故的救援需要有关部门的协作,并且提供人员、设备或其他资源。该级响应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

三级紧急情况

必须利用城市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城市的各个部门同城市以外的机构联合起来处理各种紧急情况,通常政府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该级别中,做出主要决定的职责通常是紧急事务管理部门。现场指挥部可在现场做出保护生命和财产以及控制事态所必需的各种决定。解决整个紧急事件的决定,应该由紧急事务管理部门负责。

5.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响应程序

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警情与相应级别确定

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应急启动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如通知应急中心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救援行动

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向应急中心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应急恢复

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应急结束

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

三、事故伤害的救护技术

1.职业伤害的急救原则

自我保健、自我救治、相互救治将成为人们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基本手段。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各类工伤事故,为了减少和避免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每个职工都应了解一些常见事故发生以后的救护和自救技术,才能做到临危不乱,化险为夷。职业伤害急救原则如下:

(1)遇到伤害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并设法维持好现场的秩序。

(2)在周围环境不危及生命条件下,一般不要随便搬动伤员。

(3)暂不要给伤病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

(4)如发生意外,而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病员无人照管。

(5)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中毒时,除急救呼叫外,还应立即向有关政府、卫生、防疫、公安、新闻媒介等部门报告,报告现场在什么地方、伤病员有多少、伤情如何、都做过什么处理等。

(6)根据伤情对病员边分类边抢救,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7)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病员,从速置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颌、使呼吸道畅通,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8)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病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

(9)现场抢救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有关领导的统一指挥,不可各自为政。

2.人工呼吸急救法的注意事项

(1)实行人工呼吸前,把伤员所穿有碍呼吸的衣服和领扣、腰带解开,必要时可用剪刀剪开,不可强扯。

(2)用衣服等作垫子,放在他的腰部(仰卧时)或腹部(俯卧时)下,把腰部或腹部垫高,同时检查肋骨、脊椎、手部是否有骨折情况,以便选用一种适宜的人工呼吸法。

(3)把下颔角向前推,使嘴张开,如果舌头后缩,将舌头拉出口外,并检查口内,如有血块、泥土、假牙等妨碍呼吸的东西,则要立即清除。

(4)口对口吹气的压力要掌握好,开始可略大些,频率也可稍快些,经过10~20次人工吹气后逐渐降低压力,只要维持胸部轻度升起即可。

3.胸外心脏挤压急救法

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胸外心脏挤压法是指心跳骤停时依靠外力有节律地挤压心脏来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可暂时维持排送血液功能的方法。

其具体操作步骤是:将病人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病人一侧,面对病人,将右手掌置于病人胸骨下段及尖突部,左手置于右手上,以身体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如此反复地有节律地进行挤压和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宜将病人头部放低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若病人同时伴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的同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15次胸外心脏挤压,做2次人工呼吸。

在挤压的同时,要随时观察伤员的情况。如能摸到颈部总动脉和股动脉等波动,而且瞳孔渐缩小,面有红润,说明挤压已有效,即可停止。

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时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抢救时,挤压应有节奏,有一定冲击力,防止因用力过猛而造成继发性组织器官的损伤或肋骨骨折。挤压绝对不能中途停顿,一些不可避免的暂停时间也不能超过5秒钟。

(2)挤压频率要控制好,有时为了提高效果,可加大频率,达到每分钟100次左右。胸外心脏挤压应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挤压时间与放松时间之比应为1∶2。

(3)抢救工作要持续进行,除非断定伤员已复苏,否则在伤员没有送达医院之前,抢救不能停止。

4.心肺复苏急救法

患者从毒物现场救出后,如有心脏、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意识丧失者的处理

意识丧失的患者,要注意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及时除去口腔异物;有抽搐发作时,要及时使用安定或苯巴比妥类止痉剂。

特效解毒药物的应用

对某些有特效解毒药物的中毒,解毒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氰化物中毒后,应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成酯,同时静脉缓注3%的亚硝酸钠10~15毫升;或用4-DMAP2毫升肌内注射,随后用50%硫代硫酸钠2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苯胺中毒要及早应用1%亚甲蓝,按每千克体重用量1~2毫克的比例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要及时应用阿托品和肟类解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