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工安全教育手册
9750300000018

第18章 安全生产的技术与预防(2)

(1)0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2)1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3)2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4)10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5)11级区域: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上述分类主要着眼于电气防爆,为安全管理部门所经常使用。

爆炸危险场所三类八级

国家标准《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将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三类八级。

(1)第一类是有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分为三级:

①1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②2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③3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可能性较小的场所。

(2)第二类是有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分为两级:

①1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②2级场所: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3)第三类是有火灾危险的场所,分为三级:

①1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网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其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②2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悬浮状、堆积状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③3级场所:有固体可燃物质并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上述分类分级,主要着眼于防火,为公安消防部门所经常使用。

2.把握爆炸的压力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物品在密闭容器中着火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称爆炸压力。爆炸压力的最大值称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压力通常是测量出来的,但也可以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或气体的内能进行计算。物质不同,爆炸压力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因周围环境、原始压力、温度等不同,其爆炸压力也不同。

最大爆炸压力愈高,最大爆炸压力时间愈短,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愈高,说明爆炸威力愈大,该混合物或化学品愈危险。

3.闪燃与闪点指的什么

液体燃烧时,在点火源的作用下,先蒸发成蒸气,然后蒸气氧化分解而燃烧。每种液体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气存在,随着液体温度的升高,蒸气浓度也随之增大,当蒸气浓度高于其爆炸极限下限时,遇火焰则会引起燃烧。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饱和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在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发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间燃。引起间燃时的温度称作闪点。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间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焰点燃的危险。闪点愈低,该化学品愈易引起燃烧与爆炸。

4.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

工业生产中,严格控制各种工艺参数,防止超温、超压和物料泄漏是防止爆炸的基本措施。对可能发生反应失控的场合尤为重要。

温度控制

不同的化学反应均有其最适宜的反应温度,正确控制反应温度不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防火防爆所必需的。

压力控制

压力升高常常导致一些爆炸事故发生。压力升高时常伴随着温度升高,它可能是一些异常反应和故障的征兆,因此在控制适当压力的同时要及时分析造成压力波动的原因,尽早地排除引起压力升高或降低的故障,消除事故隐患。

投料控制

(1)投料速度:对于放热反应过程,加料速度不能超过设备的承受能力,否则会使温度急剧升高并可能引发一些副反应。

(2)物料配比:反应物料的配比要严格控制。为此,要准确地分析、计量反应物的浓度、含量及流量等。对连续化程度较高的、危险性较大的生产,在刚开始时要特别注意物料配比。

(3)加料顺序:按照一定的顺序加料不仅是工艺的需要,而且也往往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例如氯化氢合成时就应先通入氢气再通入氯气;三氯化磷生产中先加磷后加氯,否则可能发生爆炸。为了防止误操作而使加料顺序颠倒,可将进料阀门互相联锁。

(4)原料纯度:有许多化学反应,往往由于反应物料中的杂质而造成副反应,导致火灾爆炸。因此,生产原料及中间产品等均应有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保证原料的纯度。

反应原料气中的有害成分,或许在开始并无影响,但在物料环过程中,可能造成积聚,以致造成事故。

5.系统密闭与惰化处理

系统密闭

为了防止易燃气体、液体和可燃粉尘自装置中外泄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应该使设备密闭。对于在负压下操作的装置,为了避免空气吸入,同样需要密闭化作业。为了保证良好的密闭性能,系统内应尽量减少法兰连接,尽量缩短管道长度,危险物料的输送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在负压操作的系统中,当打开阀门或进行其他操作时,要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系统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打开阀门之前,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的方法,可以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惰化处理

可燃气体或粉尘发生爆炸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可燃物质、氧气和火源。从理论上讲,上述三个条件中只要缺少一个,就不可能发生爆炸。用惰性气体取代空气中的氧,从而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这个过程称之为惰化。

通入惰性气体时,必须注意要使装置里的气体充分混合均匀。在生产过程中要对惰性气体的流量、压力或氧气浓度进行检测。

6.通风防止燃烧爆炸

实际上,易燃易爆物料的泄漏往往是难以避免的,因此,通风便是防止燃烧爆炸混合物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风时,如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气体,则不应循环使用。在有可燃气体的厂房内,排风设备和送风设备应有独立分开的通风机室。排放可燃气体和粉尘时,应避免排风系统和除尘系统产生火花。通风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等防火分隔物,以免发生火灾时,火势顺管道通过防火分隔物而蔓延。

三、防尘工作的安全技术

1.国家关于防尘的规定

(1)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或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2)任何企业、事业单位除特殊情况外,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停止运行或者拆除防尘设施。

(3)严禁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将粉尘作业转嫁、外包或以联营的形式给没有防尘设施的乡镇、街道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4)中、小学校各类校办的实习工厂或车间,禁止从事有粉尘的作业。

(5)职工使用的防止粉尘危害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

(6)对初次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由其所在单位进行防尘知识教育和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粉尘作业。

(7)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从事粉尘作业。

(8)新建、改建、扩建、续建有粉尘作业的工程项目,防尘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设计任务书,必须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和工会组织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竣工验收,应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和工会组织参加,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产。

(9)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又未积极治理,严重影响职工安全健康时,职工有权拒绝操作。

2.防尘的主要措施

(1)凡有粉尘作业的企、事业单位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或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2)矿山应采用湿式凿岩机通风,必要时可采用吸尘、洒水等防尘措施。

(3)干石英粉等产品必须用纸袋包装,禁止使用草袋。

(4)企业单位使用石英粉原料,有条件的应该尽量采用天然石英砂。

(5)一切防尘设备都应该有人负责维护。单位必须定期检修防尘设备,并将检修项目列入设备检修计划之内。

(6)厂矿企业应发给接触矽尘的工人有效的防尘口罩、防尘工作服和保健食品。

(7)厂矿企业应对接触矽尘的工人进行定期体检。

四、防毒工作的安全技术

1.预防铅中毒的主要措施

(1)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

(2)用改进工艺,加强通风和烟尘的回收等方法降低空气中的铅浓度。

(3)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如作业人员必须穿工作服、带过滤式防尘口罩;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班中吃东西或喝水必须洗手、洗脸及漱口,下班时必须洗澡、漱口,严禁穿工作服进食堂、出厂。

(4)定期测定车间空气中的铅浓度、检修设备。

2.预防汞中毒的主要措施

(1)改进工艺或改用代用品。

(2)在车间内防汞污染,如地面、墙壁、天花板、操作台宜用不吸附汞的光滑材料,操作台和地面应有一定的倾斜度,以便清扫和冲洗,低处应有贮水的汞吸收槽。

(3)加强个人防护。车间内汞浓度较高时,应带防毒口罩或用25%~10%碘处理过的活性炭口罩;上班时穿工作服和戴工作帽,离开车间应脱去工作服和工作帽;班后应洗浴。

(4)应定期监测空气中汞的浓度,及时了解工人接触汞程度和环境状况。

(5)工人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早期发现患者及时处理。

3.预防锰中毒的主要措施

(1)接触锰作业应采取防尘措施,必须戴防毒口罩。

(2)焊接作业尽量采用无锰焊条;用自动电焊代替手工电焊。

(3)手工电焊时最好使用局部机械抽风吸尘装置。

(4)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

4.预防氯中毒的主要措施

(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保持管道负压。

(2)含氯废气须经石灰净化处理再排放。

(3)检修或现场抢救时必须戴防护面具。

5.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措施

(1)冬天屋内生煤炉取暖必须使用烟囱,使“煤气”能够顺利排到室外。

(2)应经常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或设立一氧化碳警报器和红外线一氧化碳自动记录仪,监测一氧化碳浓度变化。

(3)定期检修煤气发生炉和管道及煤气水封设备,防止一氧化碳泄露。

(4)生产场所应加强自然通风,产生一氧化碳的生产过程要加强密闭通风;矿井放炮后必须通风20分钟以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

(5)进入危险区工作时,须戴防毒面具;操作后,应立即离开,并适当休息;作业时最好多人同时工作,便于发生意外时自救、互救。

6.预防氮氧化物中毒的主要措施

(1)酸洗设备及硝化反应锅应尽可能密闭和加强通风排毒。

(2)定期维修设备,防止毒气泄露。

(3)加强个体防护,进入氮氧化物浓度较高的场所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

7.预防氢氰酸中毒的主要措施

(1)改进工艺,以无毒代替有毒。

(2)加强密闭通风。

(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氰化物的保管、使用和运输应有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的专用制度;用氰化物熏仓库时要防止门窗漏气,并需经充分通风方可进入。

(4)加强个体防护。应配备防护服、手套、防毒口罩(活性炭滤料)或供氧式防毒面具;车间应配备洗手、更衣设备以及急救药品。

(5)操作工人在就业前应进行体检,上岗后还应定期体检。

8.预防丙烯腈中毒的主要措施

(1)生产车间宜尽量采用露天框架式建筑,便于毒物扩散稀释。

(2)进入反应器清釜前,必须充分排风,以排除残留的毒物。

(3)工作时应戴防毒口罩,工作后应用温水和肥皂清洗皮肤。

(4)丙烯腈易透过橡皮,故不能戴橡皮手套进行操作;应使用专用手套。

9.预防硫化氢中毒的主要措施

(1)进入可疑作业环境前,可放小动物观察有无硫化氢中毒状。

(2)进入高浓度硫化氢场所,应有人在危险区监视并监护。

(3)作业人员要戴防毒面具,身上缚以救护带,并准备其他救生设备。

(4)有条件的工作场所安装自动报警器,对接触硫化氢的工人进行中毒预防及急救知识教育。

(5)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