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工礼仪手册
9749800000008

第8章 职场的礼仪(1)

1.职场的服装礼仪

在我们这个注重美、追求美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特别是身处职场中的我们,更需要比一般人更要讲究仪表,遵循必要的仪表礼仪。

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服饰、仪容、姿态、神态、气质等。在人与人的交流之中,相互传递的信号主要有三种,即视觉信号、声音信号和语言信号。视觉信号指我们所能看到的东西:如服饰、容貌等;声音信号指的是人怎样使用他的声音;而语言信号则是指我们的遣词造句。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服饰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鲜明的,一个企业单位职员的服饰是否得体,不仅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同时也反映了对他人的态度,因此应谨慎对待。

服装的种类、样式、花色千差万别,因场合不同、季节变化、个人爱好及不同民族特点而使穿着显示出多样性。在社交场合,人们穿着的服装大致分为礼服和便服两种。在正式的、隆重的、严肃的场合,多着深色礼服,一般场合则可着便服。无论着何种服装,都应注意清洁、整齐、合体。清洁、整齐自不必说,单说合体,所谓合体,不单是指衣服的尺寸和人体的体型相适应,还包括把衣服的颜色、线条、样式和人的肤色、脸色等统一起来,比如,上身着深色高级毛料西装,下身如穿浅色布料裤子,这就有失合体,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如果一个人的服饰不符合一定的场合要求是会引起误会的。国内一家效益很好的大型企业的厂长某日在车间正参加劳动,忽闻某国一家企业的经理不期而至。这位精明强干的厂长为了表示热情友好,连满身油污的工作服都没顾得上去换,便驱车前往机场迎接。那位经理见到这位厂长上下打量了半天,连连摇头。他表示:一位连自己的衣着都“管理”不好的厂长,能够治理好一家大企业吗?后经多次解释,这个误会才得以消除,而实际上,这个误会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男士礼服一般有两种,白天参加仪式、婚礼,可穿晨礼服。晚间参加晚宴、音乐会可穿小礼服。极其郑重的场合则要求穿燕尾服一类的大礼服。目前,国际上正逐渐以黑色西装套服和灰色西装套服取代礼服,三件一套的黑色西装配以白色衬衫和黑色蝴蝶结,会给人以典雅高贵的印象,效果绝不亚于燕尾服。在正式场合穿西装,要精心选配衬衫和领带。白色衬衫使男士精神焕发,领带最好选用丝质的,而且要注意使之与西装的颜色协调。除穿宝石蓝西服外,黑色领带几乎可以同任何颜色的西装搭配。交际场合中男士的衣着不应有过多的颜色变化,大致以不超过三色为首要原则。另外,穿西装套服最好配上西服背心,因为让别人看到了自己衬衫与裤子的连接处是不应该的,也很不雅观。有时不穿西装套服也可以,但西装上衣和西裤的颜色要一致,既不要看上去“头重脚轻”,也不要看上去“头轻脚重”。

我国男士参加涉外活动可穿西装,也可穿中山装或民族服装。通常以西装和同色同质的毛料中山装为礼服,而以各种式样的其他中式服装和夹克为便装。在参加正式的外交活动时应穿礼服,普通的参观游览活动则可穿便服,民族服装在涉外活动中也可以作为礼服穿着。参加涉外活动,要尊重外宾习惯与东道主要求,如果我方人员接到的请柬上注明请穿礼服,则应当依照要求去做。

另外要注意上班服装与休闲服装的区别。在正式场合,穿着运动服、牛仔服或沙滩装是不允许的。业余时间里,穿夹克衫、运动服、牛仔服以及羊毛衫都是可以的。

女士在对外场合中的着装应当体现出女士的职业特点、个人风格和女性的魅力,并且要与出现的场合、环境相协调。

在西方的交际场合,一般要求女士穿礼服。女士的礼服也有三种。常礼服为质地、色泽一致的上衣和裙子,小礼服为长及脚背不拖地的露背式单色连衣裙式服装。大礼服为袒胸露背的拖地或不拖地的单色连衣裙式服装。其他日常穿的服装称为便装。

女士衣着上的选择余地是极为广阔的,既便是职业女性也是如此,既可穿最能展现女性魅力的裙装、西装套裙,又可自由自在地选择西装、夹克衫、牛仔装、衬衫、长裤等等。

职业女性在企业上班,一般要穿灰色或蓝色的西装套裙,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威信,选择色彩柔和一点的衣裙则显得平易近人一些,但是穿着显得过于散漫的运动服式牛仔装或野味十足的服装在社交、工作中则是不应该的。我国女士在涉外活动中,选择衣着的范围也比较大,可以穿西装套裙、中式上衣配长裙或长裤,连衣裙、旗袍及其他民族服装。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我国的女士通常穿着西装套裙、连衣裙或旗袍作为礼服。旗袍是中国女性最佳礼服,它既能把中国女性柔美婀娜的身姿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又能使女性显得端庄典雅。在社交场合中,我国女士穿旗袍参加往往会受到外宾由衷的赞美。

女士着装不但要干净、整洁、合身,而且要注意在不同的场合服装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参加宴会,要注意自己的衣着同宴会场所的色彩相和谐,而且要考虑同自己男伴的衣着相得益彰。参加婚礼时,不要穿同新娘的礼服同色的服装,本来是想去祝贺一对新人的,不要因为穿着不当引起别人的非议。而参加丧礼时,宜穿黑色或颜色柔和的衣裙。

国外关于穿戴有所谓的“TPO原则”,T代表时间,P代表地点,O代表目的。“TPO原则”要求穿戴必须与时间、地点、目的相适应。

在社交活动中,不但要使自己衣冠楚楚、仪态大方,同时还要遵从有关的礼节。

服饰的整洁是头等大事,参加社交活动前要换上整洁的内衣和鞋袜,领口、袖口不允许有污垢,衣服鞋袜上不允许有污渍,浑身上下不允许发出汗味或其他异味。

穿西装时,衬衫的袖子要比西装的袖子长1~2厘米,并使衬衫的袖口露出来。西装上衣外面的口袋切忌让它成为“实用”的口袋。上衣的袖口和下衣的裤脚是不能够在他人面前卷起来的,西裤在穿着之前一定要熨出裤线,这一类常识礼仪必须遵守。

在社交活动中,不要主动把他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服饰上面来。假如有人赞美你的服饰,应大大方方地说一声“谢谢!”但是不要在对方刚刚赞美完你的服饰后,就马上去赞美对方的服饰。

在社交活动中,一旦进入室内,就应当主动脱去大衣、风衣和帽子,但西装上衣、夹克是不能随便脱的。有的公共场所没有衣帽间,可自行去存放衣帽。有的地方有专门的接待人员或秘书为客人拿走刚刚进门时脱下来的衣帽,对此不要拒绝,应当接受其服务,并表示感谢。在他人办公室或居室内,不要乱放自己的衣帽,只有当主人允许自己这样做时,才可以规规矩矩地将脱下的衣帽放好。

2.如何让发型与身材相适应

身材各异,每个人高矮胖瘦不同,发型的选择也要据此来决定。

身材高瘦者,适合留长发型,这样可以增加发型的装饰性,但不要盘高发髻或把头发剪得过短,以免显得更加瘦长。

身材矮小者,适宜留短发或盘发,发型以秀气、精致为主,不宜搞得粗犷、蓬松或者留长发,那样会使身材显得更矮。

身材较胖者,剪成运动式发型,会给人俏丽、健康的美感。但若留长波浪,两侧蓬松,则会显得更胖。

3.怎样做到发型与发质相协调

头发细软的人,不宜留过长的直发,可选择中长发或俏丽的短发,还可以把头发烫卷,产生蓬松感。发质较硬的人,不宜选择太短的发型,宜采用不到肩的短发或肩以下的长发型。

4.如何搞好发型与服饰的协调

服装与相应的发式相配,才会显得和谐大方,适宜得体。比如,在正式场合,女性身着套装,可将头发挽在颈后,颈低发髻,显得端庄、干练。着运动服时,可将头发扎成高高束起的马尾,显得青春、活泼和潇洒。着晚礼服时,梳个晚妆,可显得高雅、华丽。

烫发

烫发可以美容,目前流行的有电烫法和冷烫法两种。

电烫法是用碱剂作药水,抹在头发上,然后卷曲上夹,通电加热。这种方法对油性头发适用,干性发质者尽量不用。油性发质者,头皮油脂分泌多,电烫有干燥和收敛功能,从而可以改善头发发质。电烫时的高温对干性发质者损害较大,容易引起头发发焦、变脆、变黄。

冷烫法就是利用化学药水制作的化学烫发剂,使头发软化,改变原形状,形成卷曲头发的方法,它优于电烫,冷烫出的头发不易受损,头发乌黑发亮,既柔润又有弹性,能保持很长时间,但不宜烫得过勤,至少间隔3个月。

染发

可以自己操作,也可去理发店染。染发前一定要清洁头发,洗净油垢。之后,用牙刷配合梳子涂抹染发剂。涂抹完后使头发自然干燥半小时,再用清水把发上的剩余药液冲去,涂上适当的护发剂,使已经变黑的头发增添光泽。

5.必须重视体态的礼仪

人的体态,可以传达人的思想和感情,而且它所传达的信息是十分可观的。心理学家有一个有趣的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可见,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如我们“表示同意”时会点点头,说“不要”时会摇摇手,说“欢迎光临”时满面笑容,喊着“你滚出去”时则怒目圆睁,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以沉默表示抗议。对聋哑人来说,体语更是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

体态语言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将有声语言形象化、生动化,以达到先“声”夺人,耐人寻味的效果。

它能充分弥补有声语言表达的不足,并可帮助受话人深刻、准确地把握言事意旨,有效地防止因语言表达的空乏而带来的误解。在长辈直言怒斥后生时辅以爱抚、安慰的眼神,会叫人心悦诚服;在妻子需要袖手旁观的丈夫做家务帮手时,伴有一个亲昵、温柔的举动,会让他饶有兴趣地来参与;在领导向下属吩咐工作时附上一个善解人意的微笑,则能令人心情舒畅愉快;在安慰受到了挫折和困难的朋友时抓住他的手或抚摸他的肩膀,会让他感到亲切和温暖……灵活有效地运用体态语言,给平凡乏味的有声语言润色,就会避免因语言不详而导致的语言沟通中的麻烦和障碍。

体态语言不仅能与有声语言互为补充,而且一个人的体态形象能体现着主体的内在气质、风度和人格。在日常生活的谈话中,人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传递着大量的信息,显露出主体的思想感情、爱憎好恶和文化修养。因此,在人际沟通中,人们不仅通过别人的体态动作去衡量他人的价值,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动作和姿态来表现个人的风度。优美的体态风度能帮助谈话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其形象符合对方的期待,一开始从感觉上、心理上打开与对方交流的渠道。特别在商务活动中,“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有时甚至决定了整个商务活动是否能有效地展开,如求职应聘时,求职者的形象、气质、风度俱佳,首先能在主考官的脑海里留下好的印象,后面的面谈就更容易沟通些;假如求职者不修边幅,大大咧咧,或者拘谨胆怯,体态不自然,手脚无处放,这样就不会给主考官留下好印象,以至影响下面活动的展开,以后要改变这种印象,则需付出几倍的努力。

具体地说,体态语言所起到的作用有下面这些:

辅助有声语言

起到“让听众较为完整接受信息”的作用。有声语言在表情达意上是有一定局限的,口语表达者出于某种目的或原因,常常把所要表达的意思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隐藏起来,而造成“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的结果。根据弗洛伊德的解释,这大概是经过理性加工的语言往往不能直率地表露一个人的深层心理和真实意向的缘故。从听者的角度来看,有声语言的这种无形性、隐藏性和间接性,往往叫他们难以“尽解人意”,于是,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就有了很大的障碍。

体态语言有效地弥补了口语表达的不足。如果说有声语言主要诉诸人的听觉器官,那么体态语言主要诉诸人的视觉器官。只有视、听作用双管齐下,才能给听众以完整、确切的印象。如进行求职面试这一公关活动,当谈话结束后,主考官站起来,漫不经心地把手伸给你,并说“我们会告诉你消息的。”这句话较含蓄,听者如不仔细体会,是难以理解准确含义的。综合主考官的语言和体态、表情,你应能体会到你成功的希望很小,得马上到别处去找工作。但是,如果主考官在谈话后站了起来,热情地同你握手,甚至把你送出办公室的门说“等着吧,我们一定会告诉你消息的!”这一体态语言,有效地补充、辅助了这一简短的有声语言,它所告诉你的,是你已有几分成功的把握,你确实可以等待着该单位的消息。

体态语言的辅助作用还体现在说话者有意无意地通过体态语加强表达效果,强化主体信息表达的感染力,它直接作用于听众,让听众更直接、更有效、更全面地接受信息。

这种强化作用的体态语言,有时是无意识的,即不自觉地用体态语言加强表达效果:如我们说“请”“请进”时,会不自觉地把身子向前倾,一只手向一侧一伸,做个“请”的姿势;而说“再见”时,一只手在面前挥来挥去;赞美某人某事说“很好”或“呱呱叫”时,会不自觉地伸出右手或左右两手大拇指;而营业员回答顾客“对不起,这批货没有了”时,会不自觉地两手一摊,做“没有了”的动作。所有这些,都是一些无意识的动作,而这些体态语言却有力地强调了有声语言的内容。

另一种强化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主动设计了一些体态语言,以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在演讲中,最后的结束语,为体现出号召、希望和决心,而有意设计的推掌和压掌的动作。“我们要排除一切障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用一个推掌手势,便能强调其内涵。在商业洽谈中,有些人为显示自己的优越,不仅口头上说自己的产品如何价廉物美,自己的企业在同类企业中如何占有优势,而且有意识地取一种不寻常的姿态,如标准式的架腿、深坐,甚至双手交叉垫于脑后等,这些都强化了口头语言的表达效果。

取代有声语言

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就是个典型运用体态语言取胜的例子。诸葛亮明知司马懿的大兵逼近空城之下,但他仍不慌不忙,指令一些老弱残兵打开城门清扫大街,而他自己却安如泰山地坐在城楼上饮酒弹唱,神情自若。司马懿观后,误以为诸葛亮一定设有陷阱,经再三思考,终于引兵撤退。在此,充分显示了体态语言的作用,它取代了有声语言,而且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有声语言千言万语难表现出来的感情和信息,有时,两三个动作却表露无遗了。

所以,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企业单位职工可以凭借无声语言独立传情达意,表现主体的思想感情,甚至用无声语言才是最佳的选择,这的确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