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4)
9748500000005

第5章 孙中山

弃医从政

孙中山的陵墓在南京的中山陵,那里风景优美,气候怡人。每年都有许多游客络绎不绝地到南京去怀念这位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6岁就参加农业劳动。10岁开始读书。1878年(光绪四年),孙中山12岁就随母亲到檀香山投靠亲友。出国远行使孙中山眼界大开。

第二年,他进入英、美教会办的学校读书,学习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逐渐认识到了清政府的腐败落后,萌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国民的思想。他注意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研读华盛顿、林肯等人的传记。1883年夏,他由檀香山返回祖国,对清朝官吏的勒索进行痛斥。他对同船的旅客说:“中国在这些腐败的官吏掌握中,你们还坐视不救么?”表达了他一片爱国之心。

1892年7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获得医科硕士学位。他从中法战争中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媚外。深重的民族危机使他对医术济世产生了怀疑,他深深地感到:医生的医道再好,也只能救治一些人的生命和伤痛,并不能使灾难深重的中国富强。而要医治整个国家的疾患,必须彻底改变中国的现状。为了“救人救国”,他决定弃医从政。从此,他踏上了改革中国政治的新里程。

1894年秋,孙中山又多次由上海赴檀香山,积极向华侨宣传革命,得到20多个进步华侨的支持。当年11月,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孙中山认为机不可失,率领会员数人,从檀香山赶回香港,于1895年2月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

兴中会成立以后,孙中山立即策划在广州发动起义。经过半年多策划,在振兴中华的旗帜下,团结了数千人,于1895年10月26日(农历重阳节),利用秋祭扫墓的时机,聚集省城,炸毁两广总督府,夺取广州城。因叛徒出卖及香港殖民当局告密,起义计划败露,起义失败。孙中山被迫经香港流亡日本。

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爆发了。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朝政府,结束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东方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不屈不挠的民主革命家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亿万民众为中华民国的胜利诞生而尽情狂欢,高呼“共和万岁”。4月1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下,孙中山被迫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中国大地又出现了一片令人难熬的黑暗。

起初,孙中山认为革命并没有失败,他要以民国国民的身份,在未来的岁月里致力于国家建设事业。他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的第三天,就兴致勃勃地开始周游各省,到处宣传他的民生主义,兴办实业,建设铁路、矿山等等。为了建设一个富强的理想中国,他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的演说达58次之多,他甚至宣布“10年不干预政治”,担任了铁道协会会长、中华实业银行名誉董事、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并自愿以在野的身份修筑20万里铁路,以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富强之国”。

正当孙中山再赴日本,考察铁路状况并筹措铁路贷款时,袁世凯策划的暗杀宋教仁的罪恶枪声,把孙中山从幻梦中惊醒。1913年3月27日,他由日本返回上海,当晚在典兴寓所讨论对策。会上,他力排众议,认为对窃国大盗袁世凯不能用法律解决,非用武力不可。会后,他冲破阻力,发动江西、安徽、广东等省革命党人兴师讨袁,并把这场反袁战争称为“二次革命”。由于袁世凯在军事等方面占优势,加上革命党人事先未做充分准备,“二次革命”旋即失败。孙中山被迫再次逃亡日本。

“二次革命”失败后,为了集结革命力量,策划“三次革命”,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华革命党,被选为总理,宣布“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孙中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推动了全国波澜壮阔的讨袁浪潮。

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又回到上海,在“法租界”环龙路(今南昌路)44号设立一个事务所。

辛亥革命已过去7年了,但孙中山看到,黄浦江上依然游弋着帝国主义的军舰,“租界”内依然横行着外国军警。祖国山河依旧支离破碎,人民饥寒交迫,政治专制黑暗。

孙中山从实践中认识到,革命党中人心不齐,各奉其旨,各行其事,非常涣散。为此,孙中山决定在事务所住下来,闭门著书立说,以统一人们思想,唤起民众觉悟。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了团结起来的人民群众的力量强大。他热烈支持学生和工人的英勇斗争,找到了振兴中华的真正依靠。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正在痛苦中摸索的孙中山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在1922年8月,孙中山在上海会见了李大钊。在孙中山的书房里,他们进行了多次讨论“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等问题,林伯渠也参加了多次会谈。

1924年1月21日,孙中山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根据三大政策的精神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有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又由于新三民主义规定了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这就使新三民主义根本区别于旧三民主义。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建立,也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他一生中的最伟大的转变。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由于积劳成疾,过早逝世,临终前他还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恳切号召,激励后人继续前进。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旗帜。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能不断地跟随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前进。孙中山不愧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杰出人物,是近代中国卓越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政治思想家,是中国共产党亲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