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生实用手册(生活必备丛书)
9738000000023

第23章 皮肤科疾病(1)

脱发

脱发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生理性脱发及病理性脱发。生理性的,如妊娠、分娩;病理性的,如患伤寒、肺炎、痢疾、贫血及肿瘤等。此外,用脑过度、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也会引起脱发。

故脱发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可口服补充维生素B1、B6和谷维素。因使用药物造成的脱发者,停药后可自愈。

传统中医学认为脱发的病因是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所致;或风邪乘其经络,血气改变;或热伤血脉,或血淤等造成。治疗方法有:

(1)白蚀丸,每次2~25克,每日3次。

(2)养血生发胶丸,每次6粒,每日3次。

(3)洗发菊花散配方:甘菊花60克,蔓荆子、干柏叶、川芎、桑根白皮、白芷、细辛、旱莲草各30克。上药粗筛,每用药60克,将水3大腕,煎至2大碗,去渣。沐发。

(4)长发配方:麻叶、桑叶各适量。水煎,去渣。洗发。

(5)麻子仁洗发配方:麻子仁100克,白桐叶30克。上药用米泔水煮五六沸,去渣。洗发。治须发脱落不生。

手癣及足癣

手癣是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严重者可波及手背;足癣主要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严重者可延及足背及踝部。

手癣及足癣急性损害为丘疹、丘疱疹和水疱,陈旧损害有鳞屑角化,可分为水疱型、浸渍擦烂型和鳞屑角化型。

注意清洁卫生,及时治疗,以免传染他处。穿透气的鞋袜,保持足部干爽。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对于无合并症的手、足癣应分清类型,正确施治;对于继发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有过敏者应先控制过敏反应,然后再对症治疗真菌感染。

②水疱型先用3%硼酸液或10%冰醋酸液浸泡,每日2次,每次10分钟。水疱干燥后再外用抗真菌制剂。

③浸渍糜烂型先用硼酸液湿敷收敛,然后外用足粉或咪康唑、联茉苄唑粉等,每日1~2次,干燥后再改用抗真菌霜剂。

④鳞屑角化型,以外用各种抗真菌霜剂及含角质剥脱剂的软膏为主。角化增厚伴皲裂明显者,可用30%~40%尿素加角质松解剂封包,待角化变薄后再使用咪唑类抗真菌霜。每日1~2次。

⑤合并细菌感染者,应内用抗生素,最常用先锋霉素V号每日6克静点,局部外用1∶2000黄连素液湿敷,或用中药马齿苋、生地榆、黄檗明矾煎水洗泡后,局部外用雷糊、氧化锌油加氯霉素、百多邦、诺氟沙星膏等抗生素制剂。待感染控制之后再用抗真菌制剂。

⑥有合并湿疹及过敏反应者,应先抗过敏治疗,再治疗原发真菌感染,最好内用抗过敏药同时也内用一些抗真菌制剂,如短期内应用伊曲康唑或酮康唑一周。

(2)中医药治疗。

①矾倍醋浸液:白矾、五倍子、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各30克,大枫子、川椒、黄檗各25克。将上药研末,入食醋1000毫升中浸泡5天即成,用药液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

②藿黄浸剂:藿香30克,黄精、皂矾各12克。将上药研末,入食醋500毫升中浸泡,每日振荡数次,5~7天后滤去药渣,将药液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1小时。

冻疮

冻疮是由于寒冷侵袭引起的皮肤炎症损害。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气候转暖后可自愈,转年易复发。

本病多发于手、足、耳端。初起皮肤苍白,旋即青红,肿胀痒痛。继则发生水疱,破溃糜烂,形成溃疡。甚至脓血淋漓,日久难以愈合,或四肢末端发生黑褐色干枯坏死。

平日注意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全身及局部干燥保暖,手套、鞋袜不宜过紧;天气过于寒冷应外搽护油;积极治疗慢性贫血及消耗性疾病,是预防冻疮的基本方法。

冻疮的治疗原则是消炎、消肿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①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热水浸泡。皮损初起未破溃者,10%樟脑醑、10%樟脑软膏、冻疮膏或蜂蜜猪油软膏(含70%蜂蜜和30%猪油),选其中1~2种外用,每日2~3次。温热水浸泡局部后再搽,并反复揉擦患处,效果较佳。

②已破溃者,除上述药膏外,可加雷夫奴尔糊膏、1%红霉素软膏、05%新霉素软膏或10%鱼石脂软膏等,每日1次外用。

③血管扩张剂:可口服烟酸、烟酸肌醇酯、硝苯吡啶、脑益嗪等。

④维生素E丸,01~02克,每日3次口服。

⑤中医验方: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及验方桂枝红花汤加麻黄3~6克煎服。冻疮溃疡可用紫云膏(紫草30克、胡麻油100毫升、黄蜡150克)外敷。

痱是在湿热环境中过多出汗且不易蒸发,致使汗腺导管口堵塞、汗液潴留后汗管破裂而汗液外溢渗入周围组织引起的浅表炎症。

闷热的夏季,常见部位有手背、肘窝、腋窝、颈、胸、背及小儿头面部、臀部、妇女乳房下等。皮疹成批出现,为密集排列的丘疹或丘疱疹,有瘙痒和轻微烧灼感。

预防痱需注意以下几方面:改善居住环境,加强通风、散热、降温;勤洗澡,勤换内衣。洗浴宜温水,水中可加几滴六神花露水,浴后擦干,外擦痱子粉或痱子水,保持皮肤干爽清洁;内衣宜宽大、柔软、吸汗性强;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治疗可选用内服药、外用药和中医验方。

(1)内服药。口服维生素C,剂量每千克体重15毫克。

(2)外用药。

清凉止痒洗剂:1%薄荷炉甘石洗剂、1%薄荷醑洗剂。

油性振荡洗剂:如炉甘石擦剂。

复方皮质类固醇霜:皮康霜、复方康纳乐霜。

痱子粉或痱子水外擦,每日3次。

(3)中医验方。菊花、银花各15克。煎汤代茶,薄荷适量。煎水加糖代茶六一散加枯矾或冰片少许,外擦。

中成药:金银花露、消暑解毒冲剂。

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是由于不明原因引起全身泛发对称性、皮疹性的急性皮肤炎症反应。其病因可能与感染、食物或药物等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

皮疹形态为红斑、斑丘疹、丘疹或丘疱疹、水疱等,疹形比较一致,有密集融合成片倾向。急性发病,头面、躯干及四肢均可发疹,但以屈侧面为主。患者有瘙痒剧烈、灼热及胀感等,少数患者可伴发热、畏寒、恶心、心悸等全身症状。

本病的治疗分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1)局部治疗。对无渗液者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搽;有渗液者可用2%~4%硼酸液或生理盐水作冷湿敷,渗液减少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如01%去炎松霜等。

(2)全身治疗。皮疹较轻者,予抗组织胺药及钙剂等,如扑尔敏、去氯羟嗪、安他乐、特非那丁、仙特敏口服,或10%葡萄糖酸钙或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或5%~10%葡萄糖加维生素C静脉滴注;皮疹泛发严重者,可同时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口服强的松或肌注地塞米松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

牛皮癣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精神创伤、外伤、手术、月经、妊娠和食物等可为诱发因素或使皮损加重。

本病初发为针头至扁豆大的炎性扁平丘疹,逐渐增大为钱币或更大淡红色浸润斑,境界清楚,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则露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

本病的发展过程中,皮损形态可表现为多种形式。急性期皮损多呈点滴状,鲜红色,瘙痒较著。静止期皮损常为斑块状或地图状等。消退期皮损常呈环状、半环状。少数皮疹上的鳞屑较厚,有时堆积如壳蛎状。

皮损可在身体任何部位对称性发生。好发于肘、膝关节伸侧和头部。少数病人指(趾)甲和黏膜亦可被侵。

本病的治疗以分期治疗为主。

(1)急性期病人一般不宜饮酒及食用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物理性、化学性和药物的刺激,防止外伤和滥用药物;要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清除感染性病灶;消除精神创伤,解除思想顾虑,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慢性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应予有效抗生素治疗;有明显瘙痒者,可给予抗组织胺类药口服。

(2)进行期银屑病的治疗。有扁桃腺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可选青霉素、牛西西或维生素B12肌肉注射。

皮损可用复方煤焦油洗剂洗头、洗澡,每日1次,5%硼酸软膏或5%水杨酸软膏外用,每日1次。发生在面部或皮损局限性患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去炎松、地塞米松霜或软膏,每日1~2次。

同时配合内服中药,如消银片,5~7片,每日3次口服,复方青黛丸,6克,每日2~3次口服。

待基本控制新发皮疹后,可继续用复方煤焦油洗剂洗头、洗澡。外用药可改用5%水杨酸软膏、5%白降汞软膏等量混合外用,每日1次,煤醑每日1次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