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9733100000032

第32章 辅导员日常工作———大学生学风建设(2)

1.重视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

辅导员要注意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握问题的本质,正确区分和处理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 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问题,使他们能真正认识到自己肩上的历史使命,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加强学风、校风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尤其是教学和学生工作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紧迫课题。 培养“四有”新人首先是有理想,这些教育首先是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而这恰好是学风建设中最核心的本质和内涵, 它反映人的理想志向、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学风的好坏也反映人才的素质和质量。因此以德育为首开展与加强学风建设是完全必要的。要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施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作用真正体现充分并落到实处。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治学态度不严,学习纪律松懈都与他对学习的认识和思想觉悟不高有直接关系,但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还是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问题。因此。如何在学风建设针对学生在理想、信念和世界观问题上存在的障碍,不失时机地做好引导,为良好学风打下坚实思想基础,是学风建设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辅导员要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2.大力宣传并严格贯彻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形成良好的学风,仅靠开几次班会,搞几次讲座是不行的。辅导员科学合理地运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来观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学校提倡、反对什么。 辅导员在管理上要严格,是非分明,奖优惩劣,提高学生自制力,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针对一些学生认为只要考试通过就行、上不上课无关紧要的思想,辅导员要通过狠抓学习纪律来改变拖沓散漫的作风。 对于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以及上课时睡觉、看小说、发短信、听音乐等现象,还有作业时抄袭,考试时抱着侥幸心理企图作弊等现象,辅导员要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辅导员要把高校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实行选拔学生干部、评奖学金、选优、入党、就业推荐等都与学风和学习成绩挂钩的政策导向,使各项政策成为学风建设有力的指挥棒。

3.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打造发挥才能的平台

学风建设涉及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应该说这三者都是学风建设的主体。 但学风更主要反映学生的求学精神和治学态度,因为学生既是学风的主要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学风的建设者和得益者。 学生内在的求学精神和动力是学生端正治学态度和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重视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风的教育,重视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使他们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内部动因。 对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学风建设来说,无论是高水平的学校管理,还是尽责任的教师工作,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都是形成大学生优良学风的外因, 而要真正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产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因为他们才是促进自己进步和成长的内因。 所以辅导员要善于调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成长成才既与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教育有关,更与自己付出的艰苦努力分不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发挥好,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校有良好的学风不只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事,而是与学生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事,同时也是自己学习生活收益最大并受益终身的事。因此,在高校学风建设中,辅导员一定要抓好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身心的锻炼和修养,自觉地参与到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来,在参与过程中认识自我、挖掘自我、完善自我。

4.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安心学习

目前各个高校很多学生都存在厌学情绪,这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总是觉得自己考入的专业没有前途,或者是“自己根本不喜欢的”,或者是“没有兴趣”的,所以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出现厌学现象。 在这些学生身上,很难产生敬业、爱业精神。 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持续的专业教育,以达到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专业的目的,并起到让学生真正热爱自己专业的效果。 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才会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刻苦钻研、满怀热情、创造佳绩,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促进良好学风的建立。

5.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活动

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文艺、音乐、体育、书法、美术、学生科技、社会实践活动等,甚至包括勤工助学活动。 辅导员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都要以促进学风建设为出发点,要重视学生学习、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学术创新活动,要克服学术性、学术研究性活动少,学生学习竞争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差等情况。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各种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学科竞赛、外语角等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文化生活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通过高尚的文化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帮助同学们激发学习热情、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面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学习热情能有地方释放,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断浓厚高校的学术氛围,不断改善高校的学习风气。另外,高等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校园环境建设也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物质载体。 辅导员可以组织自己班级的学生开展美化校园的活动,参加公益劳动,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工作,使学生在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领略自然风物之美,使之耳目一新、神清气爽,有利于激发学习之情,增强学习效果。

6.集中精力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学生做到人人主动和有效学习

俗话说“十指九不齐”,由于个体差异,再好的班级也有个别差生,这些学生在早读、集会、上课出勤等方面经常会出现迟到、旷课以及其他违纪行为。 如果这部分学生解决不好,不但使这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自我管理,有序的学习,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学生一旦有违纪行为,辅导员应主动找学生沟通,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提出要求,遏止不良现象的蔓延,为学风建设扫清障碍。 辅导员老师要细致的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分析根源,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并随时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落实情况,规范学生今后各方面表现。通过这种连续一贯的管理,帮助部分后进学生有效遏制迟到、旷课、违纪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通过调动班集体的共同监督和影响使这部分同学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增强学风建设的成果。

7.引导学生正确有效使用网络,兴利除弊

网络智能化无疑是大学校园学习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水平的有力工具。目前,校园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学生不是把上网作为获取信息和学习课程的手段,而是花费很长的时间在网上玩游戏、交友聊天,投入精力过大,消遣的时间太多,甚至有的同学熬夜玩电子游戏和聊天,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有些不健康的网站散布和传播不良信息,将会对那些对不健康的信息抵抗力弱的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为此,辅导员要重视加强对学生有效地、正确地利用网络的引导,并积极抵制网上不健康的信息,这已经成为新时期辅导员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学风的一项新任务。

8.辅导员还要加强自身修养,端正教风

辅导员首先是教师,只是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有特殊之处而已,所以对于辅导员同样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要求自己,只有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越高尚,思想教育才会越有说服力。辅导员要以德服人,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人。辅导员要以敬业精神、严谨态度和求实作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加强学风建设,使学生树立“以学为荣、以不学为耻,以学优为荣、以学劣为耻”的学习风气。

总之,学风建设是高校提高教学水平,保证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永恒课题,学风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上下多方面齐心协力才能做好。辅导员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职责和作用,必将在高校的学风建设工程中大有可为。

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具体、繁杂而又细致的长期性工作。 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千头万绪,凡是有关学生的事情,都涉及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因此可以说,辅导员的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风建设,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性本质,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和谐发展。因此,辅导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原则,始终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之中, 把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心,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由于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一一罗列,本章将结合辅导员日常工作实际,重点介绍一下辅导员在班级建设、学生奖惩、学生军训、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校内大型活动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等管理工作中的任务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