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当代世界科技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
9732800000004

第4章 综述(3)

国家加大农业科技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研究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使其尽快成为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中科研与开发的主体。三是建立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包括对农业科技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研究开发实行税收优惠;

制定鼓励和吸引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减免税、退税及允许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或购买技术费用抵扣税金等政策。

世界各主要国家科技投入比较研究

科技投入是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必备条件,科技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及产业化水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科技投入越高,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越强;反之,科技投入不足,不仅难出先进的科技成果,即使有也因无法产业化而束之高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使科技经济融为一体,形成了各国的核心竞争力。

一、世界各主要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的比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又掀起了新一轮增加科技投入的热潮,特别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大幅度增加,占本国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世界上R&D经费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盟这三大经济体,其R&D经费投入占全世界的85%,其中美国的R&D经费投入是日本的2倍,而日本的R&D经费投入又是德、法、英三国的总和。目前,美国的R&D经费为全球之最,2004年的R&D经费是2680亿美元,占GDP的2.86%;日本的R&D经费虽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2004年也达到了1279亿美元,占GDP的3.29%。欧盟各国的情况差异较大,R&D经费投入最大的是德国、英国和法国,其中德国2004年R&D经费投入达到440亿欧元,约合553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2.5%;法国近年来R&D经费投入处于徘徊状态,2004年R&D经费为335亿欧元,约合400亿美元;

英国是近年来欧盟各国中R&D经费增加较快的国家,2004年其R&D经费投入为165亿英镑,约合290亿美元。其他各国,俄罗斯2004年R&D经费为152亿美元,占GDP的1.24%;以色列2004年R&D经费为261亿谢克,约合55亿美元,占GDP的4.2%;韩国2004年R&D经费为25兆韩元,约合75亿美元,占GDP的4.8%。我国2004年的R&D经费达到1966亿元人民币,约合246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23%,处于发展中国家偏低的水平。

二、世界各主要国家政府科技投入的比较

政府科技投入是各国科技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工业化之前,政府是科技投入的主体,政府投入的科技经费一般要占到科技投入总额的60%以上。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由于其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的能力增强,政府投入的科技经费绝对数虽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其占全部科技投入的比重却在下降,一般都降到50%以下。目前,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政府科技投入最高的国家,2004年,联邦政府的科技预算为1270亿美元,占财政预算的5.2%;日本2004年度的政府科技预算为480亿美元,占财政预算的5.8%。其他国家的政府科技投入与美国相比,差距很大。

以2004年为例,俄罗斯为15.9亿美元,法国为111.3亿美元,德国为112亿美元,英国为68亿美元,以色列为43亿美元,芬兰为45亿美元,韩国为75亿美元。中国2004年的政府科技投入为1095亿元,约合137亿美元,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从各国财政科技投入占全国科技总投入的比重看,尽管各国科技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政府的科技投入占全国科技总投入的比例都在下降,说明民间的研发投入增长迅速,并占主导地位。各国政府科技投入与全国科技总投入的比例已向1:4的方向趋近。以2004年为例,政府科技投入占全国科技总投入的比重为:美国27.1%,日本21.7%,德国32%,法国38.7%,英国28.9%,韩国24.9%,中国31%。

三、各国科技投入的主要领域比较

纵观各国科技投入的方向和领域,重点是国防和民用两大领域。美国联邦政府2004年军事研发经费为587亿美元,日本为50亿美元,德国为87亿美元,中国为22亿美元,但总体上讲各国军事研发投入占国家科技投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法国从1990年的47%下降到2004年的27%,德国从15%下降到8.7%,英国从49%下降为48%,美国由63%下降为59%。

在民用领域,各国共同投资的方向是公共医疗、防恐、基础研究等领域,如美国侧重投资公共卫生领域和航天等尖端技术研究,2004年其公共卫生方面的研发投入达到270亿美元,“国家纳米计划”投入8亿美元,“国家氢燃料研究计划”投入20亿美元,航天计划投入162亿美元。

英国侧重点在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如克隆技术研究等。俄罗斯的投入重点是油气资源勘探、航天工程等方面。日本的科技投入主要集中在信息、生命科学、环境保护、纳米技术及新材料等四大领域。韩国则集中在电子、汽车、造船等领域。德国的科技投入集中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主要是落实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未来投资计划》,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国科技投入的重点仍然在农业、高新技术等方面,对公共卫生投入明显不足。

四、世界各国科技投入的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科技的投入迅速增长,我国也不例外,但从发达国家科技投入的资金来源和投入重点领域看,我国的科技投入政策和重点在许多方面仍需调整。

1.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力度。2004年,我国政府投入的科技经费占全部科技投入的31%,属于发展中国家水平。美国、日本、英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在实现经济腾飞的过程中,政府的财政科技投入都达到了很高的比例,如美国曾一度达到69%,日本达到63%。我国经济腾飞正处于关键时期,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像发达国家那样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企业的科技投入要靠政府投入来引导培育和壮大,这需要一个过程,切不可把我们现在的水平与发达国家已有的投入水平进行机械的类比。

2.大力培育企业的研发能力。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主要部分是企业的投入,企业已成为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而我国除少数大企业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自我投入、自主研发、自主产业化的科技投入与创新机制,政府需投入经费逐步引导和培育企业的研发能力,引导企业增加科研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和技术创新的主体。

3.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虽然分军用和民用两个方面,但其科技投入在规划上是统筹军民两用、寓军于民的,这就大大提高了资金投入的效益,许多新技术在军方采用后,很快在民用产业中得到了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还实行的是军用研发与民用研发各成体系的体制,研发投入也是各走各的渠道,许多已经可以民用的技术被军方束之高阁,而许多有利于军方使用的技术和产品却无法获得军方采购,造成了资金和技术的巨大浪费。在“十一五”期间,应抓紧解决科技投入和技术研发两个系统不融合的问题,尽快实行科技投入统筹规划、兼顾军民两用、寓军于民的政策,从而实现科技投入的最大效益。

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种模式

现代农业是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工具、先进科学管理和经营体系,资源高效利用,高经济效益,与环境和谐并可持续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商品型农业产业。一般认为,现代农业是在采用大机器生产的现代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完成的。但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和我国的情况基本类似,例如,韩国的新农村建设和日本的一村一品也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经过近二十几年来,才发展成为当前的现代农业。许多发达国家根据不同的国情,建立了不同的现代农业模式,值得我们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借鉴。我们现举例以下五个典型代表:

一、资源高效利用型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典型国家是荷兰,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荷兰人多地狭,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35人,堪称世界之最。由于土地十分珍贵,荷兰人追求精耕细作,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这个60年前还为温饱问题发愁的小国,已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蔬菜、花卉的出口更是雄居世界第一。在荷兰,庄稼收割完后,就种植牧草,而不是撩荒和裸地休闲,因此,很少看到开垦的黄色农田。荷兰的奶业很发达,绿茵的草地和悠闲吃草的花白奶牛成为荷兰农业亮丽的风景线。从荷兰的经验看,这种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土地利用高效,生态环境良好,技术支撑有力,流通体系发达,组织体系健全,政策体系完善,主体素质较高,产品优势突出,经营收入丰厚,农产品高产、高质、高附加值,具有国际竞争力。

除荷兰外,值得一提的国家还有以色列。以色列地处中东,既缺水又少土,因此它比任何国家都注意土地和淡水的高效率使用。以色列节水农业世界第一,平均每立方水可产两三公斤粮食,是我国的两三倍,水肥利用率达80%~90%。现在以色列不仅改变了粮食、蔬菜、水果长期依靠进口的状况,而且还能大量出口农产品,甚至还有大量水产品出口。有专家说,若按以色列的土地生产率,地球可以多养活100亿人。

二、机械化现代农业型

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以大量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居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美国平均每个农场耕种的面积近4000英亩。如果离开农业机械,美国农业简直寸步难行!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美国农业的生产率。在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8%,约为350万人,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与美国情况差不多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这个畜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依赖于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澳大利亚每个农民平均可管理100头奶牛或4000只绵羊。此外,面积仅次于俄罗斯、人口只有3000万的加拿大也走了和美国相似的路子。

三、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并重型

土地、劳动力适中型比较典型的国家是法国等。这种类型的国家一般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多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既重视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又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这类国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目标。为发展现代农业,法国实行了“以工养农”政策。几十年来,法国持续发放农业贷款和补贴,还由国家出钱培训农民。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困扰法国上千年的小农经济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农业。目前法国农业产量、产值均居欧洲之首,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国。

四、日本的现代农业和一村一品

日本是个农业资源小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资源严重贫乏的国家之一。发展现代农业是日本人长期追求的目标。

日本农业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农业。日本现代农业主要体现在“五个化”:(1)农业生产机械化。日本在1966年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目前设施农业发展很快,全国大多数地方果树工厂化栽培已基本普及。(2)生产管理科学化。主要农作物的栽培要点、种植要求、气象观察、病害预警及防治等等,都可以在网络中进行双向交流与咨询。(3)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每一种农产品的加工都要标清其原材料名称所含成分、生产期限、保存方法以及原产地、制造者等等。(4)品种优良化。(5)营销体系化。日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联合会”组成了市场销售服务系统,能够把国内80多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560多个地区批发市场的销售及海关每天各种农产品进出口通关量情况适时联网发布。

日本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及社区组织建设成效显著,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运动始于1979年的大分县。所谓“一村一品”运动,就是一个村子的居民为了提高一个地区的活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挖掘或者创造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可以使当地居民引以为豪的产品或者项目,并尽快将它培育成为全日本乃至全世界一流的产品和项目。这样的项目不仅仅是农特产品,也可以是特色旅游项目,文化项目,真正能够代表地区特色的还是农特产品开发。“一村一品”的实质是搞活地区经济的一种手段,是一个地方的象征,它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代表着这个地方在全国和全世界市场上享有的声誉,同时还反映着这个地方的精神风貌。

20多年来,大分县开展“一村一品”运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过去的20多年里,县内各地共培育出有特色的产品336种,现在1年销售额相当94亿元人民币。其中产值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有126项,产值达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5项。人均收入在1994年就达到了27000美元。全县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一个生活安定、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国际化都市。“一村一品”运动成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脱贫致富的楷模,成功经验成了许多国家效仿的模板,并且在众多国家和地区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