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当代世界科技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
9732800000029

第29章 德国(2)

德中农业科技发展的措施比较德国是一个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尤其是其强大的工业使它的经济发展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德国农业只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1.5%,农业劳动力只占总就业人数的4%,但其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的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平均每个家庭农业企业的劳动力为1.4人,也称为“一人农场”,较大的农业合作社和股份公司数量很少。德国农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其产值约占整个农业产值的2/3。种植业以麦类、马铃薯、油菜、甜菜为主,蔬菜以甘蓝、胡萝卜为主,水果以葡萄、草莓、梨为主。

一、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比较

德国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主要包括:作物品种改良技术、土壤肥料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畜牧生产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电脑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正是实现了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才推动德国农业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和国际化。

1.作物品种改良技术。德国种植业品种改良主要由各农业育种研究所和良种公司完成,目前主要选育抗倒伏、抗白粉病、抗锈病、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的优良特性品种;在啤酒大麦育种中,特别突出高营养和高品位品种的选育;在油菜育种中重点选育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和低亚麻酸的“三低”品种;马铃薯育种中主要选育抗逆性强、高品味的品种。

德国农作物育种已发展到主要强调抗病虫性状和品质性状阶段,我国在育种中则主要考虑品种的长期高产、稳产,注重作物性状方面的遗传育种还处于起步阶段。

2.土壤肥料技术。德国在保持土壤健康和肥力方面作了很多研究,在施肥技术上特别注意保持土壤的平衡。首先要对土壤进行科学测试,根据测试和作物对养分的要求施撒肥料。他们研究采用的“最佳最少施肥法”,就是根据土壤中最缺少的那种元素施用肥料,以便促进作物生长,减少多余养分在土壤中的积累。

保持土壤的健康与肥力是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中心环节。现在衡量土壤肥力的标准,已不再仅是氮、磷、钾的含量,而且包括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改善土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德国农业科技专家强调要因地制宜施用肥料,并采用轮作、套种、免耕、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多施钙肥等措施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健康,从而减少病虫害和环境污染。

我国土壤肥料科学研究总体水平还较低,与德国相比,在土壤肥力、养分平衡、土壤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还有一定差距。2003年,德国的化肥施用量全国平均每公顷耕地为235.5公斤,而同年我国平均每公顷施用化肥298.9公斤,比德国耕地高出63.3公斤。

3.植物保护技术。德国的植保工作从抗性育种就开始了,主要采取生物防治技术,植保剂喷洒、植物性制剂使用等措施,以保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对土地产出能力的影响,保证健康食品和饲料的生产。

1988年德国颁布了《植保法》,由联邦农林生物研究院组织实施并进行检查。该法对植保剂制造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还对施用植保剂的器械作出了具体规定。德国的耳拜公司、豪斯特公司等企业是世界驰名的植保剂生产企业,其生产的植保剂施用后生效快、消失也快,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生物植保方面,德国的做法十分成功。联邦农林生物研究院等单位在作物病虫防治上不仅保护益鸟、益虫、益兽,还研究用赤眼蜂、梨园蚧蚜小蜂和四齿蜂等蜂类,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菌类,甘蓝夜蛾和核多角体病毒、苹果小卷蛾的颗粒体病毒等病毒,以及玉米孢子虫等制成生物制剂来进行植物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功。

除此之外,德国还用植物性保护剂、天然物质制剂和内生菌根等生物技术进行植物保护。植物性制剂如椭圆型鱼腾根制剂和苦木制剂,对一些病虫害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天然制剂如蜂蜡、岩粉、多聚乙醛等及其他物质的合成剂。内生菌根可以增加植物对磷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同时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减少病菌的侵染,是生物防治的又一重要途径。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与德国相比,我国作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研究方面都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病原菌致病和作物抗病机制研究、植物病生物技术制剂研究方面、植保剂的研制方面及植保法规制定方面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4.畜牧生产技术。德国的畜牧业非常发达,这主要得益于德国畜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完善。在德国,按畜养种类分别建有种畜学会,人工授精协会,畜产品性能或质量检测站等服务组织,在普及畜牧生产技术、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德国在猪的良种繁育方面采取了综合技术措施,包括对青年母猪喂服甲基丙二硫脲锌活性物质、注射马血清等方法调整猪的同步发情期。

采用同步排卵和定时授精技术,使猪的人工授精胎率达到80%以上,产仔成活率达到每窝10.3头。目前,在德国各地区都建有种猪的繁育组织和猪人工授精协会,覆盖率达到85%。在饲养方面,根据猪的需要调配饲料,按不同的月龄定量、定时饲喂,保持猪舍清洁、通风。在防疫方面,猪一出生就注射疫苗,严禁闲人进入猪舍,大多数养猪农户都配有计算机管理系统。目前,德国的猪肉年产量占欧共体的27%,稳居欧洲首位。按每人56公斤计算,可满足德国猪肉需求的80%。

德国的牛产业十分发达,饲养的牛主要是奶肉兼用型。牛的品种选育主要有以下机构负责:种牛学会,牛的人工授精协会及奶牛性能检测站,全德国的养牛企业都是这些协会的会员。德国牛的品种有GERMANFREISIAN、FLDCKVIEH、BRAUNRIEH和ROTVIEH等4个品种,占德国牛数量的97%。牛的饲养主要采取圈养和草场围栏相结合的方式,在饲养中非常注意个性,按每头奶牛的产奶性能指标和产仔情况等进行配料饲喂,有的农户在牛进食时还播放音乐,可增加奶牛的产奶量。目前,德国牛奶产量占欧共体牛奶总产量的25.9%,牛肉占26.7%,均居欧洲首位。

德国十分重视饲草品种的选育。近年来,他们研制开发的膨化饲料,对猪、牛、鸡等畜禽的生长十分有利。如小麦膨化饲料、大豆膨化饲料等。

我国除大型养殖场外,一般农户的养殖水平都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缺乏优良品种和科学的饲养技术及管理设施,在配合饲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上水平不高,农民用计算机进行生产经营的管理尚未起步,差距很大。此外,德国农业生产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电子计算机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运用十分普遍,这也是我国无法比拟的。

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比较

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是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德国作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由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先世界,使其农业生产能力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国土面积是我国的1/27,耕地面积1207万公顷,是我国耕地面积的1/8。据FAO生产年鉴2004统计,德国谷物种植面积排在世界20位之后,但谷物单产水平居12位,超过中国的第20位。德国小麦单产每公顷6706公斤,在世界小麦单产水平排名中居第6位,比我国的小麦单产水平高1倍。德国玉米单产为每公顷6681公斤,比我国的第20位领先5位。德国的马铃薯单产每公顷31551公斤,高于我国的单产量。德国油菜籽总产量居世界第4位,单产水平比我国高近1倍。德国的甘蓝、干葱、番茄、胡萝卜、葡萄、梨等果蔬的单产均高于我国。

从畜牧业来看,德国的猪肉总产量居于全世界第3位,略低于我国,在单产水平上,德国每头猪胴体重91公斤,居世界15位,比中国领先10位;单头牛胴体重300公斤,远远超过我国。德国奶牛平均每头年产奶量达5320公斤,超过我国许多。从生产规模上看,德国畜牧生产已实现了高度集约化,养奶牛企业向50头至100头方向发展,养猪企业向400至1000头方向发展,均比我国企业和农户养殖规模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