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9731500000050

第50章 高等教育德育主渠道的创新(3)

在我国大学中,“两课”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品德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和“形势政策”。中宣部和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强调,“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两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两课”的实效性,是由多方面的要素决定的,是由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要素的和谐发展、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综合效应。“两课”教学的实效与人们熟知的经济效益,是两个既有关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经济效益是在经济活动中由价值的投入和产出相比较而得出的概念,它的投入和产出都是一种直接的客观物质活动,因而对经济效益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都有可见性的物质指标。而“两课”虽然也要结合学生的可见行为来评价,但从总体上说是属于精神范畴,它无论是“投入”还是“产出”,都是一种精神活动,因此不能简单地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概念对其作类比,只有从精神生产的具体特点出发,才能正确评价“两课”的价值。因为“两课”的对象是人,所以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因而也就具有其自身价值的特点。

1.具有无价性。任何产品的价格都是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决定的,而“两课”效益却不然,由于它侧重解决人的“总开关”,即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短则管几年,长则管一生,其效益无法计算,难以确定一个准确的价值。

2.具有间接性。物质生产的成果是直接的,“两课”的成效必须通过工作对象——学生的活动,在学习和校园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间接地显现出来。由于要经过一个从做到“转化”过程,一般都很难立竿见影。

3.具有潜在性。“两课”的潜移默化作用,决定其成效的,并不都是明显的、现实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在遇到一定“机会”时,才能显现,如舍己救人等,有的则要通过前后思想品德结构的比较才能显现。

4.具有辐射性。“两课”不同于物质生产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其效应可以“裂变”,它可以随着学生行为的传播,向外扩散,产生所谓“灯光效应”,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尤其是对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来说。

5.具有时段性。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大学生在社会中生活,思想变化纷繁复杂,思想认识会反反复复,行为表现也会参差不齐,因而“两课”成效时隐时现,处在一种动态之中。

由于“两课”实效性具有特殊性,所以在大学评价课程的成效,既要看教学活动的数量,又要看教学的质量;既要看物质成果,又要看精神成果;既要看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又要看其实际表现;既要看在校期间的表现,又要看毕业后的社会表现。不难看出,突出“两课”的实效性,有助于克服形式主义,增强这门课程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二、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为了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和说服力,教学改革要与该课的特点接轨,突破口应选在如何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上。简言之,就是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

1.立足于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结构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心理、思想和行为等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内部思想的矛盾和斗争。实践表明,受教育者能否达到期望的思想水平,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受教育者能否把外在的要求和影响内化为自身的精神需要,形成思想上的基本矛盾,并经过积极的思想斗争,完成知行转化。21世纪的大学生,既带有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的痕迹,又具有明显的21世纪的印记,他们虽然从总体上看积极向上,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部分学生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政治立场趋于中立化、价值观念趋于实惠化、理想目标趋于实际化、道德观念趋于自我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两课”如果不撞击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必然导致授课效果不佳。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调查研究,“心中装有学生”。一是学生对这“两课”掌握的基本情况和接受能力,二是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与障碍;三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日常行为表现中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趋势;四是学生对校内外不良现象所持的态度及学生实际的道德评价水平。比如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人生观、世界观这些“高、大、全”的传统说教太多了,往往与当今“大学生思想和追求难以接近”,他们需要在“人生观逐渐确立的阶段”给予“正确的指导而不是传统的说教”。我们就要在教学中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研究他们内心的呼唤,充分给学生以入情入理的指导,走出把思想教育过程当作思想教育的价值取向的误区,确立“两课”教学应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正确的价值取向变成学生个体自身内在要求的新观念。

2.拓宽教育途径,优化育人小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要使“两课”教学取得实效,各种环境优化都很重要,但作为大学自身来说,最主要的是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因为学校教育环境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可控性和环境与对象间明显的反馈性等特点,所以大学要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整体效应,拓宽教育途径,达到优化育人小环境之目的。为此,一是抓好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能显示出学校成员的个性特点,给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予以积极的影响,是个性化了理想的心理环境。为此,大学要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教学为主,在全校上下形成一种浓郁的重知识、爱科学、讲文明的氛围,形成一种蓬勃向上、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校园气氛。二是抓好学风建设,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促进学生进取机制的管理措施和制度,造就一种有利于学生成才的“硬环境”。三是要以“文化”为内容,以“价值观”为核心,通过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社团活动、宿舍生活、时尚思潮、社会实践等文化载体和具体文化形式给予引导,成为一种抵制消极影响,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的积极趋势,激励和约束学生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加强学科建设,增强课程的生命力。加强“两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工作,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改革教学内容。“两课”以传授科学理论为主要内容,以其真理性、科学性吸引学生,它不能是一种命令、指示或要求,而要符合实际,否则将失去本身的生命力。反省课程内容,不应该否认至今沿袭的教育内容,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其中有些部分并不符合实际,例如道德教育中,总认为道德与个人利益相抵触,完全否定个人利益;恋爱教育中,总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谈恋爱,完全否认学生个体成熟的内在需要;理想教育中对高远理想提得多,而对学生实现自我理想的指导谈得少等,所有这些都遭到学生的质疑与否定。所以,“两课”内容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发展,并以学生思想品德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为中心,在马列主义观点和方法指导下,建立一种综合的、动态的、应用的、能够切实有效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践的独特体系。为此,一是教学内容力求“少而精”、“要管用”,对学生中如“市场经济”、“塑造自我”等热点问题围绕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如人生态度、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等问题,教师要悉心安排,着力讲深讲透;而对学生学过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加深理解;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得出正确结论。二是实事求是,不要讲大话、空话,比如进行理想观教育教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就是为理想而献身,“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就是为理想而奋斗,“一切交给党安排”,这是实事求是,但对21世纪思想趋于现实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还是讲老一套,过多指责学生没有远大理想,没有政治热情,只能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从学生精神利益上去讲理想,并指导他们把“看不见的理想”分解成“一个又一个学习生活中的小目标”,并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中去实现,学生就会感到真实、自然、信服。

4.优化教学方法,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授课是一门艺术,教师除了在教学内容的筛选、过滤上下功夫外,还要在教法上努力做到既不图形式、不搞花架子,又要适合学生特点、灵活多样,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讲授力戒“我讲你听”,要与学生开展谈心式的平等探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亮明自己的观点,进行针对性教育,还可运用比较鉴别方法,针对学生反映出的思想观点和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去伪存真,引导学生做出正确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除讲授外,可以组织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让学生自我教育。同时要丰富教学手段,采取看有关电视电影、实地参观考察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达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三是课堂教学要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思想教育课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教学延伸到课外,强化教学效果,课前要广泛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课后则要认真听取学生的看法和建议,同时又要对学生心理行为给予指导,促使学生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为了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还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技巧。一是多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和推心置腹的切身体验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切忌语言含混不清,拖拉混浊。二是开头和结尾要多用些心思,使学生在开始产生一种想听下去的欲望,在结尾得到激励与鼓舞。如讲道德范畴,进行义务感、正义感、良心感、荣誉感的教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讲故事导入正题,末尾用激励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样收效较好。三是驾驭课堂教学的气氛,注意自己的教态、眼神、手势、表情,力求与学生在心理上相容,在情感上同步,使师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愉快完成教学任务。

5.建立一支具有敬业精神和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使其科学性、正规化,关键是建立一支精干的具有敬业精神和较高政治与业务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一是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把自己的职业视为神圣的事业,真信、真学、真做、真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全身心地去体验教学内容,用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态度去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前提。二是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点对“两课”教师搞好教学尤为重要。三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知识才能修养。教师在学好马列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同时,要广泛涉猎相关的学科,拓宽知识面,提炼新观点,这样分析、解决问题时,就能高屋建瓴,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惊异感、崇敬感,从而增强“两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