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祁连医录
9731200000043

第43章 “舒筋活络丸”、“壮骨补肾丸”分期治疗

颈椎病、腰椎病的经验体会

颈椎病、腰椎病为临床常见症,亦为疑难杂症。症状十分复杂,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青年也患此病普遍,特别是以青壮年女性为多见。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之“痹证”、“头痛”、“眩晕”、“腰痛”等范围,其病情顽固,缠绵难愈。《灵枢·经筋》篇曰:“手阳明之筋,其病当所生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此病证与现代医学的颈椎病相吻合,兹将笔者自拟的“舒筋活络丸”、“壮骨补肾丸”治疗本病的经验介绍于后。

一、病因病机

颈椎病、腰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伴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发病率也逐年增加,有统计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则达50%,70岁左右则几乎为90%以上。在工作人员中,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或头颈经常向某一方向转动者,易患颈椎病,如秘书、打字员、抄写者、计算机操作人员、会计、刺绣女工、手术室护士、长期观看显微镜者、交通警察和教师等。虽然这些职业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并非很大,但由于工作姿势不当,长期低头,造成颈后肌群、韧带等组织劳损(低头时,椎间盘承受的内压较大),或头颈常偏于一侧引起局部劳损,因此,这些职业的工作人员,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腰椎病也是同样如此。《内经》曰:“肾生骨髓”,若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则出现骨骼脆弱,肢体无力,故骨易蜕变。如司机等长期久坐的工作人员,腰椎、腰肌长期受压劳损而致本病,但少数患者属外伤引起的,或二者疾病同时存在,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患者急需要有一种理想的药品治疗。根据祖国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针对此类疾病的多种病因病机,综合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按照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本病的病机为肝肾亏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二、治疗方法

颈椎病、腰椎病的中医中药疗法在我国源远流长,流派众多,治疗本病的方法“绝技”较多,如祖传秘方,或是根据现代中医医学理论研究的新方法等,为患者治疗提供了较多的途径。对于此病的治疗,我认为,首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因骨质增生多以肾虚为主,“肾主骨、生髓”,虚衰骨骼则易变形,骨刺由此而生。所以治疗从整体出发,标本兼治,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本病的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治疗原则也相同,治标首用自拟“舒筋活络丸”,方用:当归、灵仙、桂枝、羌活、独活、红花、桑枝、鸡血藤、乌蛇、防风、透骨草、血竭、土鳖虫、天麻、三七、细辛、大黄、伸筋草等30味药物组成,本方具有祛风、舒筋、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功效。治本用自拟“壮骨补肾丸”,方用:熟地、山萸、山药、枸杞、龟板胶、巴戟天、焦杜仲、苁蓉、蚂蚁、当归、白芍、骨碎补、牛膝、寄生等28味药物组成,本方具有补肾养肝,强筋壮骨之功效。以上两组药物通过传统医药的炮制加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精制成品(蜜丸),本品属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

三、病案举例

例1:张××,男,55岁,教师,于1998年5月18日初诊。主诉:肩臂疼痛以左侧为甚,麻木伴头痛,眩晕三年余,曾在多处医院按摩,针灸,中西药、成药治疗效果不佳,查颈部轻度僵硬,活动不便,尤以头向左侧倾斜时,左肩臂疼痛,麻木症状加重,而且出现头痛、眩晕、复视、恶心、欲吐等症,左上肢外侧缘及手掌挠侧感觉迟钝。臂丛牵拉及椎间孔挤压试验(+),X光拍片提示:颈椎5—7椎体边缘增生,钩椎关节轻度增生,颈椎5—7椎间孔变窄,诊断为混合型(神经根、椎动脉型)颈椎病。服用自拟“舒筋活络丸”,每次2丸,口服,每日3次。服药2个疗程后(15天)来诊,自述颈肩臂疼痛减轻,眩晕、复视、耳鸣、恶心症状明显好转,周身有温热感,臂丛牵拉及椎间孔挤压试验(-),再用自拟“壮骨补肾丸”,服法同上,服药3个疗程诸症消失,恢复正常工作。

例2:严××,女,45岁,街道办事处干部,于1999年6月12日初诊。双足跟疼痛一年余,服用中西药治疗多次,无明显效果,疼痛反复发作,久站久立后更甚,行走困难。经X线拍片提示:双足跟呈鹰嘴样增生。方用自拟“舒筋活络丸”,每次2丸,口服,每日3次。用药一周后自感疼痛逐渐缓减,用药二周后症状基本消失,再用自拟“壮骨补肾丸”,用法同上,服用2个疗程后疼痛消失,行走如常,随访至今再无复发。

例3:王××,男,56岁,工人,于1999年5月6日初诊。患者于1997年秋季因搬家劳累过度,遂感腰痛,经治痊愈。此后遇劳则发,时断时续,至1998年春节后,又一次负重,遂致腰痛加重,经X线拍片腰3—5椎唇样骨质增生,经多方求医,中西药物治疗并推拿按摩,治疗月余效果不显,始于左下肢自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外侧疼痛麻木,腰痛随之而减,但下肢屈伸,站立行走均加重。故前来医院寻余就诊,经CT诊断为腰3—5椎间盘突出,观察患者站立时间不长,行走50米左右即痛麻不能抬腿,休息后再走如前。腰酸困痛不能久坐,左下肢无力冷痛,舌苔薄白,脉沉紧迟缓。方用自拟“舒筋活络丸”,服用2个疗程诸症皆除。停药,患者不从,要求根治,索取自拟“壮骨补肾丸,继服3个疗程,此后继续正常工作,健壮如初,随访至今,未感不适,未曾复发。

四、体会

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这主要是由于年老体弱,气血衰退,肝肾亏损,加上局部长期劳损或外伤之后,外邪乘虚而入,造成经络受阻,瘀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根据祖国医学治病求本,标本同治之法则,运用“虚则补之”,“留则攻之”之法,以养肝壮骨补肾为主,佐以活血祛瘀通络。用自拟“舒筋活络丸”、“壮骨补肾丸”标本兼顾,故疗效显著。因本病属慢性顽固性难治之病,临床上除服药之外,平时还需注意防止过劳,并加强身体锻炼,以防复发。

注:本文2001年发表于《中国特色医药杂志》第三卷第九期,世界中医药学会、世界医药出版社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