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离人传说
9706000000002

第2章 002 岳阳楼记

蒲台县盛产蚕桑,因此当地的丝绸业十分发达,所产的衣服布料多有远销至两湖一带,如今虽是灾荒之年,其影响倒也不算很大。陆离在此富庶之地勉强度日,虽然仍是上顿不接下顿,但终于不再流离失所。

这日陆离路过一个大户人家,只见白墙青瓦,朱红大门,一带围墙将门户圈了起来,几枝梨花枝伸出墙外,白花朵朵,煞是好看,陆离便在墙角根下坐着休息。

过了一会儿,只听见里面传来一阵读书声,一个小孩念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原来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陆离在学堂读书时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只记得私塾先生每次念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总是激情澎湃不能自已,因此陆离总认为这两句话是先生的至爱。

院落内那孩子读了一遍又一遍,只听一个大人道:“读了这么多遍,应该能背诵了吧!现在被给我听!”

那孩子无法,只得开始背诵起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哪知他只背了几句,便背不下去。

那大人怒道:“继续读。”

于是那孩子拿着书重复阅读,又读了几遍,那大人又命其背诵,怎料仍是一塌糊涂。

那大人大怒:“你读的都是什么书?望天书么?”

那小孩被吓着了,更是连本已记住的也忘记了,“衔远山,吞长江……”结结巴巴背不下去。

陆离听了忍不住,在外接口道:“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他话音刚落,只听吱的一声朱红的大门打开了,里面的大人走了出来,穿的是峨冠博带,纶巾丝绦,他一见之下,却是个衣衫破陋的落魄少年,观其年龄,似乎比自己的儿子还小,变问道:“小乞丐,你会背这篇文章?”

陆离听他称自己为乞丐,极其不悦,便道:“当然会背,但我不是乞丐!”

“那你背来听听!”

陆离道:“我为什么要背?”说着转身就走。

那大人道:“你若能全文背出来,我便送你一扇猪耳朵如何?”

陆离一阵迟疑,道:“真的?”

那大人道:“自然是真的。”说着便对立面喊道:“阿祥,去拿一扇猪耳朵来!”立面一个人应声道:“是,老爷!”片刻果然取出一块猪耳朵来。

陆离心道:便是他耍赖最终不肯给我,也没什么吃亏的。于是便洋洋洒洒开始背诵起来。

他自幼天资聪颖,这篇文章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一出口毫无阻滞,从第一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直背至“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那大人听了,并不理会他,却转身对儿子骂道:“你看看人家,比你还小两岁,怎么背得这么流畅,你为什么就背不出来?”说着狠狠地敲了他的脑袋两下。那小孩受了气,恶狠狠的瞪着陆离。

陆离置之不理,道:“我的猪耳朵呢?”

那大人倒也不含糊,命阿祥将猪耳朵给了他,陆离喜不自禁,欢天喜地的准备离去。

那大人忽道:“喂,那小孩儿,你来我家给我儿子做陪读,愿不愿意?”

陆离一听止住脚步,这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他实在是受够了,如果能留在这大户人家做陪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那大人道:“如果你同意给我儿子做陪读,我保你衣食无忧,我们吃什么,你就吃什么。”

“那你给我多少工钱?”

“你今年多大了?”

陆离道:“十一。”

“嗯,你年纪太小了,我现在还不能给你工钱,这样吧!从明年一月开始,我便每月给你三十文钱如何?”

陆离大喜过望,道:“好,就这么说定了。”

于是陆离从今日起便在这户人家住了下来。

慢慢的陆离知道了这家人姓魏,家有良田十亩,以养蚕为业。主人叫做魏青,夫人姓何,也不知何名,只叫她魏何氏,少爷叫做魏进,现年十三岁。除了一家三口外,另有厨娘一名,杂役阿祥和丫头善姐,如果加上陪读陆离,这府上倒有七口人,虽然蒲台县富庶,但当地也推他为望族了。

在陆离的心中,自然知道这样的大户人家,未必是什么好人,但这大半年来他见过的坏人多了,魏青不见得是最坏的一个,也不见得是最狠的一个,因此也就得过且过,在此处留了下来。

说来这陪读本是个简单差事,但偏生那魏进笨得离谱,一篇文章读了十七八遍,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陆离也只得陪着他念了一遍又一遍。

不过这魏进虽然是个少爷,有点富家子弟的脾气,倒也没什么坏心眼,陆离住在魏家,虽无工钱,但比起流浪的日子自是好得太多了。

魏青虽是商人,却打心眼里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自己只些许认得几个字,无法考取功名,因此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魏家有个书房极大,魏进不喜读书,闲置已久,如今对于陆离而言,倒是一个好去处,平时陪魏进读完了书,便经常来到书房找书看。

这书房里的书十分繁杂,除了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经史子集外,还有不少稗官野史、佛道经典,看来这魏青并不懂文史,买的书籍也杂乱无章。不过陆离自幼聪颖,三教九流皆有所涉猎,对这书房倒是十分喜爱。

这日又在书房找书看,忽见大书架内侧最角落处的底层藏着一本书名曰《太平丹青》,陆离从没见过这样的书,按捺不住好奇之心,便取下来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