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9663400000024

第24章 杜甫生平大事年表

公元712年正月初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瑶湾村。

公元715年寄养在洛阳姑母家中,得重病几乎死去。

公元717年寄居河南郾城,得以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公元718年开始学习作诗,曾咏凤凰。

公元720年能书大字。

公元725年在洛阳与崔尚、魏启心等交游。在岐王李范、秘书监崔涤的家中听李龟年唱歌。

公元730年游晋,不久返回洛阳。

公元731年开始漫游吴越,历时4年。

公元735年从吴越返回洛阳,赴京兆贡举,不第。

公元736年开始漫游齐越,到兖州看望父亲。与苏源明结交。

公元739年继续漫游齐越,于汶上遇见高适。

公元741年自齐赵返回洛阳,在偃师首阳山下建陆浑山庄。作文祭远祖杜预。与司农少卿杨怡之女结婚。

公元744年在洛阳遇到李白,秋天与李白同往王屋山访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又返回梁园,遇到高适,与高适同游梁宋。

公元745年再游齐赵,与李白重逢于鲁郡,作《赠李白》诗。秋末与李白告别,返回洛阳。

公元746年到长安,与王维、郑虔等同游。

公元747年在长安应诏就试,不第。作《春日忆李白》等诗。

公元748年回到偃师陆浑山庄,作《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公元749年在洛阳,作《冬日洛城谒玄元皇帝庙》。

公元750年再到长安,生计渐渐陷入困境。秋天,以《雕赋》投延恩柜。冬天时,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公元751年在长安,为玄宗皇帝献上《三大礼赋》,玄宗称奇。作《兵车行》。

公元752年在长安,秋季与高适、岑参等同登慈恩寺塔,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公元753年在长安,作《丽人行》。

公元755年从长安前往奉先省亲,后返回长安,被任为河西尉,不就,后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公元756年从奉先返回长安,就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4月赶赴奉先,携全家至白水投奔舅舅崔氏。6月,携家避乱至鄜州羌村。8月,闻肃宗即位于灵武,只身赶赴灵武投奔,结果中途为叛军所获,送至长安。作《衰王孙》、《悲陈陶》、《月夜》等诗。

公元757年春季时在长安,作《哀江头》、《春望》。4月逃至凤翔,拜谒肃宗。5月,被授予左拾遗。后因进谏救房琯惹怒肃宗,诏三司推问,幸得宰相张镐相救。

公元758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往华州赴任。冬季返回洛阳。

公元759年自洛阳返回华州,作“三吏”、“三别”。7月,弃官,携家人前往秦州。12月赶往成都,并于岁末到达成都。

公元760年在成都浣花溪边建立草堂。秋季,前往新津与裴迪相会,又前往彭州会见高适,不久返回成都。作《蜀相》、《江村》等诗。

公元761年作《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冬季,高适代任成都尹,拜访杜甫。冬末,严武为成都尹,时访杜甫。

公元762年送严武入朝至绵州,遭遇徐知道谋反,逃往梓州。秋末,接家属至梓州。

公元763年春季时寓居梓州,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月,前往阆州吊唁房琯。12月返回梓州。作《冬狩行》。

公元764年携家前往阆州。作《伤春五首》、《忆昔二首》等诗。3月,严武再次入蜀,来信相邀,乃携家属返回成都。被严武推荐为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公元765年辞去严武幕职。5月,携家人东下,经嘉州、戎州、渝州、忠州而至云安。

公元766年春居云安,夏初移居夔州。作《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壮游》等诗。

公元767年在夔州,曾数度移居。作《登高》、《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诗。

公元768年出峡东下,至江陵。秋季时移居公安。冬末至岳州。作《登岳阳楼》、《岁晏行》等诗。

公元769年正月时离开岳州,沿湘江南下。3月至潭州,又至衡州。夏季时返回潭州。结识韦迢、苏涣等人。

公元770年春季时仍泊州潭州,作《江南逢李龟年》。4月避乱前往衡州,又欲前往郴州投奔舅舅崔氏,结果被洪水困于耒阳,复返潭州。冬季,自潭州赴岳州,作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不久卒于舟中。